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期权的交易原理
我国碳金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对策
我国碳金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对策:我国的金融机构在碳金融领域已经起步,但是与全球碳金融的发展相比,依然较为落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调整信贷结构难度大解决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为低碳经济提供贷款支持应该是银行等
我国的金融机构在碳金融领域已经起步,但是与全球碳金融的发展相比,依然较为落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调整信贷结构难度大解决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为低碳经济提供贷款支持应该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碳金融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我国目前一些金融机构在绿色信贷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在实际中,各地是否能真正转变过去投贷于“两高一资”行业的倾向,是否敢于将低碳项目作为支持的重点,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至关重要。
以甘肃省为例,受其特殊的经济结构,长期以来,甘肃的银行业与高耗能产业之间已经形成了唇齿相依的关系,再加上甘肃作为一个资源性省份,有效信贷需求过于集中的矛盾长期存在,为了开拓信贷市场,寻求有效信贷资源,各家银行都将具有支柱产业性质的钢铁、建材、石化、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和大企业当成“黄金客户”,竞相为其贷款,结果导致信贷高度集中。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统计显示,近些年来,甘肃信贷资金大量流人交通、电力、有色、冶金等行业,全省“两高一资”行业占工业贷款余额的比重将近80% ,2009年末,交通运输和电力行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总额的31.5% ,比2008年提高l5.81个百分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顾实际情况而严格坚持绿色信贷准入政策,不仅会使金融机构缺少支持对象,企业也无法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支持。可见,银行业主动调整信贷结构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发展碳金融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银行内部尚未形成系统、规范的环境风险管理流程和制度从碳金融角度来说,环境风险是指企业过度的碳排放行为突破了环境的承载力,导致严重的环境恶化,促使政府、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要求不断提高,进而给作为企业资金供给者的商业银行带来风险。因此,环境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在国外,世界上着名的大银行拥有着比较先进的环境风险管理系统。例如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按照总资产排名第一的巴克莱银行在1979年就建立了自己的能源部,1992年就建立了专门的环境风险管理部门,1999年建立了环境风险管理系统,如今已经建立了一个旨在对环境和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的系统。
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银行都接受了绿色信贷的概念并落实在信贷过程中,但是这还仅仅停留在审查贷款企业和贷款项目在碳排放方面环境守法信息的初级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只注重收集和贷款或者投资项目有关的环境信息,并没有从组织、人员、运行措施、信息储备、知识储备等方面着手建立银行系统自身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银行系统缺乏对我国环境政策、信息和管理措施的掌握,银行内部缺乏具备一定环境知识的专门人才,未形成对环境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转移和监控的一整套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没有落实将环境风险管理纳入到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中。环境风险管理系统的缺失,降低了绿色信贷措施的可操作性,不利于我国碳金融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CDM的发展较为被动
1.中介市场的缺失碳减排额是一种虚拟商品,在CDM机制下,其交易规则十分严格,开发程序也比较复杂,销售合同涉及境外客户,合同期限很长,需要专业的中介机构来执行。我国本土的中介机构与第三方核准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进行CDM项目评估及排放权购买的工作,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来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碳交易的发展。例如,按照联合国规定的碳交易流程,企业递交的碳排放指标必须经过指定的第三方机构认证后才能生效,目前联合国委任的第三方机构总共有18个,而我国只有I家。
2.我国尚处在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我国作为碳排放的出售方,与欧洲碳基金、国际投资银行等碳排放权购买方之间开展交易时缺乏经验,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对碳市场交易动态掌握不足,承担了较大的开发与交易风险,在合作中处于不利地位,这种局面导致了中方往往没有定价权,尚处在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如2008年,美国投行雷曼兄弟与国电集团签署的购买碳减排额度的协议,400万美元买62万吨的碳排放指标,每吨只合6.5美元,远远低于当时每吨10欧元(约15.9美元)的国际通行价格。在我们国家创造的核证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廉的价格大量购买后,通过金融机构的二次包装和开发,成为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衍生产品及担保产品并进行交易。
