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碳中和背景下碳达峰的路径与举措

来源:中国工程院院刊
时间:2022-02-03 10:14:03
热度:1

碳中和背景下碳达峰的路径与举措:据测算,2020年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煤化工,以及交通、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占比较大,合计约占90%以上。因此,应将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煤化工6个行业,以及交通、建筑两个领域确

据测算,2020年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煤化工,以及交通、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占比较大,合计约占90%以上。因此,应将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煤化工6个行业,以及交通、建筑两个领域确定为重点行业/领域,并采取不同的路径及策略促进目标达成。

2020年,工业领域能源活动碳排放高达37亿吨,通过努力,碳排放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达峰。

为实现这一目标,工业领域的工作重点在于构建高效低碳循环工业体系,具体举措包括:

①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扩张。新建项目除“以热定电”燃煤热电厂外,原则上禁止配套自备燃煤电厂。将传统煤化工、炼油行业纳入产能置换管理,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控制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规模,原则上不再审批未纳入国家规划的现代煤化工项目。

②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严控钢铁、水泥、电解铝、石化、化工、煤化工等重点行业单位能耗限额标准。力争到2025年,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③加快构建低碳循环工业体系。全面强化物料循环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大废钢资源回收利用力度,提升废铝资源保级利用水平,提高水泥行业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电石渣、粉煤灰等固体废物和原料燃料的替代比例。

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为40亿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是碳排放的主体。为实现碳达峰,亟需煤炭消费量率先下降,“十四五”期间基本不增,2025年控制在40亿吨以内,“十五五”期间稳定下降到38亿吨以内;石油消费量力争在“十五五”期间达峰,峰值控制在7.3亿吨左右;天然气消费量力争在2035—2040年达峰,峰值控制在6500亿立方米左右。具体举措包括:

①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低碳化进程。争取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6%以上。

②继续坚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落实地方政府控煤责任,“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区域煤炭消费量下降10%以上,汾渭平原实现煤炭消费量负增长。

③坚持推进终端用煤的清洁能源替代。扩大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范围,2025年清洁取暖比例达到80%,2030年基本实现清洁取暖;推动燃气或电炉替代燃煤工业炉窑。

④落实重点用煤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动“十四五”实现钢铁、有色金属、传统煤化工等行业用煤量下降。

电力是中国碳排放最大的行业。在确保电力供应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实现低碳转型,是中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能否实现的最关键因素。电力将是未来十年能源增长的主体,增长主要集中在居民生活、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等方面。通过努力,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电力部门(含热电联产)碳排放达峰。应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煤电发电量占比降至42%。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具体举措包括:①将风电、太阳能发电作为满足电力需求增长的主体。全面提速风光电源布局,使2030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超过16 亿千瓦,新能源发电量持续提升。②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增强电力系统平衡调节能力。推进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充分利用现有煤电机组调节能力,推进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鼓励发展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的局域电网和微电网,建立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中国统一电力市场,健全绿色低碳电力调度机制。

机动车排放占交通碳排放的80%以上,是交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交通领域碳排放中,铁路部门直接碳排放已经开始下降;水路部门碳排放预计2026—2030年间进入平台期;公路部门碳排放还将增长但增速放缓,力争“十五五”期间达峰;民航部门碳排放还将保持增长。交通领域通过努力有望在2028年左右实现碳达峰。具体举措包括:

①加快提升车辆能效水平,持续更新车辆能耗准入标准。实施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制度,加快高能耗老旧车辆淘汰更新。

②加速清洁燃料替代。力争到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提高到40%以上,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占比达到10%,推动各级政府公务用车实现100%新能源替代;适时出台停售燃油车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升船舶和铁路电气化比例,提高港口岸电使用率。

③进一步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推动中长距离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提升铁路货运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以绿色运输方式为主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深入推进多式联运和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

④持续构建绿色出行体系,优化公共交通结构。提高公共交通供给,加快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建设,力争2025年年底前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2030年达到75%以上。

⑤积极推进交通能源融合发展。开展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建筑可再生能源发电潜力和能源自洽研究,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建筑能源“产消者”项目实施落地。

2020年建筑领域直接碳排放约为7亿吨,已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应重点推动建筑电力和热力的低碳转型,降低建筑领域的间接碳排放,实现2030年前建筑领域碳达峰。具体举措包括:

①以标准推动建筑节能低碳发展和用能电气化转型。尽快修订建筑机电系统的标准与规范,严格新建建筑节能要求和用能电气化要求;重点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城镇供热老旧管网节能安全改造。

②多措并举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全面实现城乡低碳供热,推进北方城镇集中供热系统中的零碳热源替代,包括核电余热、工业余热等;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生物质等方式替代散煤燃烧;到2025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80%。

③加速推动光储直柔建筑发展,使建筑从能源系统的消费者转为低碳能源系统中的“产消者”。加快出台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将建筑表面光伏安装作为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在城镇地区的新建和既有建筑推进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通过柔性用电有效消纳大规模风电光电;在农村大力发展以光伏为基础的新型农村能源体系。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改善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水平是实现碳减排,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具体举措包括:

①减少垃圾填埋、实现高比例资源化。例如,餐厨垃圾采用厌氧消化的处理工艺,可减少因填埋处置产生的碳排放,同时可回收利用甲烷等温室气体。

②加强固废中再生资源(如金属)的利用。例如,钢铁行业通过从长流程进步到短流程可大幅降低煤炭消耗及碳排放。

③加强能源转型产生的新型固废资源化利用,解决发展可再生能源对相关矿产资源的依赖问题。可再生能源发电涉及的风机、太阳能电池等需要大量矿产资源,如将废弃的风机、太阳能电池进行资源循环利用,可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源供给。

  1. 为什么在人们对气候变化感到担忧时 可再生能源股却再次暴跌?
    2022-02-03
  2. 要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精准研判中国未来碳排放趋势是更关键
    2022-02-03
  3. 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设定的意义
    2022-02-03
  4. 习近平:加强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电力交易衔接协调
    2022-02-03
  5. 徐工发布《徐工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规划纲要》
    2022-02-03
  6. 报告:北京冬奥会产生的碳排放量将全部实现中和
    2022-02-03
  7. 在央企中率先实现零碳排放 中林集团宣布完成碳中和目标
    2022-02-03
  8. 中安时评: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2-02-03
  9. 西门子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将碳排放相关指标纳入全球采购决策
    2022-02-03
  10. 广深均已出现涉碳排放案件
    2022-02-03
  1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 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
    2022-01-25
  12. 习近平: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 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022-01-25
  13.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 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
    2022-01-25
  14. 积极为碳达峰碳中和投融资“探路”
    2022-01-25
  15. 《2021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报告》:深圳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推动绿色发展
    2022-01-25
  16.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
    202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