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马佳丽:碳达峰对中国经济结构和城镇化影响几何?
马佳丽:碳达峰对中国经济结构和城镇化影响几何?: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一个国家的碳排放与其经济结构和城镇化水平有直接关系。目前中国整体上步入工业化后期,城镇化率突破60%,但是大多数中西部地区还处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一个国家的碳排放与其经济结构和城镇化水平有直接关系。目前中国整体上步入工业化后期,城镇化率突破60%,但是大多数中西部地区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水平不高。根据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的大规模发展是支持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高速增长,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碳达峰目标会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城镇化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保证中国在2030年之前既要实现全面工业化,又要实现碳达峰?本文试以分析。
一、碳达峰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碳达峰首先影响到的是能源结构。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根据《中国能源革命进展报告(2020)》,2019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约为57.7%,石油约占18.9%,天然气约占8.1%,非化石能源约占15.3%。碳达峰要求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逐渐脱钩,随着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实施,节能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碳交易市场的完善,能源结构逐步向低碳的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倾斜。
能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不同的产业需要的能源不同,能源结构的变化会影响产业结构。近年来中国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增速总体放缓,第三产业不断加速,2012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4.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8%,对比典型的发达国家,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能源需求总量仍会持续增加,碳达峰必然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总体看,在碳达峰目标的影响下,由于能源结构存在转换成本(各地方政府对清洁能源发展投入和使用清洁能源成本上升),短期内工业化进程将会减缓,高耗能和高排碳产业发展受到一定阻碍。但同时也催生了绿色行业的发展,未来在市场需求推动下,绿色发展领域技术突破,清洁能源使用成本下降,将更好地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向高度化转变。
对于国际区域发展格局来说,如果中国真正实现了低碳崛起、绿色崛起,那么“石油地缘政治时代”会被渐渐打破,传统石油出口国将面临全面利益丧失。国际竞争的焦点也将逐渐转移到低碳技术价值链的控制上,也就是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的价值链将会成为重中之重。中国在新能源和低碳技术方面已经有一些技术处于世界技术前沿,如光伏产业。中国发展新能源和低碳经济最大的优势是市场优势,市场将不断带动技术进步,中国可能在这个领域引领世界。
对于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来说,由于中国疆域辽阔,各地区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科技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碳达峰对各地区的影响也不同。
从能源消耗角度来看,工业部门属于能源密集行业,规模巨大的工业经济必然消耗大量化石能源,能源结构的转换使工业部门成本上升。从近十年工业各地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中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图1)。从高载能行业的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最高,华北地区次之。
图1 各地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GFR)
从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权分配额对比角度看,目前全国有14个地区表现出盈余特征(表1)。从这个角度来看,碳达峰对河北、山西、辽宁、山东、新疆的经济影响最大。
表1 2017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碳排放量、碳排放权分配额及其初始余额(数据来源:田云、林子娟《巴黎协定下中国碳排放权省域分配及减排潜力评估研究》)
从能源供给角度来看,在实现碳达峰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就是煤炭。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呈现“北富南贫,西多东少”的状况,碳达峰促使产业向富煤地区集中,煤炭资源枯竭地区或资源条件差的地区退出煤炭产业或进行产业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区域之间的煤炭企业的风险差异性也逐步显现。
从绿色发展角度来看,各地区机遇不同。水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风能集中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光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和适合发展核电的沿海地区迎来发展机遇,但是由于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中东部及沿海地区,跨区域大规模输配消纳仍然存在较大困难,弃水弃电与拉闸限电并存。这种用电和发电格局给了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分布式光伏和海上发电项目的机遇。绿色产业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省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更新升级相对较快,第三产业等配套服务业发展较为完善,因此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表现突出,绿色发展优势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由于传统工业及资源消耗型工业偏重,绿色发展意识相对落后,但是随着国家战略导向的推动及中西部地区发展模式的变革,其绿色发展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二、碳达峰对城镇化的影响
要弄清楚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对城镇化未来趋势的影响,首先要弄清楚碳达峰对城镇化影响的作用机制。碳排放不会自然而然地下降,各国经验都表明,碳达峰是经济发展阶段和政策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要实现碳达峰目标就要采取更为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环境规制政策(例如,约束企业的碳排放总量)和征收碳税等,前者会增加企业在节能减排设备或中间投入上的成本,后者则直接导致企业边际成本增加。无论采用哪种工具,都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盈利空间缩小,同等条件下会导致企业用工数量的减少。企业用工数量减少也就意味着城镇就业岗位减少和劳动力市场工资下降,从而降低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意愿。毋庸置疑,城镇化最直接的动力来自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因此碳达峰政策可能会通过影响相关产业发展,导致劳动力市场需求降低,减缓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从而减缓城镇化推进速度。短期来看,碳达峰政策影响最直接的是与煤炭直接相关以及高耗能部门,例如煤炭开采、金属冶炼、水泥建材、石化等重工业部门,这些行业未来可能会面临员工转岗、再培训等问题。此外,碳达峰政策实施意味着要素投入成本的整体提高,从而影响企业扩张和用工数量。
