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市场新闻资讯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快速成长面临哪些“烦恼”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1-02-07 21:30:03
热度:1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快速成长面临哪些“烦恼”:素有中国改革开放窗口之称的深圳率先启动“碳实践”,被业界认为是中国碳交易从筹备到实践的突破。因此,深圳碳交易未来能够持续、稳定运行颇受社会关注。 有市场人士表达担忧,在中国大部分省市,能耗和产能产

素有中国改革开放窗口之称的深圳率先启动“碳实践”,被业界认为是中国碳交易从筹备到实践的突破。因此,深圳碳交易未来能够持续、稳定运行颇受社会关注。

有市场人士表达担忧,在中国大部分省市,能耗和产能产值成正比,某种程度上说,对能耗水平的控制就意味着对经济总量或增量的“封顶”。当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生存压力增大。好的方面看,企业可主动调整转型,降低能耗,提升竞争力。坏的方面说,则可能导致企业搬离试点省份,或者干脆“认罚”,而一旦企业积极性受挫,政府则面临招商引资难。

“要平衡经济发展与减排之间的关系,一开始不要过分强调环境目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刘宇建议,“先尽可能多地争取参与方支持,将交易机制建立起来,再逐步强化。为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配额总量的设置一开始可宽松些,并可将大部分配额免费发放,之后逐渐减少,并逐步扩大拍卖比例。”

精确而全面的数据是碳交易实施开展的基石。总量目标设计、企业配额分配等都需要以数据为依据,然而,实际操作中,由于统计口径和渠道的不同导致宏观和微观、经济和能源等数据并不匹配。“没有扎实的企业排放数据基础,分配总量控制指标也会无从下手。”刘宇说。

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杜丹德博士建议,“要保证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在设计和实施阶段要尽可能多地纳入利益相关方,多听听排碳主体的意见,更要国家顶层设计和地方实际不对接的情况。”

作为国家碳发展政策的直接起草者,国家发改委应对气侯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表示,通过国家层面与国际机构和国外政府合作,一方面国家正在统一企业的核算方法,涉及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航空等行业。另一方面已着手建立国家碳排放包括资源交易和碳排放权的注册登记系统的设计。

“目前整个系统的设计框架已经完成了,正准备进入实质性的软件设计与设备的配置。”她说。

不完善的地方还不少。专业人才和管理队伍的缺乏便是一大软肋。此外,涉及碳排放交易第三方的核证机构,有待进一步培育;交易平台建设等技术规范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的协调统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因地制宜确定排放指标;如何完善定价机制,防止碳价大起大落。展望未来,中国的“碳市”之路可能不会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