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武汉市水务集团:借力绿色新动能 抢占绿色新赛道

来源:长江日报
时间:2022-03-25 11:41:05
热度:1

武汉市水务集团:借力绿色新动能 抢占绿色新赛道:3月22日,第三十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武昌团结大道的武水集团二郎庙污水处理厂旁,国内首座集光伏发电、中水回用、废水零排、智能+自助洗车于一体的洗车站正式开放,吸引不少车主前

3月22日,第三十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武昌团结大道的武水集团二郎庙污水处理厂旁,国内首座集光伏发电、中水回用、废水零排、智能+自助洗车于一体的洗车站正式开放,吸引不少车主前来体验新型的绿色洗车站。

洗车站由武汉市城投集团公司所属水务集团武汉控股公司投资建设,整合了公司在绿色产业布局中的优势资源,将节能减排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一改传统洗车点耗水耗电、还排污水的样貌。这是武水集团武汉控股公司在绿色发展之路上的一个新探索。

近年来,武水集团坚定践行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大力推进节能降碳产业创新发展,借力绿色新动能,抢占双碳新赛道,推动供水排水主营业务做优做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延伸节能减排、流域治理等新领域,扩张产业链布局,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2021年,武水集团荣获“社会价值共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卓越案例评选“双碳目标奖”。

■ 叠加绿色动能主营业务全面启动减污降碳

减污降碳,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战略,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新动能。

今年3月,黄家湖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荣获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会2020-2021年度第四批建筑结构优质工程奖。该工程去年建成投运后,服务范围扩大至13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超80万人,大幅提高区域污水处理能力。

该工程负责人郑平表示,此次三期扩建工程,尾水水质按最高标准一级A标排放,黄家湖三期排放标准比一级A要好很多,主要指标达到地表四类,可以实现“排放水质能养鱼”。这是武水集团大力实现“减污降碳”的一个缩影。

作为我市污水处理服务的龙头企业,武水集团承担了全市80%以上污水处理任务。近年来,公司污水处理能力由重组前的131万吨/日提高到目前的326万吨/日,出厂水质由一级B全面提升到或高于一级A标准。厂内污泥处置能力由500吨/日提高到2600多吨/日,污泥无害化处理率提升至100%,废弃污泥得到循环利用。大量的中水回用,洒扫市政道路或绿化灌溉。

3月23日,武汉控股公司的北湖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铺装光伏板。建成后将是目前国内污水处理厂中最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此举也是武水集团对新能源+的一次全新探索。据测算,北湖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后,其发电能满足北湖污水处理厂80万吨/日生产规模的用电需求,在25年运营期内,每年可提供约2200万kwh的绿色清洁电能;节约发电燃煤约0.8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万吨,节能减排效果和环境效益显著。

近年来,武水集团依托智慧水务精准控制,推进环境治理业务的“碳达峰”“碳中和”,多措并举,打出了能源“双控”组合拳,完成了节能目标。截至2021年底,武水集团能源消耗总量为3.38万吨标准煤,万立方米供水能耗为310千克标准煤,均已达成“双控”目标。

■ 抢跑“双碳”赛道延展环保产业新链条

武水集团是一家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业务涵盖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过江隧道及水务环保等板块。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为“百湖之市”的百年大企,承担更多的历史重任——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着力打造世界滨水名城。

武水集团步伐坚定,拼搏赶超,“跳出”供水排水的“舒适区”,奋力参与竞争激烈的治水大战“学习区”。

近段时间,黄孝河路上时常可见一群施工人员在忙碌,他们正在治理路下面的暗渠。随着治理的深入,黄孝河明渠发生明显的改变,再也看不见往日的黑臭水体,每天傍晚,还有不少市民正沿渠散步消食。住在附近的市民徐女士感慨,自己是看着黄孝河明渠,从“臭水沟”变成如今的样子。

补给进黄孝河明渠的水来自三金潭污水处理厂,每天该厂都会输送10万吨达标尾水,经深度处理后,输送至黄孝河明渠起端进行生态补水。

“这是集团继聚焦水务环保主业,主动策划和实施一批本地供水、污水处理、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之一,是针对‘河、湖、厂、网一体化’的建管模式的最新探索。”

武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以“三湖三河”为抓手,推进综合治理、流域治理、源头治理,利用“双碳”目标及相关政策,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及污水资源化利用,在光伏发电、污水能源转换、污泥处置、中水回用等平行赛道同步发力,积极培育孵化细分领域,打造武水集团绿色产业新版图。

同时,武水集团还将横向积极开拓全国水务市场,纵向延伸设计、施工、数据监测分析、装备制造等垂直领域产业链,强化“两纵两横”的多元化发展格局,通过加快市场化前进步伐求增量、谋发展。

目前,武水集团已经在海南省、宜都、仙桃、黄梅等地兴建、运行污水处理厂,其中一些项目运行期有8年多。

依托成熟的隧道运营管理经验,武水集团先后为汕头海湾隧道、济南济砾路穿黄隧道提供专业运管服务。眼下,正在与多地隧道运营单位交流沟通,其中包括孟加拉国等海外隧道项目。

在竞标、建设、运行这些项目的过程中,绿色新动能均提供了巨大的支撑,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 搭建孵化平台将绿色变成“金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道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考题,绿色升级从“投钱”到“赚钱”,需要新科技新技术来实现。

2021年,武水集团成立科学技术协会,从人才、机制、资金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了绿色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为绿色产业升级、拓展打造了“孵化器”。

近年来,武水集团进一步加强与省、市科协合作,联合产学研资源,搭建全要素、多领域、高层次的深度融合创新平台。创建专家科创工作站,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市水科院、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建立战略合作。

高水平创新平台的构建,为“生态武水”注入了新的活力:建设的“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与资源研究基地”,成为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城市应急供水及多屏障安全供水关键技术研究”,获批“2021年度省建设科技计划项目和建筑节能示范工程项目”;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开展的水下机器人研发,获得市政府10万元科技经费资助。

一批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白鹤嘴水厂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技术力量,共同研究考察水厂滤后水臭氧氧化后对臭氧生物炭滤池出水的影响。将中试试验的优化工艺参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指导生产实践,进行臭氧的合理有效投加,保障供水水质安全。

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联合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成立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研究基地,持续开展生物滤池系统节能降耗等科研项目,探索高效、科学、经济的污水处理运营模式,为公司长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武水集团充分发挥供排水生产运营技术优势,深度参与行业、省、市生态项目和技术标准的编制,共编制了《城镇地下水排水设施保护技术标准》10多个行业及地方标准。

武水集团科技人员立足岗位,积极撰写科技论文,近两年,有30余篇在国内外SCI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近百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或软著。在第十届中国水业院士专家论坛上,《新冠疫情期间武汉市水务集团应急处理保障措施及思考(排水篇)》获得战疫论文特别贡献奖。

策划:王静撰文:金涛杨丝涵谢铭辉曾云波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