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碳中和行业(电新+环保)周报:宁德前四月全球市占率32.5%;6月底前全国碳交易上线
碳中和行业(电新+环保)周报:宁德前四月全球市占率32.5%;6月底前全国碳交易上线:一周复盘 本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中信一级)上涨1.19%,领先大盘1.92 个百分点。整体市场表现方面,上证综指下跌0.25%,沪深300 下跌0.73%
一周复盘
本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中信一级)上涨1.19%,领先大盘1.92 个百分点。整体市场表现方面,上证综指下跌0.25%,沪深300 下跌0.73%,创业板指上涨0.32%。电力设备子板块中,电气设备下跌0.10%,风电下跌1.97%,光伏下跌1.96%。此外,新能源车(中证)上涨5.62%,领先大盘6.35 个百分点。
本周SW 公用事业(一级)下跌0.24%,跑赢大盘0.49 个百分点。公用事业子板块中,SW 电力下跌0.29%,SW 环保工程及服务下跌0.65%(跑赢大盘0.08个百分点),SW 燃气上涨0.40%,SW 水务上涨0.70%(跑赢大盘1.43 个百分点)。
投资观点
光伏:(1)硅料价格维持高位,单晶复投料长单主流成交在210-220 元/kg区间;单晶各尺寸硅片价格均突破5 元/片大关,电池片价格在1.05-1.1 元/W,但向组件环节传导出现困难;组件环节库存开始积累,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滑,下游终端电站对1.8 元/W 以上的价格接受度仍然较低;(2)产业、投资仍均处于博弈阶段:硅料价格过高及硅片、电池、组件产能过剩依然是产业层面的矛盾点,光伏行业长期发展的确定性和短期需求预期下滑趋势是投资层面的矛盾点;(3)基本结论:硅料供需偏紧明年年中后解除;今年需求预期将随着时间推移(包括装机数据及产能出清)将逐渐明确,需求预期发酵完全后,可以积极配置;N 型硅料、颗粒硅、大尺寸、TOPCon、HJT 及叠瓦等提效或降本新技术依然会带来超额收益;2022 年将成为光伏的大年。
(1)隆基刷新N 型TOPCon 电池、P 型TOPCon 电池、HJT 电池三项效率世界纪录。经ISFH 研究所认证,隆基研发的单晶双面N 型TOPCon 电池实现25.21%的效率;单晶双面P 型TOPCon 电池实现25.02%的效率;单晶HJT电池实现25.26%的效率。在Topcon 和HJT 技术转换效率屡创新高的情况下,光伏电池未来技术路线之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也说明隆基股份在电池新技术领域储备充分。
(2)上海SNEC 光伏展:210 大尺寸硅片、叠瓦、异质结、钙钛矿、PERC+、TOPCon 电池等光伏前沿科技百花齐放。1)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各家光伏企业均推出其提效降本产品,隆基发布首款TOPCon 组件Hi-MO N,量产转换效率达22.3%,量产功率高达570W、中环“G12+叠瓦”技术平台3.0 组件系列,最高功率达到670W;晶科、天合、通威等均推出TOPCon 新产品,通威、阿特斯、晶澳等均推出HJT 新产品。2)华为、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德业股份等也在提升逆变器产品力的同时,积极服务电网、电站、工商业及户用场景,推出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3)SNEC 展会,国内上下游以及终端也是齐聚上海,各产业链接环节也是对此次展会关于近期主产业链价格动向给予了较大期望,各家接洽的成果,需持续关注6 月份光伏各产业链的价格趋势。
(3)硅料、硅片持续涨价。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上涨:根据solarzoom 数据,单晶复投料长单主流成交在210-220 元/kg 区间,供给方面,6 月份硅料产出环比上月将有所下降,6 月份市场上检修企业除了原先正常分线检修的企业外,预计将增加2-3 家硅料厂进行检修,今年硅料供需紧张,价格整体维持高位的趋势已定,高价位维持到明年年中。硅片价格持续上涨:5 月31 日,中环宣布硅片上涨0.33-0.45 元/片。根据solarzoom 数据,单晶各尺寸硅片价格均突破5 元/片大关。电池片价格本周保持稳定:根据solarzoom 数据,下游不少组件厂商基本前期已备有不少电池库存,另外也有不少组件厂商开始以销定采,电池片价格维持在1.05-1.1 元/W。组价方面:市场上主流单双面晶组件报价基本1.8-1.85、1.85-1.9 元/W 区间,但下游终端电站对1.8 元/W 以上的价格接受度仍然较低。
硅料价格过高及硅片、电池、组件环节过度扩产是当前光伏行业投资的主要矛盾点;即便运营商持续让利,组件价格若逼近1.85 元/W,让利也会达到极限,需求将会延后;电池、组件环节目前产能利用率已经下滑,盈利不佳,后续硅片环节的盈利也是当前市场担忧的重点。
