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中和新闻资讯

广汽集团定下“小目标”:挑战2045年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1-11-24 06:02:28
热度:1

广汽集团定下“小目标”:挑战2045年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一经提出引发了广泛探讨,作为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汽车行业走在了减排降碳的前列,这一点在广汽集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一经提出引发了广泛探讨,作为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汽车行业走在了减排降碳的前列,这一点在广汽集团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11月19日,第十九届广州国际车展正式拉开帷幕,主场作战的广汽集团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2035目标,做出最为积极的应对。与其他车企倾向于在“收官”之战上总结过去一年的成就不同,广汽集团侧重于聚焦未来,几乎所有的规划均与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牢牢绑定。

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双碳”目标的战役已然打响。一个引领行业的品牌不仅能在洞察市场、尊重用户的前提下完善产品布局,更是谋求在深层次的价值高度层面引领甚至改变行业的发展方式。历练伟大的征程中,广汽集团从未停下。

“双碳”目标融入全产业链条

盛会伊始,广汽集团重磅发布GLASS(Green Low-carbon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Success)“绿净计划”的具体目标和举措。从上海车展正式发布,到广州车展被赋予更深入的思考,GLASS绿净计划旨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绿净计划”的具体目标是于2050年前(挑战2045年)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全生命周期”意味着广汽集团从起步阶段便将研发、生产、消费者使用环节全链路考虑在内,为达成这个目标,广汽提出三大措施。

第一是全周期管理,系统推进从研发到生产,从购买到使用回收的全链条碳排放管理。在使用环节,联合开展消费者“减碳”活动,探索建立汽车消费者碳账户,从企业奖励开始,逐步实现个人消费者减碳额交易变现。此外,继续开展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推进碳捕集技术等碳汇开发方法的研究应用。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显示,去年我国乘用车全产业链碳排放总量约6.7亿吨,其中74%来自使用环节,26%来自上游产业链制造环节。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碳中和最大的压力不是来源于制造和汽车的前端,而是后端消费者,占比79%。但我们不能强迫后端消费者,只能通过有收益的行为去引导。”

第二,将广汽埃安打造为广汽首个零碳工厂,在2023年实现零碳排放,并立足于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打造零碳汽车产业园区。

第三,进一步提高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及节能汽车占比。“智能化+电动化”和“智能化+混动化”两条路线同步发展,广汽传祺全面混动化,2025年实现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占比50%、2030年实现新能源车占比50%;继续开展包含氢能动力在内的替代燃料车型开发。

顶层设计的加持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为广汽集团朝着既定目标前行提供了广阔的生长空间。然而,新能源汽车面临着续航、安全、充电三大行业痛点,如何解决消费者痛点,是车企“双碳”征程中亟需打破的藩篱。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纯电市场,上演了一场关于电池技术的“军备竞赛”,全新的电池技术与形态不断涌现。

事实上,通过系列技术研发成果的落地,广汽集团基本克服了续航和安全的难题。目前搭载最新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的AION LX Plus,最高续航里程达到1000公里;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的横空出世也有效解决了电池安全的痛点。

不过充电便利性成为制约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掣肘。今年国庆期间新能源车主在高速路上“排队4小时,充电1小时”将充电难焦虑摆在台前。这一问题的凸显,背后是电动汽车销量的井喷。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13%,相比2020年同期5.8%的渗透率有显著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

为解决充电难这一痛点,今年10月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发布了超倍速电池技术和A480超充桩。但是超充技术对基础设施的要求颇高,其普及过程相对较长。而基于全新GEP3.0平台开发的全系车型换电版本,将从2023年开始陆续投放市场。

未来广汽集团将以超快充技术和换电技术为支撑,着力推进“2^6能源行动”,即实现:电池可买可租,可充可换,可慢充可快充,容量可大可小、里程可长可短,可买电、可卖电,可回收可梯次利用。

“2^6能源行动”背后让冰冷的“碳中和”“碳达峰”表述背后有了更多温度和暖意,在切实解决用户充电难题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超出期待的附加价值。

推动全体系进阶,实现价值回归

全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每一个身处其中者试图紧握重写游戏规则的画笔。一方面,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汽车从产品到生态全面重塑,资本赋予高端智能电动汽车新动力和无限想象空间。另一方面,“软件定义汽车”趋势的显现,汽车行业的发展逻辑有了深刻变革。

