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绿色转型“债”出发 前景可待未来可期
绿色转型“债”出发 前景可待未来可期:本报记者敖阳利 日前,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债券》期刊在京举办2022年2季度“债市研判六人谈”活动,邀请业界专家围绕“绿色转型‘债’出发”主题,聚焦“双碳”目标下的绿色
本报记者敖阳利
日前,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债券》期刊在京举办2022年2季度“债市研判六人谈”活动,邀请业界专家围绕“绿色转型‘债’出发”主题,聚焦“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转型与绿色债券创新发展进行交流探讨。
绿色债券是指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绿色债券创新是金融业适应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监管要求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债券市场发展的源源活水和不竭动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资金部总经理陆兵在发言中指出,碳中和债券、气候债券、蓝色债券、生物多样性债券等绿色债券子品种将持续创新推出、蓬勃发展,绿色债券市场前景广阔。
据了解,作为政策性银行,农发行精准聚焦“三农”领域绿色发展,持续开展绿色债券创新。农发行于2016年发行首单绿色债券,并率先开展存量债券绿色认证,创新发行国内首单用于森林碳汇的碳中和债券。截至2021年末,农发行绿色信贷余额达1.17万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近18%。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随着绿色债券供给增加,绿色债券投资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型银行有望在未来持续扩大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绿色债券的投资价值或将逐渐显现。”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全球信用业务负责人陈振宏指出,从投资产品的规模来看,2021年以来新发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财产品23只,累计已有78款以ESG为主题的理财产品发售,募集资金181亿元。不过,在实践绿色债券投资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包括需要建立统一的绿色债券信披制度、将债券指数投资的理念转化为更多产品等。
《债券》期刊近期开展的“绿色债券主题中债调查”结果显示,市场对今年绿色债券发行量整体持乐观预期。45%的受访者认为今年绿债发行量较2021年将增长一倍,94%的投资者表示积极关注绿色债券,73%的受访者认为我国绿色债券存在成本优势。
随着转型金融起步,转型债券和可持续发展债券也将作为绿色债券的重要补充,形成合力助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中诚信绿金科技首席专家、副总裁徐洪峰指出,转型类债券是转型金融产品之一,包括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可持续发展再挂钩债券等。从募集资金用途来说,转型类债券是为低碳产业向净零排放转型、为高碳产业向低碳及净零排放转型提供投融资支持,尤其是支持高碳产业向低碳及零碳转型。目前,国内转型债券发展较慢,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发展较为迅速,且多数将新能源相关指标作为关键绩效指标。
近年来,我国贴标绿色债券市场获得较快发展。事实上,债券市场上存在大量未贴标、实际投向绿色项目的“投向绿”债券,也在为推动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对政府债务资金所产生的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选取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等作为环境污染的衡量指标,区分了一般债与专项债,并按绿债标准区分了绿色专项债与非绿色专项债。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未明确投向环保领域的专项债,绿色专项债具有更高的环保效应。”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姚东F介绍说。
中央结算公司作为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在支持绿色债券市场运行、发展绿色指数、制定绿色金融标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央结算公司依据《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梳理近百万条披露信息,形成针对205个细分行业的43个环境效益量化指标,于2021年4月推出首个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是国内首次依据新版目录针对细分行业制定的定量分析指标体系,得到国内外市场广泛关注。”中央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程振华介绍说,目前,中央结算公司正在申请将该指标体系作为深圳地方标准乃至国家行业标准,进一步提升指标体系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基于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中央结算公司还打造了国内首个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已涵盖截至2021年末的1500余只“投向绿”信用类债券项目所产生的环境效益数据,并智能计算单位资金及债券资金对应的环境效益,为主管部门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有力数据支持。
此外,中央结算公司中债估值中心自2018年底启动了中债ESG研发工作,集成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自主构建了ESG数据库与评价体系,并于2021年正式发布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债ESG评价,实现对8000余家境内发债主体和上市公司的全覆盖。
目前,中债ESG在投资、风控、指数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据中债金融估值中心高级总监余立凡介绍,该中心已经与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国际资管机构建立了ESG相关业务合作,实现了产品应用的多元化发展。同时,还积极与多家头部金融机构开展咨询合作,共同搭建符合机构特色和出发点的定制化ESG评价体系,完善国内ESG生态建设,助力金融市场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能源与碳中和组日报:北港快速去库煤价震荡为主 LPG跟随原油高位震荡2022-04-19
-
绿色债券和普通债券有什么区别?都可以买吗?2022-04-19
-
走向碳中和系列:气候政治如何外溢至经济领域2022-04-19
-
碳中和概念走完了吗?2022-04-19
-
具有顺周期和碳中和属性的股票有哪些?2022-04-19
-
碳中和带来汽车产业发展新机遇,数字化技术助力绿色化发展2022-04-18
-
碳中和的排放2022-04-18
-
碳中和板块涨0.53% 乾景园林涨10.07%居首2022-04-18
-
碳中和周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助力环保产业加速升级2022-04-18
-
能源与碳中和周报:供应扰动叠加国内疫情改善 能源价格重心有所抬升2022-04-18
-
助力碳中和 绿色金融能做什么?2022-04-18
-
“碳核算”助力第31届大运会实现碳中和目标2022-04-18
-
助力碳中和,绿色金融能做什么?2022-04-18
-
控制温室效应,提倡低碳生活。下列燃料零排放二氧化碳的是2022-04-18
-
“碳核算”助力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实现碳中和目标2022-04-17
-
国内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