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实现碳中和 企业是主力军
实现碳中和 企业是主力军: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靠政策、市场、技术三者合力完成。本书另外从数字化减排、有为政府以及新实体企业行动等角度,梳理绿色转型的综合路径。现代企业实施“减碳为零”战略,更多企业家抱着“重做一遍” 的精神躬身入局,吸引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靠政策、市场、技术三者合力完成。本书另外从数字化减排、有为政府以及新实体企业行动等角度,梳理绿色转型的综合路径。现代企业实施“减碳为零”战略,更多企业家抱着“重做一遍” 的精神躬身入局,吸引更多长期金融资本,投向低碳零碳科技,提高能源效率,实现规模化绿色产品和服务,才是全社会实现碳中和愿景的通途。
自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我国的碳中和目标以来,双碳问题便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一大热点。从世界范围来看,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长期重大挑战,为此全球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一场波澜壮阔的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大潮正在形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当前社会年碳排放总量超过100亿吨,约占全世界年碳排放总量的30%。最近的十年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率为2.5%,约为全球年均增长率的2倍。因此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相比,欧盟约在20世纪80年代便实现达峰,其宣布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从碳达峰至碳中和预计有60至70年的时间;美国和日本大约在2007年至2008年实现碳达峰,同样宣布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预计有40多年的过渡时间;我国计划达峰后仅用30年时间,也就是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实现任重而道远,需要各行各业通力合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当前,各行各业均开始着力制定碳中和实施方案,探索各自领域的碳中和路径。各行各业也开展实际行动,为碳达峰及碳中和做出贡献。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来说,我们组织多位学者深入研究能源与环境经济学方面的重要问题,例如通过经济学建模分析全国碳市场对我国宏观经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通过碳税政策的综合评估模型分析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进行碳金融市场分析,等等,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实现碳中和需要以技术可行性及经济可行性为前提,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技术可行的前提需要有良好的技术创新动力及应用环境;能够给科研人员足够的激励、给企业足够的动力去研发新的技术,并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去推广这些技术。同样,技术的创新会降低减碳的成本,降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难度。毫无疑问,金融行业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核心及关键作用。金融和投资机构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对待“双碳”目标,直接或间接发挥作用,涉及理念问题、制度问题、市场机制问题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零碳金融:碳中和的发展转型》一书深入探讨了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观点。全书的内容非常全面,不只讨论了绿色金融、碳金融,对转型金融这一新兴概念也做了重点论述,同时对转型金融、权益金融和绿色投资的理念、作用、意义以及运行机理都做了详细阐述。
经济要转型,人是关键。中国经济是很有韧性的,这种韧性来自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国的企业家和普通老百姓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无穷的动力。面对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只要企业保住了,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就会较快恢复。同样,实现碳中和这样一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千千万万的企业家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做出改变。
因此,我很赞同书中“实现碳中和,企业是主力军”的论点,也非常认可书中对企业家精神的肯定。碳中和目标提出后,一批国企、民企包括能源、制造、科技和互联网等领域的企业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碳达峰及减碳综合方案,这给我们实现“双碳”目标以非常大的信心。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认识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艰巨性,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在此与大家共勉。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摘自《零碳金融:碳中和的发展转型》,王广宇著,中译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 推荐理由:我国确立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发展目标,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的里程碑。作为发展中大国, 我国计划仅用 30 年的时间减少排放,实现从达峰到中和任重道远。在这一目标指引下,社会经济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深刻变革。消费、市场、监管、投资等领域该如何应对?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部门需要做出哪些改变?《零碳金融》一书尝试回答这些新问题。
本书聚焦碳中和实现的金融驱动力和经济分析,结合金融投资的一线实践,提出金融支持绿色转型主要有三个作用域:绿色金融、碳金融以及转型金融──尤其是后者,在双碳目标落实中将发挥关键作用。本书还对碳金融、碳足迹、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监管等前沿问题深入分析,提出要完善绿色金融及碳金融体制机制,着重发挥转型金融在孵化突破技术和驱动产业“转绿”方面的作用。
-
《财经》碳中和论坛共识:低碳转型机遇大于挑战,动力大于阻力2021-11-22
-
极熵科技创始人孙东来:“碳中和”需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加持2021-11-22
-
从水电着手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方大炭素节能降耗促生产2021-11-20
-
广州车展直击|广汽集团预计2050年前使产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2021-11-20
-
碳中和:连续4日融资净买入累计104.29万元(11-19)2021-11-20
-
周大地:碳达峰需要电力零碳先行2021-11-19
-
新能源、环保领域碳中和动态追踪(三十八):各地加快海风规划开发 “十四五”海风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超预期2021-11-19
-
助力碳达峰 碳减排支持工具正式推出2021-11-19
-
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来了 钢铁行业碳达峰方案将公布2021-11-19
-
广汽集团:争取2045年实现全生命周期碳中和2021-11-19
-
新能源、环保领域碳中和动态追踪(三十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 提出电池能量密度指引2021-11-19
-
盘前情报丨中国人寿连续5个季度减持万科A;钢铁行业碳达峰方案将公布 氢能冶金或逐步推广(附股)2021-11-19
-
碳中和ETF基金:融资净偿还19.41万元,融资余额529.32万元(11-18)2021-11-19
-
上证早知道│钢铁行业碳达峰方案将公布;机构密集调研北交所上市公司;又有食品公司上调部分产品价格2021-11-19
-
【机会挖掘】钢铁行业碳达峰方案将公布 钢铁板块或受关注2021-11-19
-
华泰证券:通信行业关注优质长赛道、碳中和与元宇宙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