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举办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政策吹风会
碳排放“双控”对企业有何影响?
碳排放“双控”对企业有何影响?:◆本报记者邓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控制对象为何变化?这对相关产业、企业有什么影响?
◆本报记者邓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控制对象为何变化?这对相关产业、企业有什么影响?
能耗“双控”为何要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
多位专家认为,控制对象的变化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转型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减碳成为长期的“指挥棒”,另一方面,低碳清洁的新能源是发展方向。
比如,能耗“双控”着眼于提高能效和限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而碳排放“双控”则着眼于减少碳排放。控碳不仅意味着对新能源发展的友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表示,控碳也比控能耗范围更广,首先碳排放不限于能源领域,其次控碳不只是控制二氧化碳;控碳是控能耗的“根子”,降低了碳排放,能耗必然降低。
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这也充分体现了碳达峰碳中和和能源转型要求。
从减碳角度看,新能源显然是低碳的,那么原料用能是什么?它是能源产品中不作为燃料、动力,而作为生产产品的原料、材料的部分,比如煤制成塑料、化肥,石油制成橡胶、纤维等。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告诉记者,化石能源的使用中,直接燃烧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若作为原料使用,仍有部分碳排放。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曾公开表示,原料用能一般只有20%的碳排放,80%转化为原料。
“而且,在能源消费中,约90%以上的能源消费都是燃烧用能,原料用能占比较低。”周大地说,去除原料用能有合理性。
从能源转型角度看,袁家海认为,当前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对全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尚未脱钩,刚性地限制全部能源消费总量并不科学,关键应在限制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消费增长。
周大地则表示,整体上看,我国能源问题已从能源短缺转变为能源结构不够理想、环境效益不够明显。既然我国能源保供压力不大、用能不是很紧张,同时又需改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新能源占比、提升环境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原先那种无论是使用新能源还是煤电,都折合成标煤计入能源消费总量的算法将被淘汰。
控制对象转变对相关产业、企业有何影响?
“减碳的两个重要内容,就是节能降耗和能源结构调整。由于控碳和控能耗具有一致性,目前,控碳和控能耗将并行,‘十四五’设定的目标是碳强度下降18%,比单位GDP能耗降低13.5%的目标更紧。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后,或将统一使用碳指标。”周大地说。
光大证券电新环保团队也认为,能耗强度目前仍是控制的对象,说明企业自身依然要重视提质和节约用能。
另外,目前电力行业已经开始运用碳市场和配额手段控碳,高耗能行业也将陆续纳入碳市场,也就是说发展新能源、减煤势在必行。同样,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将鼓励企业多用可再生电力、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光大证券电新环保团队认为,这也延续了对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的支持,并在力度上进一步加大。
袁家海指出,从控能耗向控碳转变,更需要碳排放核算、统计、监测和相关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因而对产业、企业而言,下一步当务之急是摸清碳排放的家底,从生产过程、技术工艺和能源消费各环节识别减碳、降碳的技术路径和可行途径。
他说,碳排放“双控”对企业发展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创新驱动型的企业在减碳、固碳、捕碳、用碳各环节的技术创新有望重塑生产过程、工艺过程,甚至跨行业融合形成新的产业与业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未来产业升级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不过,对于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周大地提示,一是原料用能并非与能源消费完全无关,包含一定的碳排放,原料的品种、用途也需要划分,换句话说,哪些原料用能可以去除?这还需要慢慢界定;二是要防止给“两高”产业开口子,不能以原料用能为借口,回到大量投入资源性产品、低端产业的老路上。目前原料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空间亦不确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才是正题。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2021-12-20
-
监测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 中国气象局建成碳监测核查支持系统2021-12-20
-
首个碳排放履约周期临近结束 全国碳市场交易大幅升温2021-12-20
-
目前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方式只有现货交易,产品供给单一,流动性尚不充裕,应如何解决碳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同时规避投机市场的出现2021-12-20
-
多措并举完善碳排放权交易2021-12-17
-
必和必拓助力中汽数据发布《202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12-17
-
微观“双碳”时代:浙江衢州为碳排放搭建“全景地图”2021-12-17
-
江苏上线“零碳大脑” 新能源利用有了“中枢神经”2021-12-16
-
山东省完成碳排放配额融资5.38亿元全国居首2021-12-15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的第100个交易日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破30亿元大关2021-12-15
-
我省完成碳排放配额融资5.38亿元全国居首2021-12-15
-
碳中和追踪周报(2021年第24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双碳” 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控”转变2021-12-15
-
中国天楹:全资子公司江苏能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系公司科技创新战略在零碳领域的实施2021-12-14
-
华润电力华东大区10企业集中进行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2021-12-14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2021-12-14
-
开尔新材:每台机组应用锅炉智慧燃烧系统后 每年节省耗煤/耗氨/碳排放综合费用预计可超过600万元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