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期权的交易原理
全国人大代表谈“碳中和”:抢占海洋碳汇国际制高点
全国人大代表谈“碳中和”:抢占海洋碳汇国际制高点:(两会访谈)全国人大代表谈“碳中和”:抢占海洋碳汇国际制高点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全国人大代表谈“碳中和”:抢占海洋碳汇国际制高点中新社记者 龙敏“再过百年,厦门大学还能保持这样美么?”
(两会访谈)全国人大代表谈“碳中和”:抢占海洋碳汇国际制高点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全国人大代表谈“碳中和”:抢占海洋碳汇国际制高点
中新社记者 龙敏
“再过百年,厦门大学还能保持这样美么?”今年4月,被誉为“中国最美大学”的厦门大学将迎来100周年校庆。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全球许多沿海城市、海岛城市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校长张荣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海洋蕴含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空间,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对全球环境和气候有巨大调节作用。“中国应大力发展海洋碳汇,抢占国际制高点。”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趋势,《巴黎协定》明确规定了全球增温控制目标,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更是被列入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同时,这也是向我国科技界、产业界及社会各界发出了动员令和集结号。”张荣认为,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既要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要增汇(增加二氧化碳吸收),必须大力研发“负排放”各种途径。
海洋碳汇(又称“蓝碳”)是将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张荣指出,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整个海洋含有的碳总量达到39万亿吨,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3倍;人类活动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以碳计约为55亿吨,其中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负排放”潜力巨大。
“海洋碳汇属于低敏感的环境和气候变化议题,纳入国际气候变化治理体系的趋势愈发明显。”张荣指出,“海丝”沿线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主要位于海洋碳汇生态系统中集中分布、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亚热带、热带区域,同样面临节能减排压力和环境问题的困扰。
在他看来,将海洋碳汇研发应用拓展到这些国家,发挥中国在海洋碳汇开发的优势和主导地位,在帮助对方解决难题的同时,也夯实了进一步交流合作的互信基础。
当前,将海洋碳汇纳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工作刚刚起步,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对中国寄予更多期望。张荣强调,“十四五”期间,中国应进一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服务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方案;发展海洋碳汇,深度参与国际治理。
张荣建议,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双管齐下”推动海洋碳汇发展。对内,夯实基础、补足短板,围绕海洋碳汇基础研究、监测评价、试点示范、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全球提供海洋碳汇“中国智慧”打好基础、练好内功;对外,积极参与、主动引领,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国际话语权、增进全球治理能力等方面,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完)
-
全国人大代表罗霞:鼓励交通碳中和制度创新 推动深度减排技术革新2021-03-05
-
尽快推动碳排放、碳中和政策落地显效2021-03-05
-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碳中和:科技赋能、逐步试点、有条件地区先行2021-03-05
-
全国人大代表刘宏新:加强顶层设计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03-05
-
碳中和最受益的板块,排碳量占比18%仅次于火电,产能将全部出清2021-03-05
-
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下技术政策解读培训班的通知2021-03-05
-
远景科技集团张雷:抓住碳中和机遇,加快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2021-03-05
-
碳中和背景下,今年产能周期基本结束2021-03-05
-
转型还是应对?石油公司何以发力“碳中和”2021-03-05
-
全国碳市场开启:碳中和目标支撑碳价长期上涨 倒逼企业形成减排预期2021-03-05
-
关于举办“碳中和”策略与实施路径培训的通知2021-03-05
-
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武钢:聚集碳中和目标,出台绿色用电碳排放认定机制2021-03-05
-
碳达峰+碳中和 开启钢铁低碳新征程2021-03-05
-
“碳中和”热议 全国碳市场交易将启动2021-03-05
-
中信证券研究:“碳中和”全景图 四大产业展望及相关标的2021-03-05
-
国君煤炭 | 焦炭:碳中和铸就焦炭行业高景气护城河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