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低碳转型如何影响空气质量?专家:碳中和将打破大气污染物减排瓶颈
低碳转型如何影响空气质量?专家:碳中和将打破大气污染物减排瓶颈:2020年,多个省份超额完成煤电落后产能淘汰任务,但全国煤电新增核准量却大于淘汰量4倍以上;清洁取暖累计覆盖65%北方地区,但北方农村地区的清洁取暖率仅为28%;钢铁行业产量持
2020年,多个省份超额完成煤电落后产能淘汰任务,但全国煤电新增核准量却大于淘汰量4倍以上;清洁取暖累计覆盖65%北方地区,但北方农村地区的清洁取暖率仅为28%;钢铁行业产量持续走高,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大关……
这些是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10月27日发布的一组数据。该机构认为,我国整体空气质量已经连续七年得到改善,但能源与产业结构仍然偏重。
“双碳”将为改善中国空气质量注入新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媒体表示,“碳中和”目标下,深度低碳能源转型将带来显著的污染物协同减排效益,带来进一步的减排空间。
碳中和将助力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
10月27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大气中国2021: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2020年,全国六项标准污染物(PM2.5、PM10、SO2、NO2、O3、CO)年评价浓度整体实现全面达标,PM2.5的年均浓度更是首次达到国家标准,降至33μg/m3。
不过,贺克斌还告诉记者,虽然现行的以末端控制为主的清洁空气政策可以使大气污染物排放在2030年之前保持下降态势,但2030后进一步减排的空间和潜力将大幅收窄。
“双碳”目标为此带来一把破局的钥匙。贺克斌指出,低碳能源转型对中国空气质量的长期持续改善起到决定性作用。据贺克斌介绍,通过借力“碳中和”,主要大气污染物在2030~2060年将进一步下降67%至83%;到2060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PM2.5年均浓度将降低到WHO更新前的指导值(10μg/m3)以下。“如果实现碳中和目标,75%的PM2.5浓度改善是由能源结构转型来贡献的。”贺克斌说。
数字减小的意义并不只是符合标准。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举了个例子:“如果我们可以实现10μg/m3(的PM2.5水平),大概可以在中国避免94.1万人(过早)死亡。如果我们可以达到5μg/m3(的PM2.5水平),可以避免121万人过早死亡。”
在贺克斌看来,2035年之前正是协同设计“减污降碳”政策和技术的关键时期。“就在这个时期,我们要把未来良性循环的前期基础打牢、政策用足。”贺克斌说。
此外,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总监付璐建议,“十四五”期间,应尽快建立多部门、多行业对空气与气候协同治理的共识,有条件的城市应通过能够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措施组合,优化减排路径。
碳市场还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讨论
在大气治理中,市场手段的作用被愈加重视。按照2020年10月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的通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下调至150亿元。对此,报告认为,随着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大幅减少,环境治理将逐渐向建设市场化机制转向。
近两年,确实已经实施了不少市场激励手段。如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世秋强调,相关制度在设计时需要使各行为主体的行为改进不仅仅是因为压力,而是借助价格等信号,使其变成各主体的长期自觉行为。
张世秋认为:“我们所有的制度安排是致力于使环境友好的绿色行为或者处分具有市场竞争性,而不是反之。”她举了个例子,“比如说环境税,假如环境税能够恰当制定并恰当实施的话,将使得那些污染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影响,而相对环境友好的企业,可以把它理解为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的话这些企业就会愿意去为社会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并能在市场上实现更好的价值。”
201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依法,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报告显示,自2018年《环境保护税法》出台以来,纳税人申报的主要大气污染物SO2和NOx排放量年均降幅分别达3.5%和3.1%,每万元GDP产值对应的污染当量数从2018年的1.16降至2020年的0.86当量,降幅达到25.8%。
不过,张世秋坦言,税收及碳市场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第一,中国要同时推动碳市场和碳税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市场和碳税之间是一种协同的关系,还是各自独立的关系?这是必须要认真解决的问题。第二,中国是要独立的实现环境税、独立的碳税、独立的资源税吗?还是说要把各类税收以及相应经济政策能够结合起来考虑?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多系统、深度的研究来讨论这些问题,而这是后面非常关键的工作。”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碳中和:融资净买入132.75万元,融资余额4070.45万元(10-28)2021-10-29
-
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成立2021-10-29
-
林郑月娥:香港力争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已定下进取目标2021-10-28
-
业界热议碳中和:未来40年“双碳”目标会对工业体系带来巨大变革 要全面建设现代绿色低碳工业体系2021-10-28
-
市场研判|国信证券称碳中和蓄势待发;大摩警告美股股价未体现供应链风险2021-10-28
-
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在南京成立2021-10-28
-
全国碳市场今日收涨0.38% 报42.77元/吨2021-10-28
-
“碳中和”目标下机电企业如何打造绿色竞争力?2021-10-28
-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重庆力争“十四五”基本建成绿色保险体系2021-10-28
-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项绿色金融行业标准首次发布2021-10-28
-
解振华: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即将发布 十领域加速转型2021-10-28
-
环保工程及服务:REITS、碳中和催化 行业峰回路转2021-10-28
-
全国碳市场“稳步走”更待“活水来”2021-10-28
-
全国碳市场满百日 CCER可抵5%配额 影响几何2021-10-28
-
寻找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技“最优解”2021-10-28
-
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多措并举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202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