首页 > 碳金融新闻资讯

我国碳金融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分析

来源:中国碳交易网tanjiaoyi.com
时间:2021-02-13 12:30:13
热度:1

我国碳金融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分析: 我国银行业现阶段低碳金融的发展策略应该是,既要最大限度的发挥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作用,又要兼顾金融银行业自身的创新与发展;既要实现银行业自身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又要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既要改造商

     我国银行业现阶段低碳金融的发展策略应该是,既要最大限度的发挥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作用,又要兼顾金融银行业自身的创新与发展;既要实现银行业自身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又要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既要改造商业银行自身金融服务体系,又需要国家和政府层面的综合配套政策支持。

     一、现阶段应重点发展绿色信贷

     就现阶段而言,商业银行低碳金融的发展基础和现实选择仍是绿色信贷,绿色信贷仍是低碳经济发展最有力的金融武器。建立低碳金融服务体系不能离开商业银行信贷的作用,要正视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和产业结构现状,高度重视绿色信贷的杠杆调节作用,斩断污染企业资金链条,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大力扶持环境友好型企业,积极发挥金融对调整经济结构的促进作用。

     目前,应以绿色信贷机制建设作为助推低碳金融发展的抓手,确保绿色信贷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是加强信贷准入管理,从根子上推进绿色信贷。将环保节能的要求引入到银行的信贷准入标准中,严把信贷客户环保节能准入关。实施环保一票否决信贷审批制度,严格禁止对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企业或项目进行信贷投放。二是转变信贷投放行为,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在信贷配置的过程中,把符合国家环境管理、污染治理标准和对生态的保护,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损耗,增加对环保产业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大胆探索新经济领域的信贷经营规律,积极支持以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进一步细化绿色信贷政策,健全绿色信贷制度。目前国家对绿色信贷提出的标准多为综合性的、原则性的,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操作标准和环境风险评估标准,贷前审查难以准确把握。因此,有必要研究制定基于环境风险的绿色信贷指南,以之指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为。同时国家也应通过环保、行业主管等部门给予绿色信贷更多、更直接的配套支持。比如,强化环境执法,加快环境经济政策制定;完善环保与金融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并注重借用财政补贴等方式改变存量贷款结构,培育低碳风险评估机构等碳金融服务中介,降低贷款风险。

     二、从国家战略层面大力发展碳金融

     如前所述,碳金融已成为国际社会抢占低碳经济和低碳金融制高点的关键,然而我国碳金融的发展却远远落后。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全球碳金融框架下争取主动权,是我国低碳金融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一重大课题的解决亟需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其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笔者建议:一是加快发展碳金融市场,抢占碳金融制高点。要把碳金融发展纳入到国家气候变化、减灾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框架,使碳金融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政策工具;建立和完善气候变化的数据库和碳风险评价标准,健全碳交易监管和法律框架,提高中国在国际碳交易中的定价权,为碳金融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尽快建立碳交易市场,搭建交易平台,培育中介市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二是重视游戏规则的制定,争取碳金融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排放交易所,争夺国际碳交易规则制定的主导地位,谋求碳交易定价权;提高碳测量科技水平,完善碳标准的各种核定规则,掌握碳核定的裁判权;大力发展各种减碳技术。三是开展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培育碳交易多层次市场体系,推出碳金融产品,发展碳交易衍生市场,开展低碳掉期交易、低碳证券、低碳期货、低碳基金等各种低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则应加强能力建设,积极拓展碳金融业务模式、加紧人才培育等,并加强风险控制,确保碳金融业务稳健开展。

     三、鼓励银行加入赤道原则履行社会责任

     赤道原则是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决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而确定的金融行业基准。它要求企业在工程开始之前到受影响的地区进行咨询,并建立当地居民“申诉机制”,避免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这既是银行对自身环境保护责任的承担,也是对环境风险的有效规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界对环境和社会问题重视不够。前世界银行行长保罗•沃尔福威茨就曾对我国提出过批评,认为中国大型银行无视“赤道原则”,缺乏社会责任感。当然对银行而言,赤道原则不是国际公约、不具备强制性。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仅兴业银行一家加入赤道原则,这与我国银行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承诺却是严重背离的

     赤道原则的实施需要一个适宜的金融生态环境。一方面,商业银行要通过金融创新支持绿色信贷,推广适用赤道原则项目融资和节能减排产品,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节能设备的应用、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关注并积极解决环境与社会问题的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在做出重大业务决策时,要注重环境与社会风险的考虑,以此提高银行资产组合的质量。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自身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要减少办公运营的资源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用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紧跟节能前沿,增强绿色运营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参与低碳化的国际合作。

     四、多方合力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低碳金融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配套工程,其发展不仅需要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来自政府和监管部门综合的配套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一要改造商业银行自身金融服务体系。商业银行要通过软件基础设施、硬件基础设施两方面,对人才培养、系统配置、网络建设、产品研发等工作多管齐下。要注重开发运用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技能服务低碳经济,探索以现金流而非财产或资产抵押作为信贷行为的基础。由于低碳金融兴起的时间还较短,一些金融机构对低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交易规则等都不太熟悉。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学习低碳金融业务知识,探索贷款工具的创新。二要对商业银行低碳金融开展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相对于传统产业,低碳产业中涉及了大量的新兴技术,商业模式也非常新颖和独特,但是企业在由高碳向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往往导致转型企业自己的经营成本大幅度的上升,盈利能力下降,并导致银行经营风险的上升。因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低碳金融的发展需要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一系列标准、规则,提供相应的投资、税收、信贷规模导向、不良率容忍度等配套政策。三要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低碳金融的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实践和总结。监管部门要拓宽宏观视野,转变监管方式,积极探索监管创新服务新思路,为低碳金融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