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刘锦涛:气候投融资拐点已现 激发绿色金融升级新动能
刘锦涛:气候投融资拐点已现 激发绿色金融升级新动能:7月5日,首份中国气候投融资智库报告——《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以下简称“报告”)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碳中和
7月5日,首份中国气候投融资智库报告——《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以下简称“报告”)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碳中和2060’与绿色金融论坛: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上正式发布。
该报告分别从国际视野、中国意义、机遇难题、未来方向等多个层面,探讨了气候投融资在绿色金融和地方碳中和工作中的创新前景,并指出了气候投融资试点的业务布局和发展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项目副主管刘锦涛在解读报告时指出,当前全球资本市场倾向于气候投融资的拐点已经开始出现。在全球碳中和政策共识下,寻求气候型资产结构调整已成为金融界迫不及待的工作。中国目前亟需尽快解决绿色资金供需不匹配以及对ESG投资、创新和应用动力不足等气候投融资业务领域的问题。
报告指出,气候投融资业务是中国目前亟需尽快跟进的重点领域。全球广义上与气候相关的各类资产配置总规模已经达到近50亿美元,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占比将近25%,绿色资金在气候投融资目标下的需求与供给并不匹配。
同时,由于当前气候投融资项目具有正外部性而且尚未实现内部化,普遍存在前期投资规模大、投资效益和收益率不高以及投资回收期较长的特点,导致金融机构向气候投资项目提供融资的动力明显不足。
从国内角度来看,报告提出了中国气候投融资正面临的五大难题。
一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的融资难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项目长期具有投资规模大,收益率低、投资回报周期长的客观问题。
二是投资资金与项目的匹配问题。绿色资金往往更青睐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短,而尚处于发展的项目难以得到该有的资金投入,因此形成了项目与资金之间的错配。
三是绿色金融参与主体单一的问题。我国绿色信贷占整体绿色金融资金总额的超过90%,绿色金融业务则主要集中在银行端口,参与主体较为单一。
四是企业主动披露ESG信息的意愿较低。尤其是上市企业对于披露ESG信息工作并没有较高的主观能动性。2021年披露ESG信息的1130家A股上市公司占总量的26.9%,但其中仅有66家企业发布了纯粹的ESG报告,仅占A股上市公司总量的1.57%。
五是绿色金融难以对所有气候项目进行资金支持。比如,去年河南大雨反映出进行海绵城市升级的需要,属于气候投融资,但并不属于绿色金融对零碳项目的资金支持目录。
此外,报告从地方角度探讨气候投融资对城市带来的多层面益处。
一是气候投融资为城市“双碳”目标建立了理论指引。气候投融资应服务于支持城市自身现代化建设和地方“双碳”目标相结合,即城市自身通过相关工作成为气候投融资先行优势地区,引导资金进入气候变化领域。
二是气候投融资试点在地方政府布局“双碳”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可考虑布局通过气候专项绿色债券去募集资金,投入到气候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灾害的城市防御力,从而为开展气候投资活动提供环境基础,提高“城市气候信用”。
三是气候投资推动了地方升级绿色金融服务。对比发达国家的气候投融资市场,中国当前的绿色融资整体需要加强目标管理和导向性,以及同步提升项目的气候适应能力。而减缓和适应气候的项目则需要改善投融资结构以及创新金融工具,从而不断降低“双碳”工作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刘锦涛表示,中国开展气候投融资具备三大重要前景。
第一个前景是形成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双发力的模式。
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与政府引领的经济模式,能够使中国逐步形成“以绿色信贷基本政策为主,以绿色债券、绿色基金为辅”的气候投融资体系。同时,随着投融资试点工作的推进,中国企业会越来越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发展与实现低碳减排的重要性,并参与到气候投融资活动中,与政府资金形成合力。
第二个前景是建立试点城市与机构运作共协调的机制。推动地方气候投融资工作有助于探索差异化的投融资模式、组织形式、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等,可以通过有效抑制地方高碳投资、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和资金安排的联动机制,切实发挥降碳的引领和重要作用。
第三个前景是长远目标与短期步骤之间相结合。在气候治理框架下,气候投融资在微观层面上充分贯通了长远规划与短期任务之间的联动关系,注重长期目标与短期步骤相结合,推动“双碳”目标有序进行。
对于中国气候投融资的下一步走向,报告指出,一是建立协调感。通过气候投融资建立起城市试点的绿色供应链,推动相关企业提升与供应链上下游其他企业之间的材料供应、资源与能源消耗等指标的环境要求。参与到绿色供应链建设中的企业,也将有更多的机遇更容易获得绿色投融资试点的资金扶持和优惠。
二是发挥创新性。通过气候投融资推动中国金融的绿色可持续转型升级,能够不断提升金融机构进行碳核算和评估碳减排经济效益的能力,推动金融体系与绿色转型和信用升级,也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和实现机制的重要金融途径,吸引和激励金融资金参与到生态实现市场中,积极发展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市场。
三是要提升落实度。完善气候投融资下的环境信息披露与核算体系,并建立气候投融资的金融数据库与项目库。应以气候跟踪统计核算数据为基础,重视环境账户和绿色金融账户的数字化建设工作,由金融机构或第三方信息服务公司适时推进,详细覆盖温室气体排放、碳减排、环境污染物、碳配额、存量和增量等数据。
“气候投融资在中国未来推进‘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和作用。”刘锦涛表示,中国未来需要不断开展与“双碳”目标密切契合的气候投融资活动,找准气候投融资的实践方向,为绿色金融创新升级带来新动能,持续发挥绿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和气候治理的核心作用。
-
再开倒车!美最高法院限制联邦政府控制碳排放权力 联合国批评:应对气候变化的挫折2022-07-05
-
智库报告建言中国绿色发展:气候投融资发展需加速2022-07-05
-
累计发行量升至全球第二位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增长势头强劲2022-07-05
-
武昌区通过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评审,武汉加速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2022-07-05
-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助推辽宁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07-05
-
超2300万元!中山首批碳减排领域票据再贴现落地2022-07-05
-
低碳减排有没有相应的日语名词呢?2022-07-05
-
俄罗斯哥本哈根气候会议2022-07-05
-
欧洲央行宣布将执行有利于控制气候变化的货币政策2022-07-04
-
辽宁出台政策完善绿色金融体系2022-07-04
-
马尔代夫建起漂浮城市 这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下一站吗?2022-07-04
-
周延礼:绿色金融在实践中面临政策效能低、产品单一等五方面阻碍2022-07-02
-
马尔代夫环境与能源部部长如何回应应对气候变化问题?2022-07-02
-
上半年发行规模攀升 绿色债券扩容空间可期2022-07-02
-
周延礼:健全绿色金融监管机制 助力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07-01
-
东方证券ESG双周报第十四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出台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