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零碳蔬菜、碳中和牛奶等集中上市 零碳食品谁买单?
零碳蔬菜、碳中和牛奶等集中上市 零碳食品谁买单?:零碳食品谁买单?零碳蔬菜、碳中和牛奶等集中上市,调查显示七成消费者愿为可持续性产品支付溢价使用100%可再生清洁能源,包装盖与勺采用植物基材料,对全链路进行碳足迹测算,完成净零排放,邀请第三
零碳食品谁买单?
零碳蔬菜、碳中和牛奶等集中上市,调查显示七成消费者愿为可持续性产品支付溢价
使用100%可再生清洁能源,包装盖与勺采用植物基材料,对全链路进行碳足迹测算,完成净零排放,邀请第三方审核认证……层层通关后,一款“碳中和奶粉”就此诞生。
今年以来,碳中和牛奶、碳中和冰淇淋、碳中和奶粉、零碳蔬菜相继面世,把消费者以往看不见的食品碳足迹呈现在超市货架上。在业内看来,2022年是零碳食品元年,头部食品企业间的竞争已延伸到环境保护等社会价值领域。
从食品自身角度来看,零碳食品不是“拍脑门”的想法,其背后有着多年碳减排的经验积累,企业为此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与财力。消费者是否愿意为碳中和认证产品买单甚至付出更高溢价,决定着零碳食品未来能走多远。
零碳食品来了
7月7日至7月10日,新京报记者对北京市场销售的“零碳”食品进行了探访。在盒马、永旺、物美等超市里,伊利旗下的“零碳牛奶”已上架,其中包括伊利金典A2β-酪蛋白有机纯牛奶、金典娟姗有机纯牛奶,盒马门店售价分别为88元/提、99元/提。丰台区一家盒马内,零碳有机蔬菜正摆在有机专区货架上供消费者挑选。与普通有机蔬菜不同的是,零碳有机蔬菜上贴有一个圆形认证标签,上面标注有“零碳农产品”。
今年以来,伊利已陆续推出了“零碳牛奶”“零碳酸奶”“零碳有机奶粉”“零碳冰淇淋”等5款产品,并在4月8日发布《伊利集团零碳未来计划》《伊利集团零碳未来计划路线图》。比如今年6月13日推出的伊利首款“零碳冰淇淋”,经认证每个产品从原料获取到生产加工、从包装到运输,实现了全周期“净零”排放,并获得国际认证机构必维集团(Bureau Veritas)颁发的碳中和核查声明(PAS2060)。消费者在这款冰淇淋包装上,可以看到“碳中和”标签。根据综合测算,每20个这样的冰淇淋相当于中和了9.7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据了解,伊利在2050年前将分三个阶段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目标。而这5款零碳产品,是伊利迈向碳中和最终目标的阶段性成果。
同样有碳中和产品落地的,还有跨国食品饮料巨头雀巢。为兑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承诺,雀巢6月17日发布中国市场首款碳中和有机奶粉。消费者每购买一罐该奶粉,可以助力抵消14.2千克碳排放。早在今年3月,这款产品拿到了权威第三方机构颁发的碳中和产品证书。
在农产品领域,盒马有机蔬菜抢先拿到了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的“零碳农产品”认证。盒马首批零碳有机蔬菜6月9日在全国门店上线。这些零碳蔬菜包装袋上贴有一个绿色的“零碳农产品”认证标志,同时以文字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根据认证机构给出的定义,零碳负碳农产品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小于或等于零的农产品。
“拥有零碳认证的有机蔬菜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零,消费者每吃一包这样的有机菜,都是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盒马商品采购中心采购刘良超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上线的零碳认证有机菜,绝大部分来自盒马位于昆明的有机盒马村,部分来自江苏首批零碳农产品认证试点企业,首批认证产品包含叶菜、瓜果等30多个大众品类,已在全国18个城市的300家门店销售。预计到今年底,零碳农产品认证将覆盖盒马在售的100多种有机农产品。