(4)中长期看,我们坚定看好光伏行业:2020 年9 月22 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大一般性辩论宣布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30 年风电光伏装机累计超过1200GW,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碳中和;2021 年1 月28 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最新发布的《2020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报告》称,到2050 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比重将提升至78%;光伏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高达21.5%,相对于2019 年提高12.6 倍。我们以2025 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为假设测算,光伏2025 年累计装机量达600GW,行业CACR-5 为20%,赛道长期具备较强的确定性和投资价值, 叠加平价周期和行业比较优势,助推行业估值中枢进一步抬升。
推荐:阳光电源、福斯特、通威股份、中环股份、隆基股份、迈为股份;关注:新特能源(H)、固德威、锦浪科技、保利协鑫能源(H)、晶澳科技、福莱特(H)、信义光能(H)。
电动车及锂电:(1)2021 年4 月,得益于欧美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海外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大增212%(4 月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134%)。
与今年Q1 相比,市占率方面CATL +2.4pct,LG +2.6pct,松下-5.4pct。需关注动力电池厂商在地域和客户上的结构性差异,在当下美国传统车企(福特、通用)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美国补贴政策力度提升的情况下,建议关注LG、SK 产业链。(2)受近期负面舆论影响,特斯拉5 月份在中国的订单大幅下降,需关注特斯拉的应对措施及效果,以及对竞品公司(小鹏、蔚来等新势力厂商)与特斯拉产业链的影响;(3)下游排产较好,受欧美新能源车市场大幅增长的影响,三元材料的需求提升。而原料价格维持高位,从供应紧张程度看,依次为电解液、铜箔、负极、正极、隔膜。本周电解液、镍材料价格继续抬升,可持续关注供应紧张环节。(4)资源约束和上游价格高位,导致锂资源、盐湖提锂、电池回收及新型电池将继续成为市场关注重点。
(1)2021 年4 月,得益于欧美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海外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大增212%(4 月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134%)。4 月份与今年Q1相比,市占率方面CATL +2.4pct,LG +2.6pct,松下-5.4pct.1-4 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为32.5%。由于动力电池厂商与下游车企的强绑定关系,需持续关注各厂商下游大客户的销售情况及主要销售市场的政策变化。在当下美国传统车企(福特、通用)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美国补贴政策力度提升的情况下,建议关注LG、SK 产业链。
(2)路透社:特斯拉5 月份在中国的订单大幅下降。根据路透社报道,特斯拉在中国的月度订单从4 月份的超过18,000 辆降至5 月份的约9,800 辆。中国已经是特斯拉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约占其销售额的30%,但近期深受负面舆论影响,需关注特斯拉的应对措施及效果,以及对竞品公司(小鹏、蔚来等新势力厂商)与特斯拉产业链的影响。
(3)下游排产较好,受欧美新能源市场大幅增长的影响,三元材料的需求提升。
而原料供应维持高位,从供应紧张程度看,依次为电解液、铜箔、负极、正极、隔膜。本周电解液、镍材料价格继续抬升。根据鑫椤锂电数据,本周VC 供应持续紧张,六氟价格均价达到30 万/吨,三元电解液报价达到7-7.5 万/吨,磷酸铁锂电解液报价达到7-7.5 万/吨;铜箔价格维持高位;负极材料上仍存在石墨化瓶颈;三元高镍材料需求持续增加;隔膜企业持续满产。
(4)中长期看,我们坚定看好全球电动化趋势:全球碳减排趋势下,电动车渗透率提升趋势确立,未来5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CAGR 逾30%。
