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银行加码绿色金融 首批碳减排项目贷款落地
银行加码绿色金融 首批碳减排项目贷款落地: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绿色发展也上升到新阶段。近期,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落地了首批碳减排项目贷款。 绿色金融已成为银行的重要赛道,与此同时,政策“大礼包”也紧随而至。自今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绿色发展也上升到新阶段。近期,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落地了首批碳减排项目贷款。
绿色金融已成为银行的重要赛道,与此同时,政策“大礼包”也紧随而至。自今年3月以来,国家多次强调要研究推出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历时8个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相比于传统行业,绿色企业识别及信贷风险管控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受访人士指出,碳减排支持信贷增长受到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制约,也因此,项目管控和资金运营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有利于降低企业加权融资成本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发放了4笔碳减排项目贷款共计3.54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05%,将带动年度碳减排量5.49万吨。这也是山西省发放的首批碳减排项目贷款。此次发放的4笔贷款全部投向了清洁能源领域,其中投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0.4亿元,投向风力发电项目0.8亿元,投向太阳能发电项目2.34亿元。
兴业银行深圳分行、招商银行深圳分行于近日发放深圳首批12笔碳减排项目贷款10.54亿元,利率水平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基本持平,预计带动年度碳减排量93.0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银行加码绿色金融,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11月初央行宣布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投放到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
根据要求,央行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提供资金支持,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碳减排贷款后,再向央行申请资金支持。
招商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碳减排支持工具有别于常规项目贷款,筛选项目的要求也较普通项目融资有所不同,在用途须符合支持领域的基础上需优选碳减排效应显著的项目,强调“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需要进行“碳减排量计算”,提供具有公信力的数据测算依据;同时,金融机构须按季度公开披露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的碳减排贷款信息,对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谈及这一政策的影响,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指出,对银行信贷投放而言,前期已享受3.85%利率的优质企业,信贷可得性依然较强。同时,央行已将绿色贷款执行情况纳入MPA考核框架,在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出后,预计绿色、碳减排相关贷款有望进一步增量,按照0.6倍杠杆测算,初步预计有望撬动绿色贷款新增约1.8万亿元。
除了能撬动绿色贷款规模外,碳减排支持工具还有利于改善碳减排相关企业的融资成本。“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再贷款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有助于推动企业加权融资成本降低,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市场利率下降的效果,‘先贷后借’机制也可实现直达实体的良好政策效果。”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指出。
连平补充道,也需注意的是,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运用能够带来一定规模的基础货币增量投放,拉动投资规模与中长期信贷增长。但在起步阶段,优质项目尚需谨慎甄选、风险审查制度尚不完善,信贷工具的再贷款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增量。
他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未来碳减排支持信贷的增长还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属于央行的扩表行为,是在现有32.4万亿元基础货币之上的增量投放,受央行资产负债表增速和结构的制约,未来该类再贷款增量不存在大幅扩张的空间;二是碳减排支持信贷增长受到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制约,在存贷比持续较高、超储率处在很低水平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该类信贷投放也会量力而行。
信贷风险管控能力迎考
“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主要是为低碳项目提供信贷融资,即传统的绿色信贷业务,真正与碳减排直接挂钩的项目融资(CDM)较少,但这些项目融资其实更加需要银行业的支持。目前已有银行开展过CDM项目融资,但并没有推广普及,主要是由于其交易流程复杂、项目周期长、收益滞后且不确定性高。”中国银行研究院指出。
“对于落地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银行在项目信息披露、第三方验证等方面都还需要摸索,有待相关详细规定的出台。” 卓佳集团首席转型官张海亮指出,现阶段,银行可以利用数字化,建立电子台账,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防止资金流动出现异常,并提前制定多个风险应对方案,预防贷款落地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此方面,银行可与第三方机构合作,通过专业机构的行业市场调研和分析,逐步完善以行业为导向的碳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配套的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相对滞后成为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挑战之一。贵阳银行金融研究院相关人士此前撰文指出,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还未建立完整的绿色信贷管理体系。资金投放行业范围、客群范围筛选不够精细,与“双碳”目标衔接不够紧密,金融产品定价上,还未纳入碳定价策略机制,使得信贷服务无法充分反映绿色属性,尚未形成市场导向型的信贷服务,不利于绿色资源的有效配置;服务过程中,流程风险监控较为薄弱,缺乏风险共担机制。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银行研究院建议,银行应把好项目准入关,对重点减排项目、控排企业进行严格审批、授信,精准评估企业和项目物理风险、转型风险、违约风险,完善信贷风险评估标准体系;建立长效追踪机制,动态监控企业的环境风险状况,定期监测项目的资金流向,强化风险预警和干预效应;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建立碳金融业务的智能风险防控系统,对碳资产定价、估值进行建模分析,帮助做好环境风险压力测试、碳资产减值测试等,提升碳金融风险管理效率。
前述受访招商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也表示,目前碳减排贷款采取的是“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因此在申报央行碳减排贷款业务之时项目已放款,招行将严格监测贷款用途并提供明确的资金用途凭证依据,如存在资金挪用或用途不符合政策导向的情况,本身就不能纳入碳减排贷款的范畴;在贷后管理方面,招行将定期进行贷后检查、回检项目实际碳减排量,做好定期的信息披露工作。
兴业研究首席绿色金融分析师钱立华建议,银行在发放碳减排项目贷款时,至少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做好碳减排项目的储备工作,重点储备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大领域的项目,并将资金重点向这三大领域的项目投放;在资金价格方面,按照人行要求,向各类企业发放的碳减排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这也意味着金融机构需要向碳减排项目提供融资的时候给予相对优惠的利率,切实将央行给予的低成本资金向碳减排实体企业和项目传导。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聚焦绿色金融新发展理念 第五届数字银行论坛共议“双碳”新格局2021-12-04
-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加速发展 碳市场与碳金融大有可为2021-12-03
-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丰富绿色金融产品 加快整合区域碳金融市场 动员更多资金参与绿色投资2021-12-03
-
藏碳于地 提升耕地系统固碳减排能力2021-12-03
-
我市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2021-12-03
-
银保监会副主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 加快整合区域碳金融市场2021-12-02
-
绿色金融促产业升级 工行重庆解放碑支行积极着力服务新能源汽车领域2021-12-02
-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专家建议重视循环经济碳减排贡献2021-12-02
-
发展绿色金融助“双碳”2021-12-02
-
移动出行首个碳减排团体标准通过专家评审2021-12-02
-
碳减排支持资金如何用在刀刃上?2021-12-01
-
中信证券:ESG理念助力固收投资策略升级 加速绿色金融发展2021-12-01
-
兴业银行广州分行深化绿色金融服务2021-11-30
-
碳金融创新产品不断落地 专家建议尽早制定绿色金融规则和标准2021-11-30
-
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为绿色金融持续“加码”2021-11-30
-
如何看待碳减排支持工具?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