“头一次觉得自己与碳减排距离这么近。”面对眼前的零碳牛奶,北京消费者崔先生表示。另有消费者认为,与同类产品相比,如果碳中和食品溢价不高,他更愿意花钱购买。
包装里的“黑科技”
食品碳中和认证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其中包装解决方案不可或缺。
达能中国饮料环境、健康与安全事务高级经理龙瀚林告诉新京报记者,PET塑料瓶的原料主要来自石油开采,在瓶体吹制的过程中还会消耗热能和高压气。
今年4月,达能位于武汉和邛崃的两家脉动工厂率先实现碳中和。不到两个月,达能又宣布与碳捕捉技术创新公司LanzaTech合作,投资一种全新包装材料生产技术,以逐渐减少对化石基包装材料的依赖。
达能饮用水和饮料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庞雅克表示,“碳捕捉”技术可以将富碳气源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通过微生物直接转化为生产PET瓶所需的关键原料,从而减少石油的使用和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采用这种PET生产的包装被称为“智慧碳”包装,或将成为饮料行业探索突破性的环保包装解决方案。“尽管‘智慧碳’技术还处于科学和实验认证阶段,但我们非常看好其前景,接下来我们需要将其拓展到工业领域。”
2021年,由利乐公司研发的植物基“梦幻盖”被伊利采用,成为以植物基塑料替代化石基塑料的包装应用范例。据了解,这种植物基塑料取材于甘蔗,采用挤压方式提取甘蔗汁,经发酵和蒸馏后产生乙醇。将乙醇脱水成乙烯,再聚合成聚乙烯,这种聚乙烯被用于制造开盖和复合薄膜等部件,可以通过现有回收系统加以回收再利用。与化石基塑料相比,植物基塑料是一种更为可持续的原材料来源,降低产品碳足迹。
进行包装减碳探索的还有百事公司。今年4月,百事中国推出首款“无瓶标”可乐,去掉了瓶身塑料标签及瓶盖印刷油墨,瓶身处商标以浮雕工艺呈现,产品名称与保质期等信息则采用激光技术打印。相对于普通包装,无瓶标包装不仅减少了材料和能源使用,更简化了回收过程中的瓶标分离步骤,提高了回收利用率,可有效减少碳排放。
进入中国市场30多年的雀巢,也在其咖啡产品上寻求低碳环保。Nespresso浓遇咖啡大中华区总经理林上明介绍,雀巢将增强产品及包装的可循环性,在咖啡机中增加再生材料的使用,并在咖啡胶囊中增加再生铝和低碳原生铝的使用,从而增强产品的循环性。目前,Nespresso已在全球拥有超过10万个咖啡胶囊回收采集点,并在18个国家开展了上门回收。
在回收材料的再利用上,雀巢、达能、百事公司均提到了rPET再生塑料瓶。据雀巢方面介绍,PET饮料瓶的回收再生率可达到90%以上,但在国内主要还是降级再生,用于制作衣服及其他纺织品。从循环经济角度来看,最高效的再生是瓶到瓶同级再生,这在欧美很多国家都已广泛应用。目前,雀巢有74.9%的塑料包装实现了可循环再生。
百事公司大中华区供应链副总裁李友林称,到2022年,百事可乐品牌主要产品在11个欧洲市场将会使用100%rPET再生塑料瓶,预计将使每瓶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约30%。今年,在美国市场销售的百事可乐无糖产品也将100%使用rPET瓶,到2030年所有百事可乐品牌产品将全部换成rPET塑料瓶。
降本增效成果明显
一款成熟的“零碳食品”得来不易。根据国际通用做法,想要达到碳中和或者零碳,可以通过碳减排或者碳抵消来实现。首先,在生产端需要改造工厂的生产设施,在原材料、运输端、销售端也要符合一定要求,并花费资金邀请认证机构进行认证。
据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介绍,在企业通往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定标准、建平台、育人才,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大量投入。从2010年开始,伊利连续12年开展企业内的全面碳盘查,此外还建立了全链减碳三大平台,每个环节都需要成本投入。
目前,盒马零碳有机蔬菜、伊利碳中和牛奶、达能碳中和工厂背后的碳减排及碳足迹认证成本,均由企业自行承担,未转嫁给供应商及消费者。在成本增加的背景下,零碳食品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未来?