推荐:震裕科技、宁德时代、容百科技、亿纬锂能;关注:当升科技、天赐材料、蓝晓科技、德方纳米;
钠电池概念股关注:欣旺达、华阳股份、圣阳股份、中盐化工、道氏技术、南风化工。
(5)电动两轮车:1)短期电动两轮车行业在疫情缓和后快速增长;2)中长期to C 市场因新国标即将迎来换购潮,并且集中度提升;3)to B 市场受益于共享电单车投放高峰;4)龙头公司业绩迎来拐点。
电动两轮车标的:推荐雅迪控股(H)。
风电:下游风电整机招标价格持续下调,目前甚至度电投资开始低于光伏,有助于运营商调整投资策略,阶段性优先选择风电。我们认为,判断成本端钢价是风电股阶段性投资的核心矛盾点,在国家对价格的干预下,我们认为,风电股价已经企稳,后续我们仍需重点关注经济需求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
下游风电整机招标价格持续下调,目前甚至度电投资开始低于光伏,有助于运营商调整投资策略,阶段性优先选择风电。中长期来看,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代表,我们认为其装机量在“十四五”期间仍将较为可观,能源局也表态2021 年风、光装机120GW。海外方面,国际风电也进入高速发展期,叠加国内海风在地方补贴政策逐步落地的背景下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2021 年持续关注各省、各投资企业的风电装机规划及海上风电装机。
推荐:日月股份;关注:东方电缆、明阳智能、金风科技(A+H)、天顺风能。
氢能及燃料电池:丰田氢燃料电池车挑战续航1000km 成功。平均氢燃料消耗量为0.55kg/100km。碳中和情景下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或将达
20%左右,氢能产业链受资源约束与进口依赖程度很低,所以有望成为碳中和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短中期,国内城市群申报评比排名结果即将公布,关注配套实力领先的燃料电池系统商和设备商。
丰田氢燃料电池车挑战续航1000km 成功。丰田全新MIRAI 在一次加注氢燃料后行驶了1003km,平均氢燃料消耗量为0.55kg/100km。全新MIRAI 是丰田的第二代氢燃料电池车,正常驾驶条件下的行驶里程在650km 左右,在700bar的加氢站加氢时,加注燃料所用时间不到5 分钟。
碳中和情景下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将达20%左右。在4 月21 日“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显示,在2060 年碳中和情景下,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将达20%左右,可再生能源制氢产量约为1 亿吨。白皮书预计,2025 年光伏和风电新增装机度电成本将下降到三毛钱,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将下降到每千克25 块钱,具有平价竞争能力。到2030 年,度电成本降到两毛钱的话,可再生能源制氢将对碳捕捉制氢形成竞争。
上海车展中现代氢能源Nexo 亮相、博世展出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Nexo有两种动力来源,一个发动机前方的燃料电池(100kW),另一个座舱下方的高压电池(20kW),具备三个储氢罐,总共可以储存6.3kg 的高压气态氢,NEDC工况续航里程可达866km。博世首次展出的燃料电池动力模块,功率可达70kw(更高功率产品业已在开发中);功率密度达0.4kw/kg;峰值效率最高可达60%。
降本进度加速推进,燃料电池车销售喜迎开门红,2021 年销量有望超预期。(1)2020 年10 月,国鸿氢能、氢璞创能先后发布低于2000 元/KW 售价的电堆产品,降本进度超出市场预期;(2)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2021 年刚过去1 个多月,通过公开招标采购的氢燃料电池车数量已达到690 辆,占到2020 年全年燃料电池汽车产量(1199 辆,中汽协口径)的57.55%;(3)根据美国能源部在2018年的测算,燃料电池车发展初期规模效应对降本的效果最为明显:当燃料电池车产量由1000 套增加到10000 套时,电堆成本可降低63%。在政策开启燃料电池产业化序幕,规模化推动降本加速的双重刺激下,我们看好2021 年燃料电池车迎来规模化拐点,预计2021 年燃料电池车整体采购量将达到8000 辆左右,未来5 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CAGR 有望超50%。
