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市场新闻资讯

深度剖析欧盟碳交易市场真的失败了吗?

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时间:2021-02-08 07:30:00
热度:1

深度剖析欧盟碳交易市场真的失败了吗?:  有效的市场应当奉行自由定价机制和对契约精神的遵从。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设计者应当笃信,简单的市场规则尽管不总是看起来很好,但从长期来看,一定优于那些被复杂干预的市场。   4月下旬,欧盟碳交易市场(以

  有效的市场应当奉行自由定价机制和对契约精神的遵从。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设计者应当笃信,简单的市场规则尽管不总是看起来很好,但从长期来看,一定优于那些被复杂干预的市场。

  4月下旬,欧盟碳交易市场(以下称EU ETS)的救市修正案没有得到各成员国批准,在经历了近两年的争论之后,希望的破灭,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支持者带来了沉重打击。这一结果其实并不意外。事实上,救市案不太可能通过,因为目前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的泥沼,信用危机和失业率是比碳价格更重要的问题。

  救市修正案的支持者认为,一个运行良好的EU ETS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长机会,为政府带来财政收入。但问题是,碳市场作为一个虚拟市场应该是由一个运行良好的实体经济来支撑,还是一个疲弱的实体经济来支撑?如果把碳市场当成一个经济刺激工具的话,它到底带来的是收益更多一点还是成本更多一点?

  EU ETS价格过低的主要原因是供给曲线偏离了经济周期的波动规律,导致供给严重过剩。当经济周期下行时,生产规模的收缩本身即可带来排放下降,企业的减排压力大大缓解,对排放配额的需求也会显著减少。如果企业预期未来经济周期将继续下行,则会倾向于出售配额以增加现金流,因此配额的供给会增加,同时企业自身的需求也在进一步下降。这两方面的效应相互叠加会加速市场价格的下跌。如果价格过低,则可能无法有效激励企业进行减排投资。此外,除了欧盟自身的配额需求下降之外,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项目减排量CER供给也大幅度增长。这进一步恶化了供求不平衡的局面。

  但这种供求不平衡根本上来自不断趋于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是在EU ETS设计之初无法预料到的问题,因此并不能将责任归结于系统设计者,毕竟在经济运行良好时,EU ETS创造了合理的价格信号,一度达到20欧元/吨以上。目前的救市案主要是调整供给曲线,再平衡供求关系,对此呼声最大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气候变化从业人员,例如咨询机构、金融中介等。根据BBC曾经做过的调查显示,气候资金有超过1/3流入了中介机构囊中。因此,碳市场萎缩,首先受到打击的是这些中介服务机构。而对于真正的实体企业来说,他们履行了与政府的排放控制契约,而政府也应当遵守事先确定的供给制度。

  有些救市案的支持者认为,目前的碳价格已不能有效激励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投资,延缓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这是一个伪命题。碳市场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排放,只要实现了减排目标,碳市场就是一个好的市场,而至于是否能够激励低碳技术的应用,技术标准或其他财税政策更加有效。例如,欧盟最近要求到2020年出售的新汽车平均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由目前的130克减少到95克。此类政策在激励低碳技术应用方面比碳市场更加有效,因为碳市场对排放的控制无法剔除经济波动带来的影响,这是其先天不足。据了解到,碳市场之外需要一系列技术环境政策的组合,才能实现多元化的目标。此外,对于排放企业来说,是否增加对低碳技术的投资取决于其主营业务的增长情况。在经济萧条,市场预期不好的情况下,控制现金流,减少新增投资是一项理性的选择。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碳价格正确地体现了经济波动对于排放的影响,向企业传递了正确信号。

  所以,EU ETS并不存在是否有效的问题。市场一直在正确地反映供求信息。是否采取救市措施更多地取决于监管者的价值判断,但很显然,目前对宏观经济前景的担忧超过了对气候变化的关切。

  有人会问,为何各国政府会对金融危机采取救市措施,对碳市场却不行?这是因为中央政府采取的货币政策不存在与产业界的显性契约,属于常规的、已成惯例的宏观调控手段。而欧盟提出的各种结构性救市措施并没有在系统运行前事先约定,也并非众所周知的调控措施。产业界理所当然会投反对票,没有得到产业界支持的改革方案最终很难通过。即使真的通过了这样的救市方案,也会对碳市场的信用基础产生长期的损害。因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持者们已形成一个利益集团绑架了政府,他们可以通过游说不断撼动政府业已制定的减排路线图,最终产业界必然会给予强烈的反击,碳市场会面临崩溃的局面。产业界的逻辑是,既然我已经履行了政府先前制定的减排目标,为何又要提出更多不切实际的要求?

  碳市场本质上是政府与产业界建立的减排契约制度,交易是实现这一契约的方式。有效的市场应当奉行自由定价机制和对契约精神的遵从。EU ETS已经证明,当宏观经济健康时,它可以良好运行,那么就没有必要随意采取所谓结构性措施或者价格管理策略,因为这将是竞争性市场的倒退。如果监管者一定要施加复杂的价格管理措施,则必须在系统运行前进行明确的约定,让市场提前吸收,变成一种可预期的调控手段。

  但对于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设计者来说,应当笃信奥姆剃刀原理:简单的市场规则尽管不总是看起来很好,但从长期来看,一定优于那些被复杂干预的市场。()(作者:陈波,为英国碳专家协会(ACP)会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爱丁堡大学碳金融硕士,著有《低碳大变革:下一个30年我们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