(四)其他方面的碳金融业务发展还较为落后从我国目前碳金融的发展现状来看,低碳金融过于集中在绿色贷款和与发达国家进行CDM交易方面,在低碳直接融资、碳衍生产品等方面的碳金融业务等方面涉足较少,发展较为落后。
1.碳直接融资方面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应该支持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从目前来看,A股市场中具有低碳经济概念的上市公司只有57家,占比较小,而节能减排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筹资活动限制也有待突破。这表明,与低碳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比,目前我国直接融资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是极不相称的。
2.碳衍生品交易市场目前,碳衍生品交易主要集中在发达市场,其中,欧洲气候交易所(ECX)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碳衍生品市场,其主要交易品种为EUA期货和期权,CER期货和期权。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NYMEX组建了“绿色交易所”,其上市的环保期货、期权和互换合约,将广泛涉及到包括碳排放权、可再生能源的各类环保市场。澳洲气候交易所与澳洲证券交易所亦于2009年初推出碳期货。
碳衍生品的发展极为缓慢,没有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产品以及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大部分停留在“绿色信贷”的浅层次上,缺乏丰富的配套产品。
低碳信贷只是碳金融的一个方面,不能代替低碳衍生工具、低碳货币、低碳证券、低碳保险的作用。只有在“低碳金融”服务体系已经基本成熟的基础上,低碳信贷才能更全面、更高效地发挥其信贷优化作用和促进产业升级作用。
促进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对碳金融的认识,强化政策支持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在解决高耗能产业过度发展问题上,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一定要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金融机构要增强执行节能减排的主动性,把实行碳金融作为自己执行国家政策的重要职责。强化政策支持,通过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良性对接,通过不断加快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共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加强银行内部的环境风险业务管理银行应适应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战略;建立检验和识别环境风险的职能部门;分层次、分步骤地在银行内部实现管理层和业务层人员的培训,使其在环境知识、相关政策分析、对我国环保监管体系等方面能有较深刻的认识,培养一批了解国家政策和环保领域的银行业专业环境风险控制人才。建立银行内部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编制包含识别、评估、控制、减缓和监督环节的环境风险管理方案。
(三)培育中介市场,创新碳金融业务新模式中介市场是开展CDM机制的关键,应重视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中介和交易中介的作用,允许金融中介购买或者与项目业主联合开发CDM项目。CDM机制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应对其认真研究。除了已经开展的以CDM项目现金流为主要还款来源的CDM项目融资,以及挂钩碳排放权的理财产品外,商业银行应该探索更多的业务模式,特别是中介服务模式,提供项目顾问服务,满足CDM项目下的多样性金融需求,提高碳金融的综合效益。
(四)开展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进行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目前,世界银行已经设立了总额达10亿美元的8个碳基金。此外,挪威碳点公司、欧洲碳基金也非常活跃。中国要借鉴国际经验,着手设立中国清洁发展项目基金,同时加快开发各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衍生工具。
(五)加强低碳银行基础设施建设在人才培养、系统配置、网络建设、产品研发等方面多管齐下,从软件基础设施、硬件基础设施两方面开展工作。在最重要的人才培养方面,商业银行要制定“低碳银行”人才中长期培养与发展规划,在培训、引进、储备、交流和使用等方面,打好“低碳银行”建设的基础。银行要拓宽视野,更新服务理念,加强监管,探索监管创新服务新思路。不断加强经济新知识、金融新知识、市场新知识的学习,掌握宏观监管环境与微观监管环境的变化动态,满足“低碳经济”时代的监管素质要求。
(六)加强国际合作碳金融对我国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经验较少,在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显着的差距,因此未来要注重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通过这些合作,不仅能够获得部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以促进我国碳金融发展走上一个新台阶。(完)
-
碳交易、碳税与排放强度目标制的经济成本有多大?2021-02-18
-
碳税和碳交易制度的经济学对比分析2021-02-18
-
英国财长倾向于脱欧后实施国内碳税而不是碳交易2021-02-18
-
推进低碳金融创新助力低碳经济发展2021-02-18
-
我国低碳金融发展现状和问题2021-02-18
-
碳交易定价权争夺激烈碳金融市场关乎国家兴衰2021-02-18
-
中国需要碳金融制度的强制性变迁2021-02-18
-
衍生碳金融工具2021-02-18
-
低碳金融论文绿色金融论文浅析金融与环境保护2021-02-18
-
碳金融未来发展的市场前景2021-02-18
-
全球碳交易市场2020年将达到35000亿美元的交易额2021-02-18
-
碳交易市场为国际基金提供了主要的投资机会2021-02-18
-
碳金融衍生品设计方案2021-02-18
-
碳金融的发展,碳资产评估业务成为市场客观需求2021-02-18
-
中国国家低碳金融发展建议2021-02-18
-
碳金融交易机制与产品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