在碳中和背景下,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是碳减排的重要抓手之一,燃料电池降本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群申报完毕,冬奥将重点示范,地方配套、行业龙头公司的融资也在加速推进。目前燃料电池车发展仍处于示范推广阶段,在这过程中系统商将作为示范城市群推广龙头,联合上下游,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圈,有利于其掌握先发优势。
关注:亿华通-U、雪人股份、腾龙股份。
电力设备及工控:在碳中和背景下,电网、节能、变频等相关领域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国产替代的背景下,持续关注国内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机会;工业侧、居民消费侧数字化持续进行,电力及能源供给侧的数字化转型也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1)碳中和与新基建:碳中和背景下,电网、节能、变频等相关领域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将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电网改造、特高压、充电桩等新基建领域将起到持续托底经济、推动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电网公司的角色定位将进一步提升,发挥更大作用。
(2)智能制造与国产替代:21 年4 月,中国PMI 为51%,连续15 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中国制造业继续稳步恢复。且20 年由于受海外疫情的影响,工控行业的国产替代加速,给了国内工控龙头快速增长的空间。国内工控企业也在逐步的由供应零部件走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3)能源数字化与V2G:5G、新能源车等新型电力应用领域快速发展,对电网灵活性提升、整体能源的安全和智慧化响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整体的电力系统的数字化改革;且随着5G、工业侧、居民消费侧如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兴起,电力及能源数字化转型也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关注:汇川技术、国电南瑞、特锐德。
环保:全国碳市场进入倒计时,6 月底前政策将纷至沓来,配额分配、交易方法等各项标准,叠加党庆100 周年,市场热度将持续。以碳交易如配额及CCER、监测、检测等主题性投资机会将不断发酵。
碳交易市场推荐:先河环保;重点推荐:莱伯泰科、三峰环境、瀚蓝环境、高能环境。
关注:盈峰环境、龙马环卫、宏盛科技、浙富控股、伟明环保、旺能环境。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海外车企扩产不及预期;风光政策下达进度不及预期;风机招标价格复苏低于预期、产业链原材料价格波动;国家电网投资、信息化建设低于预期风险;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和订单签订低于预期的风险。
上一篇:北京市碳中和行动纲要
-
北京市碳中和行动纲要2021-06-07
-
外资增配中国消费品牌、高端制造关注医药、碳中和等领域2021-06-07
-
碳达峰碳中和:地方怎么干?2021-06-07
-
六五环境日,碳达峰、碳中和成焦点2021-06-07
-
广发证券: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在即 碳中和主题行情有望持续演绎2021-06-07
-
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2021-06-07
-
环保工程及服务行业:REITS、碳中和催化 敛锋芒再峥嵘2021-06-07
-
高端制造行业周报:碳交易、移动能源双千亿市场正在形成 挖掘碳中和细分赛道龙头2021-06-07
-
环保行业碳中和系列报告:全国碳市场落地在即 企业CCER价值有望重估2021-06-07
-
广发证券: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在即 碳中和主题行情有望持续演绎2021-06-07
-
北京研究制定碳中和行动纲要2021-06-06
-
北京正开展碳达峰评估 研究制订碳中和行动纲要2021-06-05
-
报告聚焦数字出行助力碳中和:“科技赋能”搭建绿色交通体系2021-06-05
-
世界环境日:以担当勇气打赢碳达峰碳中和硬仗2021-06-05
-
财说| 这只碳中和概念股为何不受资金偏爱?2021-06-05
-
环保:关注碳中和背景下行业估值提升2021-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