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甘孜州迎来发展新机遇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3-12-28 13:32:32
热度:1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甘孜州迎来发展新机遇:名词解释CCER,即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名词解释

CCER,即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也是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以下简称CCER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碳交易体系。

日前,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暂停6年的CCER交易市场正式重启。消息传来那天,甘孜州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里一片沸腾。

“CCER交易市场的重启,为甘孜州的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提供了路径和方法,通俗点说,我们的绿水青山有了更多变成金山银山的路径。”甘孜州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目前甘孜州森林面积达539.45万公顷,森林蓄积达4.86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5.13%,葱郁的植被覆盖让甘孜成为潜力巨大的超级“碳库”。去年,康定市、色达县两地入围全省第一批林草碳汇试点名单。

围绕林草碳汇,从强化资源保护、培育碳汇人才、细算碳汇家底、探索价值转化等方面入手,甘孜州让“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逐渐清晰。

既要“树木”也要“育人” 能力持续增强

12月,海拔近4000米的色达高原上,万亩人工种植的耐寒饲草仍在拔节生长。在色达县林草局局长降拥彭措眼中,这些饲草不仅是牦牛的口粮,还是一个天然“碳库”。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二氧化碳,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这种去除和积累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就叫做林草碳汇。”但这种“固定”并不稳定。降拥彭措向记者解释:只有当一段时间内植物吸收固定的碳多于排放的碳,才能发挥“碳汇”的功能。

近年来,色达县通过规模化种植饲草、人工治理退化草地等方式,提升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目前全县固碳增汇产品预计可开发面积达76.3万亩。

从全州层面看,仅2023年,甘孜州就完成人工造林8.3万亩、封山育林20.66万亩、退化林修复21.18万亩、干旱河谷治理0.42万亩、退化草地治理89.50万亩。

“通过植绿增绿和生态治理,甘孜州的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持续增强,二者均表现出了‘碳汇’作用。”甘孜州林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林草碳汇工作的专业性强、技术性要求高,对本土林草碳汇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不久,甘孜州林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韩赴贵州毕节考察,收获颇丰。他了解到,毕节在市域范围内发行了“林业碳票”,搞起了“碳汇+生态司法”“碳汇+金融保险”等探索,“这对我们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很有借鉴意义。”

甘孜州林草局副局长赖爽说,2023年,甘孜州采取会议培训、现场考察、座谈交流以及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培训林草碳汇专业技术人员110人次、发放林草碳汇资料200余册。

从“一片林”到“一棵树” 账越算越细

要实现“碳库”的价值转化,算清家底是重要的一步。

为此,康定市依托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测算出森林碳汇储量为2700万余吨;色达县则通过实地采集各草地类型土壤样品,初步预测全县碳汇储量1285万余吨。

与此相对的是另一组数据:今年,甘孜州编制了《甘孜州林草碳汇资源分析评估报告》,目前甘孜州人工造林项目2.89万公顷,以30年计入期计算,预计可产生人工造林碳汇203.20万吨。

为什么全州的数据还没有一个县的数据大?刘韩告诉记者,是因为“账越算越细”了,“各县市之前得出的数据,是基于县域内的资源总量来算的,是一个储备量。但哪些资源能参与交易,在国家林业碳汇开发方法学中是有具体规定的。”

刘韩说,目前“草地碳汇”暂未被纳入交易范围,能开发的暂时只有“林业碳汇”,而森林又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当前国家林业碳汇开发方法学规定,只有人工林能开发成林业碳汇项目。“此外树木还要分中幼龄林和成熟林等。基于这些规定,我们测算出了目前全州理论上可以直接变现的量。”刘韩说,接下来,家底还会从“一片林”细算到“一棵树”。

“之前的测算,树种的含碳率、根径比是参考的全省平均值。但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植物的这些数值也是不同的。我们正在进行甘孜州首个乔木树种含碳率研究,以提高全州森林碳贮量及碳汇潜力估算精度。”刘韩表示,预计明年初,研究结果就会出炉。

从“生态修复”到“社会责任” 路越走越宽

根据《甘孜州林草碳汇资源分析评估报告》,目前该州预计可产生人工造林碳汇203.20万吨,依据国内林业碳汇项目市场交易均价30元每吨来估算,总价值在6000万元左右。

“这其实远远不足以支撑我们的造林成本。”刘韩告诉记者,报告测算出的可开发面积都是基于生态修复项目,“也就是说,我们的成本目前都是由各级生态修复专项资金覆盖的。”

从目前市场价格来看,以碳汇为单一目标的造林经济效益是比较低的,怎么让更多力量投入到造林事业中?探索还在继续。

在色达县然充乡德玛村,4500亩高原云杉傲然挺立。这是甘孜州首个社会资本参与的碳汇造林项目,由一家快递企业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共同建设。

“快递属于高排放行业,种树中和其碳排放,能提高企业的低碳竞争力,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这笔账算得过来。”该造林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为提高其自身综合竞争力,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

目前,该项目的种植成活率已经达到了90%。同时项目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造林和管护的工作机会,增强了当地群众造林和森林管护技能。据介绍,该企业已决定将碳中和林二期项目也落户甘孜州。

“未来,草地、湿地等碳汇项目也可能被纳入交易市场,甘孜州的增汇潜力是巨大的,我们也会持续探索‘碳汇+森林粮食’‘碳汇+金融’等价值实现产品。”赖爽说。

记者手记

警惕“跑马圈地”乱象

虽然基于目前的价格和市场空间来说,甘孜州林草碳汇的经济价值还有一定局限性,但已有不少社会资本“盯上”了这个市场。多位采访对象透露,已经有很多公司找上了门,希望和地方达成合作。

不过,碳汇交易不是简单卖“空气”。对这类合作,当地在欢迎之余也心存顾虑。

记者注意到,2022年就曾有媒体刊文报道了碳汇项目开发背后的“跑马圈地”等乱象。比如,一些公司并不具备技术能力或资本实力,以合作名义“圈”下资源后,再去向投资机构兜售,玩起“空手套白狼”的资本游戏,反而给碳汇项目的开发管理和利用带来负面影响。

如何避免“二道贩子”?色达县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努力提高自身的研判能力、管理能力,从有实力、有碳中和需求两方面筛选合作对象。而这,也是甘孜州林草部门反复强调要加强相关政策宣传和人才培养、要把“家底”算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