自去年以来,新造车企业比如特斯拉、蔚来、小鹏等,凭借互联网思维、灵活的体制机制等在资本市场一路狂奔,与此同时,长城、比亚迪等传统车企股价也纷纷上涨。相较之下,广汽集团似乎未能享受到新能源汽车的红利。今年前三季度,广汽集团营业收入为551.17亿元,同比增长28.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84亿元,同比增长5.63%,但这一亮眼业绩并未反映到市值上。

事实上,拥有销量连续六个月破万、估值可对标造车新势力的广汽埃安,拥有平均单车售价大幅提高至15万元、影豹、M8等车型供不应求的广汽传祺,也有“黑科技”更新迭代,更有2020年超过50亿元的研发投入,不讲故事只讲事实的广汽集团在资本市场本应有着更高的“站位”。

作为广汽集团“双碳”征程的尖刀,今年8月底广汽集团官宣埃安混改,并积极寻求于适当时机独立上市。埃安加速混改,企业内部被赋予更大决策权和独立性,对外引入更加市场化的响应决策机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进一步助力广汽集团在资本市场实现价值回归。

此次车展期间,冯兴亚透露,“目前员工持股方案内部基本上已经做好草案,正在等待批准。广汽埃安混改今年将完成研发、制造等业务重组,下一步会启动A轮融资和员工持股。”

与此同时,他也并未讳言希望通过埃安混改助力母公司市值“水涨船高”。“我们现在卖200多万台车,整个市场估值1000多亿,不到2000亿。埃安作为子公司的估值升高,母公司也会水涨船高。”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持在ICV(智能化)技术领域的全面领先,埃安推出了星灵电子电气架构,让“硬件即插即用、软件常用常新”不再是纸上谈兵。该架构将于2023年正式量产,AION车型将陆续搭载,实现包括智能驾驶辅助、智能座舱、以及智能化场景快速开发与迭代等多维度功能。EV领域,自研电芯生产线将于明年底建成,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将实现自主批量生产。双碳方面,到2023年广汽埃安将率先实现零碳工厂。此外广汽埃安2022年初将完成20万产能扩建,并于2023年达成40万年产能。

除了广汽埃安,广汽自主品牌“双子星”的另一品牌——广汽传祺也在持续发力,以“绿净计划”为指引,将引入绿电与自建超级光伏发电系统相结合,以“零碳”为目标,打造数字化智能制造工厂。产品方面坚持“混动化+智能化”双核驱动的发展战略,以钜浪动力为依托,通过开放合作和自主研发,以两套行业混动系统(丰田THS技术和广汽自研GMC技术)双轨前进,计划于2025年实现全系车型混动化,2030年混动销量占比超60%,挑战2045年实现碳中和。

恢弘蓝图徐徐展开,一场彻底的颠覆与变革,比想象中更快到来。“双碳目标”的时代命题下,广汽集团先行一步,务实且前瞻地走出了一条鲜明清晰的独特路径,并朝着绿色低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全力以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 证监会正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政策措施
    2021-11-24
  2. 碳中和、碳达峰成三季报热词 “双碳”目标重塑产业格局
    2021-11-24
  3. 证监会: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近5% 正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1-11-23
  4. 方星海:证监会正在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措施
    2021-11-23
  5. 青海碳中和解决方案为中国西北干旱区碳汇开发提供借鉴模式
    2021-11-23
  6. 天津首个碳中和金融网点投入使用
    2021-11-23
  7. 证监会正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措施
    2021-11-23
  8. 碳中和追踪周报(2021年第21期):央行统筹有序做好“双碳”工作 合理满足煤电企业融资需求
    2021-11-23
  9. 方星海:证监会正在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支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措施
    2021-11-23
  10. 钢铁指数实现5连阳!行业碳达峰方案近期或将出台 5股获10家及以上机构评级
    2021-11-23
  11. 为什么说中国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是人类气候合作领域的里程碑式事件?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难度如何?
    2021-11-23
  12. 净零碳城市丨武汉:2022年实现碳达峰 为何能领先全国?
    2021-11-22
  13. 实现碳中和 企业是主力军
    2021-11-22
  14. 《财经》碳中和论坛共识:低碳转型机遇大于挑战,动力大于阻力
    2021-11-22
  15. 极熵科技创始人孙东来:“碳中和”需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加持
    2021-11-22
  16. 从水电着手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方大炭素节能降耗促生产
    202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