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谭洪卫:节能提效外 绿色建筑还需要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2-10-13 16:50:40
热度:1

谭洪卫:节能提效外 绿色建筑还需要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中新网上海10月13日电 (谢梦圆 郁玫 浦帆)“从消费端来统计,建筑的能耗大于交通。”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谭洪卫告诉中新网记者

中新网上海10月13日电 (谢梦圆 郁玫 浦帆)“从消费端来统计,建筑的能耗大于交通。”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谭洪卫告诉中新网记者,相较于工业、交通领域,建筑板块的节能减排更复杂。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1)》显示,2019年中国建筑运行占全社会能耗的23%。从二氧化碳排放角度看,2019年中国建筑运行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社会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约22%。

谭洪卫认为,建筑运行能耗大在于建筑板块涉及民生领域,体量大,后续的刚需也大,“我们城镇化每年还有大概1%的增长空间,城镇化就意味着城市里面大量的基础设施、建筑设施要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表示,2012年以来,建成绿色建筑约85亿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约17亿平方米。但中国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约束依然突出。

如何建设绿色建筑?“在建筑里边就三句话,一是节能,二是提效,还有一个是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应用。”谭洪卫认为,建筑能耗和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用电最多的季节性空调。据悉,建筑节能中提到的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可以降低建筑空调采暖能耗。

被动建筑节能技术因地理环境不同,节能策略也有所差异。北方寒冷地区墙体保温可以解决大问题,而南方建筑物更需减少玻璃外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

然而,被动技术并非万能,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南方炎热气候区的建筑。维系室内舒适健康的环境还得依赖空调通风设备,这就需提高设备能源利用效率。谭洪卫认为,提效需要对空调产品及系统进行不断的技术研发,提升能效,“照明、冰箱等其他都是一样的道理,提高能源效率,让我们整个建筑中的机电产品及系统往这个方向去努力。”

此外,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现在中国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能和价廉的煤电持平,谭洪卫补充道:“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光伏发电)无补贴时代,以前是靠国家补贴,现在已不再需要。”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地区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中国弃光电量17亿千瓦时,弃光率2.5%,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光伏消纳问题较突出的西北地区弃光率降至5.1%。

西北地区太阳辐照条件好,发电量大,但当地没有足够的消纳能力,输入电网,设施又无法承受,只好“弃光弃风”。如何解决?目前可用特高压输电系统,把多余电能通过特高压线路输送到发达地区,但基础设施成本很高;或者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与集中式大规模的光伏发电不同,分布式光伏分布在城镇的设施及建筑楼顶。今后光伏在建筑中的应用还可带动建筑的直流供电模式,电器可直接使用光伏系统转换来的直流电,节省能源损失,进一步提升建筑能效和安全性。

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涉及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也要兼顾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谭洪卫表示,这需要双轮并驱,一是“双碳”战略,引领方向;二是数字化转型,为绿色发展赋能。

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领域,谭洪卫是减碳先行者,2010年已开始零能耗建筑的探索与实践,连续三届率领跨学科团队参赛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完成中国首发的零能耗建筑作品与示范。为推动绿色校园建设,他于2008年主持编写了《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提出建设数据平台。“管理的漏洞,技术的缺陷,通过数据反映出来,然后就出台相应的对策,这叫有的放矢。”谭洪卫表示,若数据没有机制来运营维护或不产生效益,就会变成垃圾数据。

近年来,低碳园区的实践取得阶段性进步,但大多“零碳园区”、“零能耗建筑”还集中在技术堆砌示范层面,而非真正可复制、可持续、可规模化的“真零碳”。“我们不缺技术和政策,缺的是一种系统性思维方式的转变。”谭洪卫总结道,低碳不应只是示范,零碳(碳中和)并非需要短跑冲刺,而是需要科学布局,协同发展,要用数据说话,让数据贯穿碳中和全环节,才能让政策与技术真正落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