事实上,减少碳足迹也给企业带来了收益。波士顿咨询公司碳中和相关项目经理林梦雅此前告诉新京报记者,碳中和给企业带来的直接收益是降本增效,对品牌形象有提升作用。对上市公司来说,碳中和还有助于提高公司评级,减少融资成本。
以达能旗下脉动为例,脉动瓶身重量与2004年相比下降了约30%,减碳的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原料和运输成本。过去的十多年里,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投资新技术,脉动单瓶能耗相对于2004年已下降了70.5%,进而节约了能源使用成本。
另据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2021年发布的《企业碳中和路径图》收录案例,2014年-2020年,伊利累计投入9000万元将燃煤锅炉改造为天然气锅炉。全部更换天然气锅炉的单位较更换前合计减排58万吨/年。得益于2020年的专项推进节能项目,伊利同年将运营成本降低1亿元,节约电4800多万度,节约水400万吨,节约天然气430万立方,节约煤2.8万吨。
用“低碳”连接消费者
公开资料显示,环境议题在2021年位列全球关注的第二大议题。利乐公司调研显示,目前全球半数受访者认为“我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选择都会影响环境”;全球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于食品的忧虑之处在于食物和包装的浪费。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环境友好型食品也更加关注。利乐公司调研显示,53%的消费者更喜欢选择环境友好包装的品牌。在植物基风行的地区如欧美、日本,植物基饮品货架上纸包装占有率超过90%,处于主流地位。另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20年开展的“全球消费者调研”显示,超过70%的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性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70%的消费者愿意支付5%的溢价,10%的消费者愿意支付25%的溢价。
庞雅克认为,达能采取的碳减排举措,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也是在践行达能的企业愿景。“我们在不断探讨未来几年的技术发展趋势,探讨品牌在未来20年的发展战略,因为我们致力于在更长时间内深耕中国市场。因此,我们必须不断预测未来趋势,提供气候变化、碳减排的解决方案。毫无疑问的是,消费者也会选择对环境负责任的企业的产品。”
对于零碳食品的出现,百事公司大中华区供应链副总裁李友林认为,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我们过去和现在的持续努力可以被看到,有机会展现给消费者和市场。挑战是,零碳带来的供应链升级和产品变革如何能够被理解,被市场接受。”
被市场接受,意味着企业会面对如何将减碳成果转化为产品竞争力的课题,也关系到消费者愿不愿意为“碳中和”三个字买单甚至付出更高溢价。
碳减排的难度在于如何消减供应商的成本,尤其一些中小企业需要一个带动过程。对于如何解决农业、食品业碳排放问题,蒙牛集团可持续发展高级经理林笛建议,一方面企业应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实现降碳,另一方面应该面向消费者建立碳普惠平台,为消费者创建个人碳账户。消费者可以在碳普惠平台上进行碳积分互动、产品换购等,用激励手段促进低碳消费,鼓励消费者购买低碳、碳中和食品。
刘良超向新京报记者透露,盒马正在尝试打通激励机制,未来消费者购买“零碳”商品后,可以获得一定量的“盒花积分”,达到标准后可以在盒马App兑换有机蔬菜等,以此来鼓励更多消费者参与到减碳行动中。
B02-B0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
碳排放因子测定的方法2022-07-11
-
丰田掌门质疑新能源政策,是减少碳排放还是自己骗自己?2022-07-11
-
碳排放容量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2022-07-11
-
京津冀蓝皮书: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京津冀城市群碳排放水平2022-07-11
-
“碳中和”未来三大“绿色投资主线”2022-07-11
-
黑龙江省启动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工作2022-07-11
-
《建材行业企业碳中和评估指南》《水泥生产企业碳中和评估指南》2022-07-11
-
台州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台州市税务局关于印发《台州市财税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2022-07-11
-
中信建投证券落地首单欧盟碳排放配额交易2022-07-10
-
白重恩:目前碳排放配额的初始发放方式存在弊端2022-07-10
-
8家基金公司首批碳中和ETF正式获批2022-07-10
-
澳大利亚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季度更新显示,2021年该国排放量增加0.8%,比2020年同期增加410万吨2022-07-10
-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陕环发〔2022〕22号】2022-07-10
-
16部门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2022-07-10
-
德国确定撤销2035年碳中和目标 全球能源紧缺造成“限碳难”2022-07-10
-
民主党派调研行丨致公党中央: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2-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