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强化绿色金融国有银行准备怎样干

来源:城市金融报
时间:2021-05-10 09:51:09
热度:1

强化绿色金融国有银行准备怎样干:“碳中和”目标提出后,绿色金融等相关领域发展明显提速。如何落实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一道必答题。这其中,社会责任“担子”更重的国有大行的一举一动,更是行业的重要风向标。 随着“2060碳中

“碳中和”目标提出后,绿色金融等相关领域发展明显提速。如何落实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一道必答题。这其中,社会责任“担子”更重的国有大行的一举一动,更是行业的重要风向标。

随着“2060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绿色金融迎来了高光时刻,但压力也随之而来。

作为我国经济运行体系的重要参与者,银行业不仅承担着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责任,也承担着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责任。如何落实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一道必答题。

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工行、农行、建行三家大型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已过万亿元,分别为1.85万亿元、1.51万亿元、1.34万亿元。

这些亮眼的数字背后,是银行业在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主动进行“绿色调整”的结果。据社会责任报告披露,2020年,工行进一步加强了管理层对绿色金融工作统筹领导及协调推动,在原信用风险委员会承担绿色金融政策审议及协调的基础上,于总行管理层设立绿色金融委员会,成员部门23个,进一步加强对绿色金融工作的统筹领导及协调推动。

“将绿色金融要求嵌入尽职调查、项目评估、评级授信、审查审批、合同签订、资金拨付以及贷、投后管理等全流程各环节,坚持底线红线约束。”工行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到。

建行也在完善管理机制方面持续发力。在目标设定方面,该行将提高绿色信贷占比纳入年度信贷政策;在组织推动方面,将绿色金融业务目标纳入年度综合经营计划,并分解至各条线、各分行、各子公司;在资源配置方面,加大资源倾斜保障力度,对绿色信贷相关领域业务增长需求予以优先支持;在督导检查方面,将绿色金融业务指标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纳入日常监测;在考核评价方面,将绿色信贷指标纳入年度KPI考核体系,对绿色贷款项目新增经济资本占用给予倾斜,每年开展境内分行绿色金融推进情况评价。

综合来看,总行层面的统筹思路相对清晰,但到基层行的具体落实仍有待细化。譬如某国有银行提及,该行在绿色信贷流程中已“全流程执行绿色环保一票否决制”,但该行信贷人员称具体执行层面相对含糊,“可能特别严重的恶性污染事件、被央视通报之类的估计可能会‘一票否决’,但太少了。”

发挥桥梁作用实现“绿色+”

“本行投产了公文、会议、用印审批等12项移动办公新应用功能;召开无纸化会议445次……”工行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

目前,各行都在降低办公能耗上做文章。建行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办公设施节能改造、推行无纸化办公、精准调控室温、科学用水用电、电子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有效降低办公能耗,连续5年年均用电量下降200余万度;农行上线“智能空间会议系统”,打造移动化、无纸化、共享化、场景化的新型办公模式,总部用电量较上年减少170万度,并制定了2021年能耗下降2%的目标。

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优势,以“绿色+”带动扩大绿色金融的社会效应,也是银行业的发力点。

以工行为例,2020年,该行承销与投资业务涉及的绿色债券品种已涵盖绿色金融债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企业债等多个品种。同时,通过柜台业务销售渠道成功发售“应对气候变化”及“长江大保护”专题绿色金融债券,有效培育社会公众责任投资意识,助力扩大绿色金融社会效应。2020年,该行累计主承销各类绿色债券10只,募集资金总量180.43亿元,主承销规模47.34亿元;银行账户投资人民币绿色债券约12.59亿元,期末余额约216.89亿元,投资外币绿色债券等值2.07亿美元,期末余额等值3.64亿美元。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多家银行在社会责任报告中针对气候变化议题设置了独立的章节讨论,并分析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风险措施。

建行提出,将环境与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环境信息披露在绿色金融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各家银行的环境信息披露还需进一步完善。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认为,碳中和目标实现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必将对银行业经营发展产生诸多影响,特别是碳市场交易与发展初期,银行机构参与碳交易等过程中面临挑战,包括风险管理难度加大,市场波动风险上升;监管合规压力上升,银行在满足信息披露、压力测试等方面难度加大。除此以外,银行机构需要着手制定碳减排路径。相比钢铁等高耗能行业,虽然银行机构的碳减排压力较小,但仍需要测算自身碳足迹,并采取有效措施压降碳排放量,这是一个新课题。

面对实现碳中和目标所带来的挑战,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必不可少。近期,金融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了政策预期。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分析认为,一方面,建议监管部门统筹考虑碳中和目标、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产业目录等绿色金融相关的标准和目录,进一步统筹整合,形成统一完善的绿色金融分类标准,为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提供基本遵循;另一方面,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绿色金融、气候信贷等方面的定向支持力度,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和直达性,通过精准滴灌,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促进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需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建议根据市场参与主体的实际情况,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气候信息披露,循序渐进扩大气候信息披露主体范围和披露内容。同时,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提高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意愿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