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进一步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发展绿色金融

来源:中国财经报
时间:2022-06-28 11:40:58
热度:1

进一步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发展绿色金融: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提升自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提升自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指引》对于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着力点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是《指引》对银行业保险业的总要求。从2015年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到2016年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通过“十三五”时期顶层设计与市场实践的结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已获得显著成效。“双碳”目标提出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加快。《指引》在第三条提出“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将绿色金融作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发展的战略之一,是基于我国发展目标与能力的重要结论。

“统筹推进、分类施策”是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发展思路。统筹推进是指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从战略高度出发,需要从组织管理、能力建设、投融资流程管理、内控管理与信息披露等多角度组合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分类实施则是业务端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路,即绿色金融发展要从业务扩面向业务细化拓展,这对提高绿色金融发展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金融支持、风险防范与自身管理构成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发展路径。《指引》提出了“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提升自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的发展路径。金融支持是指要持续贯彻对绿色领域的增量投资等支持要求。风险防范是指要从先期正向的“投向绿色领域”向负向的“绿色风险管理”拓展。自身管理是指要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实现机构自身运营碳中和。

兼顾经济安全与金融安全是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发展的隐性前提。《指引》要求,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在保障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同时,渐进有序地降低资产组合的碳强度。“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在依法合规、有效控制风险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推动绿色金融流程、产品和服务创新”等要求表明,绿色金融发展不能忽视金融本身对风险防控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指引》还提出,金融发展应推动市场主体强化安全意识,共促经济安全与金融安全。

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发展趋势

绿色金融发展彰显更大张力。从战略高度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将激发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更大潜能。在自上而下的绿色金融体系引领下,结合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的站位高度与统筹推进力度,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与市场形成合力,带动绿色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扩展了金融机构间围绕绿色领域开展合作的空间。在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积极实现绿色金融市场多元化、主体丰富化、产品个性化、服务专业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及资金集聚的调节作用,引领生产要素向绿色领域聚集,将为“双碳”目标实现带来切实助力。

绿色金融理念将向更广范围传导。《指引》将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ESG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拓展至新高度。ESG风险管理不再仅仅停留在绿色金融业务层面,而是渗透到机构制度建设、投资管理、业务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使之成为对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普适性支持。这也意味着ESG绿色管理理念将在整个金融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传导,即在金融机构端进行绿色理念革新的同时,也要将绿色理念传导至企业端,让绿色金融理念渗透进金融活动全部环节中。

ESG风险管理将成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行动主线。ESG风险管理对于有效识别、监测、防控融资方及主要承包商、供应商在建设、生产、经营活动中带来的环境、社会危害及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指引》要求,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需将ESG要求纳入投资全流程。在投资前,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业务标准和统计制度,细化数据治理和客户分类,差异化授信计划和审批流程。在投资过程中,应将尽调结果与客户评级、信贷准入、管理和退出挂钩,建立存在重大ESG风险的客户名单和配套合规清单,适配贷款“三查”、贷款定价和经济资本分配。在投资后,对项目关键环节设置ESG风险评估关卡,对客户进行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畅通申诉渠道,落实追责制度和风险预案。

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进一步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在绿色金融蓬勃发展的今天,要借势借力,确保金融资金投向符合发展方向的绿色领域和转型领域,强化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将不同产业的结构、特征、绿色属性、高碳属性等融入金融分类管理,通过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相融合、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相融合等方式提高金融供给质量。在积极推动多方面融合发展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防范金融风险。此外,可将绿色金融实施效果作为银行保险机构监管评级、机构准入、业务准入、高管人员履职情况的重要参考,与财政补贴等优惠措施相结合,持续完善激励绿色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

从战略高度布局“1+N”的绿色金融发展路径。应构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1+N”实施体系。其中,“1”代表将发展绿色金融纳入机构战略。“N”代表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能力培养、投融资流程、内控管理与信息披露等几大维度分别构建支持战略落地的实施路径。在战略引导下,制定绿色金融目标及相关执行流程和机制,建立绿色金融专业部门,并将绿色金融实施情况纳入相关岗位人员绩效考核中。

企业要高度重视自身ESG能力建设与风险管理。银行保险机构在将环境、社会、治理风险的识别和管理融入金融活动全流程的同时,也意味着ESG能力建设更优的企业将在寻求金融支持时拥有更强的竞争力。企业应逐步加强自身ESG能力建设,包括将ESG职能融入董事会治理框架,将ESG与公司战略决策和绩效考评相结合,分别从短期、中期、长期确定发展目标,从业务、制度、影响力等板块明确具体的执行路径,以综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以绿色生产、供应商关系、职工关怀等细化指标,规范和监督企业活动;积极主动开展ESG信息披露,在ESG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对企业自身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将ESG能力建设与信息披露作为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手段。

(作者分别系中财绿指〔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