尽管节能减排政策可能会对整体就业形势和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规模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影响可能并不大。首先,直接受到碳达峰政策影响的产业多为高耗能的重化工业部门,吸纳就业规模本就不大,因而总体就业破坏效应也不会很强。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我们计算了11个能源行业和高耗能行业的就业数量,这些行业的就业之和只占全部就业数量的8.9%。而且,这些行业也并非农民工主要从事的行业,根据《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50%以上的农民工在第三产业就业,70%以上在非工业部门就业。其次,绿色发展本身也在创造新的机遇。随着新产业新技术的产生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就业岗位消失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就业创造。一些传统高碳部门在转型过程中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特别是增加服务环节的附加值,而这些环节的增长又会吸纳一部分劳动力。
综合来看,碳达峰政策的影响主要在于加重传统高碳行业的结构性失业矛盾,而这一问题可通过转岗分流和就业再培训等途径解决。长期来看,失业者可以进入服务业等部门实现再就业,因此我们认为碳达峰对长期就业影响不大,对人口迁移影响也不大。
三、如何应对碳达峰带来的影响
1。研究制定详细的碳达峰路线图和时间表,避免冒进
从以上分析看到,碳达峰对经济结构和城镇化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因此,必须制定出详细的时间表、路线图。碳达峰是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在发展与减碳之间要寻找一条平稳的路径,切不能冒进。特别要注意能源结构调整的速度和区域经济发展两方面。在调整能源结构方面,一个是要做好兜底能源的安全,另一个是保障清洁能源的稳健发展。既要防止因对传统能源的过度依赖而迟滞清洁能源技术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利用,也要避免传统能源产业发展“急刹车”和不切实际地“大干快上”新能源项目。
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各地在经济模式、碳排放总量、结构、行动进展和趋势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区域需要因地制宜,发挥各自的资源环境优势,探索各自的减排路径,才能够更有效实现能源转型。对于经济增长迅速且产业结构还未形成重工业路径依赖的城市,应规划建立低碳产业体系,发展创新型绿色经济;对于人口流失、经济下行压力大的城市,应协调低碳发展与经济增长、就业的关系;对于资源依赖,且面临一定增长困境的城市,应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对于依赖传统工业,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期的城市,应积极运用低碳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2。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坚持以绿色技术研发为突破口
碳达峰目标要求我们采取低碳、甚至零碳的办法来发展,解决这一问题根本上要靠绿色低碳技术。中国需要面临一个相当大规模的技术转换过程,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是重点。我们应更重视节能减排类的技术,当前已基本具备了成本可行性和技术可得性――既可以通过煤改气、火电厂控煤等传统技术改进来完成,也可以通过非化石能源替代。煤炭发电部分,大力实施煤炭生产减排、煤炭生产和消费节能提效减排、煤燃烧新工艺减排、燃料变原料减排等多路径减碳,加速发展以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为代表的去碳技术,推广燃煤电厂+CCUS、煤制氢+CCUS、煤化工+CCUS等方式。建议高浓度与低浓度捕集兼顾,集群式封存(含地质利用)与分布式固碳利用相统筹。
光伏、风电是中国的优势产业,目前成本已经低于传统燃煤发电,但其易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电网层面需要储能发挥作用,来提升消纳与电网稳定性。作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关键技术之一的储能,需跟随光伏、风电一起实现快速发展,构建风电、光伏+储能的供能体系。还要加快风电、光伏+制氢模式的布局,积极攻关相关的核心技术,包含氢气制备、传输和应用环节中的安全服务工作。虽然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已经进入商业化初期,但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部分关键材料及核心零部件还依赖进口。建议以政府为主导,联合研发机构及企业,集中力量实现核心材料、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突破,打造自主化生态链,进一步降低成本,推动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此外,未来还需要继续推广和研发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再生资源技术产业化发展。
3。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绿色教育,助力经济绿色转型
在实现碳达峰过程中,绿色金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毫无疑问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只有建立便利、成本合理、财务可持续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和有效的绿色金融生态,才能满足如此巨大的融资需要。要围绕绿色金融建立一整套制度框架,同时要研究设立直达碳减排领域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此外,绿色投资是典型的跨期投资,周期长、不确定性高、风险大,亟需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
要促进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绿色教育。绿色教育包括了绿色职业教育和绿色人文教育等。从生产角度来看,产业的绿色转型需要大量绿色技术人才和绿色管理人才;从消费角度来看,绿色教育培养人们绿色消费的理念,使用更加环保节能的产品替代高碳产品。当前绿色教育还处于萌芽阶段,应支持有实力的学校、机构设立相关专业和课程进行培训,并通过制定标准,颁发绿色人才相关的学历和证书。
文章来源:中新经纬-
江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果2021-08-06
-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1-08-06
-
“光伏+集水灌溉+生态修复”助力云南绿色低碳循环发展2021-08-06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制氢技术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21-08-05
-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煤改电” 拥抱碧水蓝天2021-08-05
-
广西: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率先开展碳达峰实践2021-08-05
-
加强服务创新举措 绘好绿色金融画卷2021-08-05
-
财政政策发力将提振钢价在碳中和、碳达峰以及各种限产措施的背景下2021-08-05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深圳分行营业部入选深圳首批绿色金融机构2021-08-04
-
国内首只“绿色金融股票指数”深交所敲钟2021-08-04
-
中信银行举办光伏行业研讨会打造绿色供应链生态圈2021-08-04
-
陶以平: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2021-08-04
-
殷剑峰:人达峰和碳达峰 中国如何做到鱼与熊掌兼得?2021-08-04
-
国内首只绿色金融股票指数在深发布:助力碳市场发展 打造绿色金融标杆2021-08-04
-
国内首只绿色金融指数在深圳发布2021-08-04
-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山西力量——就如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访省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政涛202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