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的运行需要哪些硬件系统?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什么?
从“碳成本”到“新动能”:碳市场赋能钢铁低碳转型
从“碳成本”到“新动能”:碳市场赋能钢铁低碳转型: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不仅产能和体量庞大,其碳排量也不容忽视——全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约15%。近年来,在产能置换、超低排放改造和极致能效“三大工程”的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不仅产能和体量庞大,其碳排量也不容忽视——全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约15%。近年来,在产能置换、超低排放改造和极致能效“三大工程”的推动下,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为2025年纳入全国碳市场奠定坚实基础。纳入全国碳市场后,碳成本将成为钢铁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同时也会激励企业主动减排。在此过程中,转型金融的精准支持,将与碳市场协同为行业低碳转型和技术创新注入关键动力。
一、碳市场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近年来,我国围绕数据质量、配额分配、市场流程与责任落实等关键环节,在全国碳市场建设上开展了一系列“立柱架梁”的基础性工作。这些关键举措,系统性地构建起市场运行的核心制度框架,为后续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的完善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5月,国务院颁发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首部专门法规,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碳配额分配与清缴流程,并强化碳排放数据监管。2025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公布的《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是我国首份中央层面碳市场建设政策文件,明确全国碳市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并提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重点任务和量化目标。
至此,我国“中央文件+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多层次、全方位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已基本建成,为全国碳市场规范运行提供了重要法治政策保障,也为构建碳排放双控新格局提供核心政策支撑,并将持续驱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
二、碳市场赋能行业转型升级
我国正通过完善MRV(即监测、报告、核查)、优化配额分配、激发市场活力等机制,为全国碳市场持续稳定向前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其走深走实。在此过程中,碳金融工具创新将与转型金融协同发力、共拓转型融资渠道,以精准靶向资金配置支持低碳技术和项目落地,而更细化、更具针对性的转型金融目标,将加速钢铁行业低碳转型进程。
(一)MRV机制夯实数据基础
MRV是确保碳排放数据真实、准确与可追溯的重要机制,为配额分配、市场交易及政府监管提供基础支撑。一是完善标准体系,制定并完善钢铁等行业碳排放核算与核查技术指南;二是强化多层监管,建立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监管机制,压实数据质量责任;三是提升数字化水平,优化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强化数据收集、校验与追溯能力。同时,我国正持续强化碳计量体系建设,系统性筑牢碳排放数据质量根基。
(二)配额分配制度驱动结构优化
碳配额分配是碳市场的“指挥棒”,引导企业减碳发展和行业转型。短期内,钢铁行业碳配额分配采用碳排放强度控制思路,能够有效平衡减碳与发展的矛盾。远期看,碳配额分配逐步从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适时采取免费与有偿配额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并逐步提升有偿配额分配比例。这将有效促进技术创新、装备升级、流程调整、结构优化,为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碳动力。
(三)多措并举激发市场活力
强化碳市场内生动力举措包括:一是扩大覆盖范围,2027年前逐步纳入工业主要排放行业,并优先对碳排放总量稳定的行业实施配额总量控制。二是引入多元主体,允许金融机构及各类非履约主体参与碳交易,以增强市场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也正在牵头开展全国的钢铁行业转型金融标准的试点和完善工作,更高标准和细致化的转型金融标准目标也将进一步加速钢铁行业低碳转型进程。三是推动交易产品与机制创新,适时推出碳质押、碳回购等金融工具,助力企业盘活碳资产;四是健全碳价形成与稳定机制,通过碳配额结转、建立配额储备与市场调节机制等平抑碳价波动,并合理设定自愿减排量抵销比例,引导市场预期。
三、碳市场驱动企业主动作为
面对碳市场成本压力与碳排放双控刚性约束,钢铁企业正逐步将碳管理融入公司生产经营,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作为”,重点聚焦制度建设、数据管理与能力提升三大核心系统,开展碳管理相关工作。
(一)强化数据根基:实现精准溯源与合规披露。钢铁企业高度重视碳数据质量,严格遵循核算核查技术指南,着力构建覆盖数据采集、统计、存证与披露的全过程数据监测管理系统。通过落实数据控制计划、推进月度存证与关键数据监控前移,实现数据精准记录,形成可追溯、可审计的数据链条,保障数据真实准确。
(二)完善治理体系:实现规范管理与效能提升。很多钢铁企业积极建设碳管理体系并运行,将碳排放约束指标融入生产、能源与绩效等运营的核心环节。此举推动管理范式从分散被动履约,转变为制度化、流程化的战略性预防管控,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效能与竞争力。提升管理能力:实现能力提升与优势培育。企业正从三方面着力:一是通过内培外引,组建专业的碳管理团队;二是开展分层专题培训,实施精准赋能;三是深化碳管理平台应用,提升数据驱动决策的能力。领先企业正进一步探索“碳成本核算模型”,重塑成本体系,储备低碳动能,为其在碳约束时代长期竞争中赢得主动。
四、碳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十五五”期间,钢铁碳交易将进入实质阶段,碳市场将成为影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将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一)机制不断优化。一是MRV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与规范,推动企业从“单一履约”升级为“全流程碳管控”;二是电炉短流程企业将被纳入,助力流程结构调整;三是配额分配方式将进一步优化,健全配额结转与储备调节机制,稳定市场预期。
(二)金融属性逐步增强。一是碳期货、碳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将逐步上市,为企业提供碳价波动对冲工具;二是碳质押等将成为更多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缓解资金获取压力;三是金融机构将不断强化融资成本与减排绩效挂钩,引导资金流向先进低碳转型技术和项目。此外,加速钢铁行业转型金融标准的出台,以促进资金向更具有行业先进性的技术流入,避免落后技术带来“假转型”风险的同时,进一步助推碳市场完善进程。
(三)规则趋向统一。一是碳标准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为企业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提供交流平台;二是碳认证将逐步成为钢铁产品破除绿色贸易壁垒,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路径,并持续支撑竞争力提升;三是碳管理体系正在成为企业碳管理能力持续提升的重要抓手,不断拓宽发展空间。
【作者张光明为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咨询部低碳项目负责人】
-
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瞄准“双碳”目标,全国碳市场建设稳步推进2025-11-26
-
瞄准“双碳”目标,全国碳市场建设稳步推进2025-11-26
-
关于动态调整深圳碳市场2024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名单的公示2025-11-24
-
构建新型碳排放数据治理框架 驱动中国碳市场高质量发展 | 碳市场建设解读⑰2025-11-21
-
广东首例碳市场个人信息保护案审结,法院认定不构成侵权2025-11-21
-
ICAP发布最新报告:全球碳市场加速拥抱碳移除,工程类CDR有望进入主流ETS2025-11-21
-
【青政办〔2025〕22号】关于印发《青海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融入全国碳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2025-11-21
-
2025年11月20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清结算信息日报2025-11-21
-
关于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使用CCER抵销配额清缴操作指南》的公告2025-11-20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使用CCER抵销配额清缴操作指南(全文)2025-11-20
-
我国石油企业参与引领碳市场建设2025-11-20
-
2025年11月19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清结算信息日报2025-11-20
-
《碳市场转型:2030 年之路》GHG 市场情绪调查报告发布2025-11-19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下一步的主要发展方向?2025-11-19
-
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首次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生态环境部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碳排放数据质量?2025-11-19
-
“十五五”碳市场路线图浮现,钢铁行业可以抓住哪些机遇?202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