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市场新闻资讯

要警惕中国碳交易市场配额指标分配不公

来源:中国国际招标网
时间:2021-02-07 23:00:26
热度:1

要警惕中国碳交易市场配额指标分配不公:经过一年多的酝酿,作为中国碳交易试点之一的深圳市,日前终于宣布将在今年6月18日正式启动碳交易。 碳交易简而言之就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当做商品一样进行交易。交易之前,政府首先需要确定当地的减排总量,然后

经过一年多的酝酿,作为中国碳交易试点之一的深圳市,日前终于宣布将在今年6月18日正式启动碳交易。

碳交易简而言之就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当做商品一样进行交易。交易之前,政府首先需要确定当地的减排总量,然后再将排放权以配额的方式发放给各个企业。

由于不同企业的二氧化碳减排成本不同,企业超量完成目标后就可以把多余配额出售,减排成本较高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购买配额实现达标。

理论上说,作为一种激励手段,碳交易完全可以利用市场机制,以较低的成本达到减排目的。作为一种减排机制,碳配额的交易方式与单纯的行政手段相比,其优势也极为明显。

因为在这种交易机制下,企业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可按照相对成本的比较,自行决定是投资减排设施,还是到市场上去购买所需的排放额度,从而实现以成本效益模式来管理企业碳排放问题。

不过,对于碳交易体系尚未完善的中国而言,似乎还没有能力打造出理想的市场。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并不了解“碳交易”的好处,反而会认为碳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负担。

另外,由于碳交易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关系,能分配到多少排放量也是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一旦政府给企业的配额分配不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的扭曲,最后导致企业集体不合作或者形成黑市经济,这样反而有悖碳交易建立的初衷。

某位企业老总就曾表示,如今碳排放配额的发放基于企业前几年的碳排放情况,同时又参照整个行业的同类排放。如果企业原本减排工作做得好,碳排放量少,也就会得到较少的初始配额,这反而会相应增加了企业的后续成本,对企业来说很不公平。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建立中国特色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当务之急还是首先要建全公平、合理的碳交易利益分配制度。

对于即将启动碳交易市场的深圳来说,为确保配额分配公平的确采取了诸多举措:第一,市公证处全程参与;第二,专门做了配额分配的电子化系统,既提高效率,又可避免权力寻租行为;第三,企业参与,自己在电子系统上计算预测值,系统自动生成配额,企业认同后签字。

不过在试点初期,当地仍更多采用免费发放配额的方式。笔者担心,如果将几年的配额一次性免费发放,将导致几年内没有交易,这对碳交易市场也是极为不利的。

此前,据了解到,欧盟也通过实践证明,免费发放配额的方式虽然便于企业接受,但却欠公平,因为垄断企业通过免费的配额可以获得“额外利润”,可竞争企业却要承受更多的经济负效应。

如今,基于碳配额供应过剩,欧盟准备至少拿出50%的排放配额在整个碳交易市场上进行拍卖。拍卖比重的增加据信会使欧盟更有效地通过调控市场供给,来保证碳市场的活跃交易。

而对尚处于碳交易初始阶段的我国,在保证新制度实施的同时,更要考虑到其可持续性。选择将配额拍卖的方式,对碳交易的长期发展将更为有利。

更重要的是,它也能有效抑制政府部门的“寻租”行为。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欧盟排放权配额发放后,政府权限是微不足道的。企业如何判断市场、如何投资都与政府无关,更不需要审批,只要排放设施符合技术要求即可。但中国目前的制度是,政府的权限在配额发放之初,就要介入到企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限制之中。

有鉴于此,对于国内碳排放权配额制度,政府应该从积极干预退居到监管之上,建立起由地方的能源、环保、金融等部门形成的监管体系,以确保碳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