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汽车行业如何实现碳中和愿景?这场成果交流会给出答案
汽车行业如何实现碳中和愿景?这场成果交流会给出答案:当前,“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以脱碳、零碳技术创新为支撑和关键驱动力,已成为各国政策导向和企业战略选项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低碳经济目标,汽车产业链需要全面加速低碳转型,实现从材料生产、
当前,“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以脱碳、零碳技术创新为支撑和关键驱动力,已成为各国政策导向和企业战略选项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低碳经济目标,汽车产业链需要全面加速低碳转型,实现从材料生产、车辆制造到汽车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碳减排。
日前,2023年汽车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年度成果交流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一场紧紧围绕着汽车产业链如何实现“碳中和”愿景展开的会议,汇聚了来自产业链各界人士和嘉宾代表。
中汽数据党委书记史永万表示,长久以来,汽车供应链与零部件制造企业主要依靠高耗能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与支柱性产业,汽车产业的低碳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低碳转型至关重要。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各个产业均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但在实践中,不同产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仍存在较大差异。
公开数据显示,汽车产业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3%,是全球碳排放最大行业之一。据IEA国际能源署预计,至2070年,汽车的使用量将较2020年翻一番,汽车保有量将增长60%。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汽车产业减碳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对于我国而言,当前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198辆,相对于发达国家平均600辆的规模仍有明显差距。史永万认为,基于国内旺盛的居民机动化出行需求,我国汽车产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汽车行业高保有量与快速增长态势将进一步增加了汽车产业碳减排的压力,生产与销售低碳汽车产品已成为大势所趋。
为此,中汽数据有限公司特别成立了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以推动汽车全产业链更好地实现低碳发展。
具体来说,中汽碳数字开发上线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CPP)。据介绍,这是全球首次针对汽车全产业链的碳足迹信息公示平台,致力于打造数字化降碳的典型中国方案。
史永万透露道,CPP平台上线以来,已累计公示1400余款乘用车及其零部件车用材料三大类产品的碳排放数据,包含碳足迹、碳减排量、碳标签等十多项数据信息。中汽数据计划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中国所有在售乘用车碳足迹信息公示,通过CPP的公示,让汽车产品碳足迹信息实现透明化,引导低碳消费,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脱碳进程,促进汽车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以数字化技术为抓手,无疑会让汽车全产业链的低碳发展变得有迹可循。在本次会议中,中汽碳数字执行董事、总经理赵冬昶重点介绍了CPP的运行进展。
据悉,CCP平台采用企业申报+第三方核算的模式,会公示所有在售车型的整车、零部件、车用材料三类产品的碳足迹信息,并面向国内外汽车及供应企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及高校、金融机构、媒体等开放。
赵冬昶透露道,目前CPP平台已公示20余家企业的近1400款在售车型的碳足迹数据。CPP平台的运行让碳排放的信息逐渐透明化,低碳车型凸显。
从已公示车型的碳足迹信息来看,纯电动乘用车碳足迹最低,柴油车碳足迹最高,相较于传统能源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碳减排优势。具体来说,纯电动乘用车相较汽油乘用车碳足迹降低32.9%,相较于柴油乘用车碳足迹降低51.7%。
从车型级别上看,相较于C级别车型,A0级、A级、B级别车型碳足迹分别降低30.1%、17%和10%。这直观地说明了车辆小型化对汽车行业低碳化引领具有重要的作用。
据悉,基于CPP平台中车型碳足迹数据显示,同级别中碳足迹最低的车型被称为“低碳领跑者车型”。在本次会议上,2023年中国汽车低碳领跑者车型结果也实现了同步揭晓,吉利银河L7、广汽本田雅阁、深蓝SL03、长城汽车魏牌蓝山DHT-PHEV、广汽乘用车传祺智电新能源E9五款车型获此评价。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新能源汽车将逐渐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成为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将逐渐从燃料周期转移到车辆周期,汽车供应链企业降碳脱碳将成为推动汽车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但从目前来看,汽车产业链当中中小型企业居多,相比于大型企业存在减碳意识薄弱、碳核算工具缺失、碳技能人才缺乏等问题。
为破解中小企业碳管理困境,中汽碳特别启动了中小企业碳管理援助计划。
中汽碳数字副总经理徐树杰介绍道,该计划将联合整车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共同面向工业领域中小企业开展碳管理援助计划,通过普及理论技能、开放数据资源、提供核算工具、搭建人才资源平台等工作,推进工业绿色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引导工业企业向低碳、零碳发展模式转变。
据悉。中汽碳数字将广泛结合上下游产业链,凝聚汽车产业链降碳共识,降低供应链环节中生产过程的碳排放,主动探索全产业链价值链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战略,共话汽车行业碳中和愿景。
-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中国可采取五方面措施实现碳中和目标2023-06-21
-
山东威海市商业银行成功落地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2023-06-21
-
刘斌:碳中和背景下,电动汽车带动产业间融合发展2023-06-20
-
准确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影响与内涵2023-06-20
-
碳中和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2023-06-20
-
汽车碳足迹排名公布 最高的居然不是汽油车2023-06-20
-
碳达峰、碳中和是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战略 数实深度融合 山东逐梦数字经济“蓝海”2023-06-19
-
瑞士公投通过新气候法案 赞成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3-06-19
-
公众降碳减排约束激励机制如何完善2023-06-19
-
河钢数字WisCarbon碳中和数字化平台获国际符合性认证2023-06-19
-
我国碳金融潜能加速释放 多省完成首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投放2023-06-19
-
上海将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 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和碳效评价2023-06-16
-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首个“零碳”会议诞生 首获“碳中和”证书2023-06-16
-
广东:探索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推进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2023-06-16
-
欧洲议会通过新电池法,明年起动力电池须申报碳足迹2023-06-16
-
南京银行落地江苏省首批碳减排支持工具助力“双碳”工作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