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交易新闻资讯

中国碳排放交易对大宗商品而言不全是坏消息

来源:路透中文
时间:2021-02-05 15:00:20
热度:1

中国碳排放交易对大宗商品而言不全是坏消息:中国计划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这乍一看或许将成为对该国大宗商品需求的又一利空因素。从理论上说,通过制定每吨碳排放的价格,然后对超标碳排放处以罚款,从而限制碳排放,将会提高钢铁、铝、发电、铜冶炼和炼

中国计划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这乍一看或许将成为对该国大宗商品需求的又一利空因素。从理论上说,通过制定每吨碳排放的价格,然后对超标碳排放处以罚款,从而限制碳排放,将会提高钢铁、铝、发电、铜冶炼和炼油等碳排放密集行业的成本。

但是只有在污染成本升至使排放企业限制产量,或投资新技术,或者采取其他减排措施时,碳排放交易体系才会起作用。

当然,排放企业可以尝试提高产品的价格,但这必须建立在这些企业拥有市场支配力的情况下,对于很多大宗商品行业来说,目前的情况远非如此。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全球最大碳排放国–中国如何设计其碳排放交易体系,而目前对于每吨排放价格、涉及哪些行业以及发放许可总量限制,还没有细节公布。

中国最近几年已建立了七个试点碳排放市场,他们在吸引交易方面取相对较为成功,尽管每吨碳排放价格一般都低于欧洲市场。

目前就这些数据来断定这些最初的计划是否能够成功减少排放、或提高效率可能还为时尚早,尽管广东省上周宣布将更多行业纳入其碳交易试点市场。

由于细节不明,很难做出明确的结论,但可以借此看到未来可能的趋势,以及潜在运作方式。

**供应过剩的行业料缩减产能**

如果中国的计划是以鼓励大幅削减碳排放的方式进行,则将带来赢家和输家,并为其他国家的大宗商品生产商提供机会。

以钢铁业来说。倘若碳交易系统提高了生产升本,那么可能会发挥两种作用。

首先,这将鼓励一个供应已然过剩的行业缩减产能,也就是说年代较久、效率较低的可能会被迫关闭。

这或许会降低国内钢铁产量,但会提高钢铁价格,从而可能会减少中国钢铁出口,而这都是建立在生产时使用的原材料会减少、加工成本基础会增加的基础上。

反之,碳交易可能鼓励钢铁制造程序采用质量更高的原材料,也就是说质量更高的铁矿石生产商实际上可能受益,即便国内消费的铁矿石总量下降。

炼焦煤生产商也将遇到同样的情况,因钢铁生产商有望尽力降低单位能源消耗量。

中国企业也有可能会转向更多采用电弧炉回收钢,尤其是如果他们可使用天然气或可再生资源电力的话。

类似的情况也可能在铝行业上演–与钢铁业一样,中国的铝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如果铝生产成本上涨,同样也会激励产业合理化,高成本、低效率的生产商将被淘汰出局。

这样一来,与钢铁业相似,可供出口的铝必将减少,全球炼铝产能过剩现象也有望缓解。

**煤炭仍是输家**

可能面临挣扎的主要大宗商品是煤炭,尽管煤炭仍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占到总量的60%以上。

虽然中国无法结束、也不会结束对煤炭的依赖,但尽可能降低污染燃料的使用都将是任何碳交易系统的首要目标。

这对低品级煤炭出口国来说尤其是个坏消息,比如印度尼西亚;但对于较高品级煤炭生产国来说情况也不容乐观,比如澳洲,因为如果中国真要限制煤炭的使用,将意味着中国完全不需要进口,国内产量就已经绰绰有余了。

煤炭产业的痛苦最终可能成为液化天然气的福音,特别是如果中国采取协同举措建起更多天然气发电厂,并加快建设液化气接收终端的话。

亚洲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上周收盘逼近每百万英热单位6.80美元的历史低点,这种低价水平也许能打动中国能源企业加大液化气采购投资,因为随着更多新液化厂投产,液化气的价格前景依然受到抑制。

碳排放交易还可能会影响到炼油产业。而鉴于中国很多炼油厂已经在使用最新技术,所以这个领域提高效率的空间更加有限。

一些老旧的小型“茶壶”炼油厂如果也被纳入碳交易体系,它们的日子可能会不好过,但主要影响可能是成品油的成本增加,而这个负担很可能要由中国消费者来承担。

中国炼油厂可能会在成品油出口市场丧失一部分竞争力,如柴油,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拟议计划中每吨碳排放的成本。

总体而言,中国若能建立一个高效的碳排放限额与交易体系,对煤炭生产者来说肯定是不利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但这可以降低全球产能并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所以实际上可能有利于中国以外的钢铁和铝生产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