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金融新闻资讯

我国碳金融发展面临哪些困境和障碍

来源:易碳家期刊
时间:2021-02-17 21:00:00
热度:1

我国碳金融发展面临哪些困境和障碍:  碳金融发展面临的困境   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   碳金融的

  碳金融发展面临的困境

  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

  碳金融的发展不仅有利于降低减排成本、促进清洁型能源产业的发展,而且也是激励产业结构调整和促使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工具。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执行理事会数据显示,中国当下的CDM项目数和减排量均居世界首位。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亦承诺,“至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50%,节能提高能效的贡献率达到85%以上”。而且,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国也采取了一些举措,如2007年6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循环经济促进法》。然而,在碳金融发展中我们仍然面临诸多内在的障碍,大致如下。

  其一是与碳金融相关的法律制度明显滞后。尽管我国在多个城市也建立了环境能源交易所,但是相对于传统金融业务来说,我国更是缺乏相应的碳掉期交易、碳期货、碳证券、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产品和金融服务法律制度的支撑。此外,在碳金融的入市、运营与退出的市场规制方面,亦无对应的管制制度,从而导致我国的碳金融市场出现一种鱼龙混杂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碳市场无法可依已成为制约我国碳金融发展的最大掣肘。

  其二是对碳金融与CDM缺乏足够的认识。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世界各国获得的核证减排量签发总量中,我国获得的签发额占世界总额的40.22%。然而,我国政府及国内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值、战略意义、操作模式、交易规则、项目开发等关键问题缺乏应有的认知与准备。

  其三是经济结构的制约因素。我国高能耗工业部门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GDP的增长、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必须以此为依托。在短期内要实现产业结构的有序进退,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仍是可望而难求: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的企业关停并转受到地方利益的庇护,另一方面,我国所处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期与世界大工厂的角色在客观上也决定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低碳经济的可欲而难求直接决定了在中国的当下碳金融的曲高和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