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赋能绿色制造 工业减碳更智慧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22-06-24 10:31:01
热度:1

赋能绿色制造 工业减碳更智慧:在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工厂里的水表、电表、油表、气表每一次“脉搏”,都被系统及时记录,不仅真实了解生产能耗状态,还能帮助指导工厂用能“避峰就谷”,节省能耗成本。 这是该公司携手树根互联打造的能源管理平台,它可

在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工厂里的水表、电表、油表、气表每一次“脉搏”,都被系统及时记录,不仅真实了解生产能耗状态,还能帮助指导工厂用能“避峰就谷”,节省能耗成本。

这是该公司携手树根互联打造的能源管理平台,它可以实现能源管理的监测,并通过AI预测+数据挖掘,推进用能预警机制建设。

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明确了工业领域对推动实现碳达峰的重要影响,以及发展目标和任务举措。

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降碳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生产数据与碳排放数据的统一汇聚,实现对工业能源的“精打细算”。

●南方日报记者郜小平

降碳减排有了量化依据

在清远一家陶瓷工厂里,空压机房轰轰作响。建陶是一个典型的高能耗产业,但借助智能系统,这家工厂生产能源成本减少约300万—600万/年/基地,同时,平均每个原料车间人工成本减少约65万/年。在广东博依特的助力下,原本的“高耗能”大户陶瓷产业,也在努力向低碳转型。

工业是我国节能降碳的主战场,也是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数据显示,制造业企业的碳排放数量大约占据了我国碳排放总量的30%。伴随着AI、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兴起,对推进“双碳”目标有了新的助力,这些技术与工业机理的结合,有助于建立最优能效模型及评价指标,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

基于腾讯的技术,智慧能源服务商深度智控,以IDC和轨道交通作为切入点,为全行业提供暖通系统的节能优化服务;优也科技和全应科技两家公司,则分别针对钢铁冶金/化工等流程工业和煤炭发电/供暖领域,进行能效优化。

能源管理成为制造企业数字化的“牛鼻子”。在博依特CEO李继庚看来,从生产的角度,能源是共性问题,尤其是对钢铁、建陶等行业来说,原材料的节省空间非常低,但能源则有较大改进空间,例如,能耗占水泥生产成本的70%,陶瓷达到25%。

根据博依特说法,截至2021年底,已经为500多家造纸、建材、食品等传统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节约能源169万吨标煤,减少42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湛江东岛新能源,则借助与树根搭建的数字化平台,找到了降耗“突破口”。“比如说,通过单位能耗分析,哪些工序是耗能比较大的,这些工序是不是可以尝试放在风能、水能丰富的区域?一些旧设备的能耗偏高,则可以考虑逐步淘汰。”该公司数字化负责人肖志鸿说,数据让降碳减排“精打细算”。

借助数字化手段,每包料的产出严格做到全程追溯,建立配方指令单时,配比组合更加精确,“现在,投入100吨原料,合格品已经从85吨上升到93到95吨之间,这也意味着降低了排放。”肖志鸿说。

绿色工厂生产“绿色产品”

低碳生产,不只是车间生产线上的事情。在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看来,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和经济有两大趋势不可逆转,除了发展数字经济,还有就是围绕“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发展。

李军旗表示,工业富联不仅保持自身的“双碳目标”按时完成,同时也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价值链尽早实现“双碳目标”,把自身“双碳行动计划”梳理成“双碳解决方案”,“我们打造的多座智能工厂已经获批了‘绿色工厂’称号”。

“我们将用智能化的绿色工厂生产绿色的数字化产品。”李军旗举例说,灯塔工厂内实现各种设备互联互通,比如针对耗能的空压机,通过智能控制达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通过能源管理系统,提升生产制造过程的能源使用效率。

中国制造企业积极对标的“灯塔工厂”,对低碳发展有严苛要求。“一些企业很容易在绿色低碳环节上被筛掉。”工业富联数字化转型首席专家左赣鸿说,可持续发展能力暨绿色低碳成为重要考核标准,可持续性指标甚至放在了核心经营指标前面。

伴随着我国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绿色产业正在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当下,我国推动建设了2783家绿色工厂、223家绿色工业园区、296家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广了20000多种绿色产品和2000多项节能技术及装备产品,引领工业绿色发展。

广东也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牵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出台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等政策文件,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约147%、约占全国14.8%,累计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减排从成本压力变财富

很长一段时间来,说起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很多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成本优势,却忽视了绿色、低碳环保等理念。

这是一个两难:推动节能减排,又势必会增加成本,想要降低碳排放或是节约能源,大概率会购入更为先进、更为全面的设备、技术等等。

“工业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碳排放的自动计量,并指导改善工厂应用。”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说,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看板,实时了解自身消耗的碳排放,另一方面,还可以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等方面,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在长沙,“聪明工厂”三一18号工厂借助树根互联提供的能源管理平台,大幅度提升企业内部的能源管理水平、用电安全和能源系统运维效率,并作为数据源向碳检测平台提供活动数据,工厂日、月、年的碳排放情况实现“透明化”。

更关键的是,长远来看,这一套系统还能帮助企业提高对碳资产的意识。贺东东说,通过“区块链+工业互联网”,帮助企业构建一套精准和可信的碳资产管理系统,让企业的碳指标成为企业的财富,改变企业对降碳减排的畏难心理。

推进碳中和的过程中,除了看到碳中和的社会价值,背后的商业价值也在被发掘。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启生态负责人庄文磊介绍,目前腾讯也针对碳中和进行过一些商业模式的探索,例如帮助数据中心提高能效,帮助企业节省成本,实现双赢。

“大企业需要发挥自身的带动作用,除了从产品、技术、模式层面来加速低碳观念的普及之外,还可以通过建设生态的方式,为中小企业解决碳排放的问题。”庄文磊说。

■延伸

算清碳排放“账本”

成新要求

2021年底,相关部门提出,着眼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科学考核上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这个转变有利于更好地考核企业节能降碳水平,但其核心难点便在于,碳排放“双控”数据的核算比能耗“双控”数据的核算要更加复杂。

以往,只要企业建立了能耗管理中心,便能较好地评价该企业的能耗“双控”水平。而在碳排放“双控”下,企业不仅要建立能耗管理中心,还要建立相应的碳排放、碳管理体系。通俗地讲,“碳排放账”要算清。

如何算清这笔账?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至关重要。“过去,人工方式是盘查企业碳排放量的主要手段;但人工方式的效率较低、容易漏记错记,存在数据不准确和造假的风险。我们开发的碳管理系统GeCMS通过构建数字化碳计量体系,大幅提升碳计量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数据监测、生产全过程的碳排放核算、产品全流程的碳足迹核算。”格创东智CEO何军说。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