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机组在西安投运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机组在西安投运:本报通讯员胡静报道记者近日从西安热工研究院获悉,我国首座可有效降低碳排放的大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试验机组成功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运。机组运行功率为5兆瓦,容量为目前世界最大,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达
本报通讯员胡静报道记者近日从西安热工研究院获悉,我国首座可有效降低碳排放的大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试验机组成功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运。机组运行功率为5兆瓦,容量为目前世界最大,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达到100%,申请技术专利400多项,打破了国外公司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地位。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是热力发电领域一项重要的变革性技术。目前,美国拥有0.2兆瓦技术试验平台,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正在全力研发这项技术,我国此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记者在机组运行现场看到,与传统的蒸汽机组相比,这套装置体量小了不少。工作人员介绍,机组运行时,高温高压二氧化碳气体代替传统发电机组的水蒸气推动汽轮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实现二氧化碳气体循环使用,有效降低碳排放。
西安热工研究院董事长苏立新说,与传统机组相比,二氧化碳发电机组具有体积小、效率高、污染小三大显著特点,在同等装机容量下,二氧化碳发电机组体积只有蒸汽机组的1/25,发电效率可提高3%-5%,应用于火电机组时单位发电量碳排放强度降低10%以上,与仅能降低碳排放强度1%-2%的常规技术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机组位于西安阎良的西安热工研究院科研产业基地,总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由中国华能主导、西安热工研究院历经7年攻关研制完成。科研人员攻克了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建设调试、运行优化等环节的上千个技术难题,联合国内相关企业自主研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印刷电路板换热器、透平、压缩机、干气密封等关键装置,实现了关键设备设计制造的全国产化自主可控。
此项创新技术的工程化运用,为我国发电领域节能降碳探索出有效路径,这项技术未来可进一步应用于火电、高效光热、核电、储能等领域,前景广阔。
目前,西安热工研究院已牵头成立由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等40家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组成的创新联合体,加快推进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研发、应用和标准化工作,努力取得一批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碳排放“双控”对企业有何影响?2021-12-21
-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2021-12-20
-
监测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 中国气象局建成碳监测核查支持系统2021-12-20
-
首个碳排放履约周期临近结束 全国碳市场交易大幅升温2021-12-20
-
目前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方式只有现货交易,产品供给单一,流动性尚不充裕,应如何解决碳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同时规避投机市场的出现2021-12-20
-
云小朵“碳”寻记|新时代“卖碳翁”:卖二氧化碳赚了1395万元!2021-12-20
-
多措并举完善碳排放权交易2021-12-17
-
宝泰隆:目前公司清洁能源等业务都与碳达峰碳中和有关2021-12-17
-
微观“双碳”时代:浙江衢州为碳排放搭建“全景地图”2021-12-17
-
5G 赋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2021-12-17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启动2021-12-17
-
我科学家研发二氧化碳高效转化新机制2021-12-17
-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1》发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有这些目标路径2021-12-17
-
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发布践行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书2021-12-16
-
碳达峰碳中和是挑战也是机遇2021-12-15
-
山东省完成碳排放配额融资5.38亿元全国居首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