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金融新闻资讯

“碳金融”为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时间:2021-02-17 17:00:20
热度:1

“碳金融”为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随着全球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各种碳金融工具创新层出不穷。对我国而言,碳金融发展的同时将会促进我国现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积极创新碳金融相关业务,参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也为我国商业银行多重发展带来了契机

随着全球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各种碳金融工具创新层出不穷。对我国而言,碳金融发展的同时将会促进我国现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积极创新碳金融相关业务,参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也为我国商业银行多重发展带来了契机。

  近年来,国际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服务于碳排放权的碳金融也随之兴起。市场参与者从最初的国家、公共企业向私人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拓展。

  交易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边是各种排放(减排)配额通过交易所为主的平台交易,派生出类似期权与期货的金融衍生品;而另一边则是以减排项目为标的买卖。而且,这一市场的交易工具在不断创新、规模还在迅速壮大。如从2005年开始,欧洲气候交易所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上市新产品,已涉及碳排放期货、期权和现货等各类产品。

  当前经济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银行业的广泛支持,也为中国银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低碳经济时代将碳交易带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中国将发展“绿色经济”作为了应对危机的措施,并将“绿色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决策,借此转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

 商业银行除了其传统的金融服务外,还可以大力发展碳金融业务,为碳排放交易市场提供融资和咨询服务,根据碳市场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出新的金融衍生产品。这不仅可以为碳市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证,还可以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为其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它也体现了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达到双赢。

  目前,碳交易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相关领域专家声称,到21世纪中期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额将有望突破20万亿人民币,碳交易市场或许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另据估计,届时全球银行业通过为碳交易市场进行融资、咨询等服务就可能获得上千亿人民币的中间收入。

  此外,银行通过对CDM项目提供租赁、咨询、托管等业务活动,能够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拓展其中间业务范围,创新金融衍生产品服务。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增强与国际金融机构间的密切来往,积极与外资银行寻求交流合作的机会,学习和借鉴外资银行的先进思想和做法,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开展创新服务,有助于其增强国际化经营经验。

 随着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不断地开发出各种碳金融产品,它们的业务已经渗透到碳金融的各个环节。国际碳金融体系的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近几年来,国际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服务于碳排放权的碳金融也随之兴起,国际碳交易市场上交易工具不断创新。市场参与者从最初的国家、公共企业向私人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拓展。交易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边是各种排放(减排)配额通过交易所为主的平台交易,派生出类似期权与期货的金融衍生品;而另一边则是以减排项目为标的买卖。而且,这一市场的交易工具在不断创新、规模还在迅速壮大。

在碳排放市场方面,中国最早成立了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2009年山西吕梁节能减排项目交易中心、武汉、杭州和昆明等几家交易所也相继成立,大连、贵州、河北、山西的交易所也在筹备中。目前,北京、上海和天津的环境交易所均已开展了自愿减排的碳交易机制,如上海的绿色世博自愿减排平台,天津的企业自愿减排联合行动等。

  中国碳排放交易仍主要是自愿减排,当前还不能推出市场化的配额交易,是因为企业没有强制性的减排配额,所以未来短期内中国仍将以自愿减排为主,但不排除配额交易试点。我国CDM市场潜力巨大,截至2009年10月,中国在联合国成功注册的清洁发展机制计划达663个,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1.9亿吨,约占全球注册减排量总量的58%,注册的计划数量和年减排量均占世界第一。2010年1月,北京环境交易所打造并发布推广的“熊猫标准”,将为未来真正市场化的碳交易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