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市场新闻资讯

深圳碳交易市场最新行情快报:碳价攀升 个人交易活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1-02-07 15:30:00
热度:1

深圳碳交易市场最新行情快报:碳价攀升 个人交易活跃:   “刷屏了。”8月19日,多个碳资讯相关微博号在转载深圳碳市场动态时发出感叹。    当日,名为“中国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微博账号发布了一系列成交信息,显示从8月5日起到8月15日,

   “刷屏了。”8月19日,多个碳资讯相关微博号在转载深圳碳市场动态时发出感叹。

   当日,名为“中国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微博账号发布了一系列成交信息,显示从8月5日起到8月15日,深圳碳市场陆续产生了总量为11500吨的配额交易,成交额21.63万。而最受关注的碳价,则在这几日内从每吨37.57元一路涨到了43元。

   自开盘后便沉寂已久的深圳碳市场,开始破冰。对一路上涨的碳价而言,43元只是个开始。

   深圳碳价逐步上涨

   事实上,深圳碳市场自6月18日开盘以来,除了开盘当日几笔示范性的交易以外,一直都显得比较冷清。开盘时,深能源集团对外出售了3.5万吨碳配额,其中中石油国际事业部和汉能集团各购得1万吨,价格分别为每吨28元和30元。

   不过,此状况在8月份出现了转折。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工作人员王先生8月23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实质性的交易几乎都始于8月份。”

   本报记者从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23日,共有八个交易日产生交易,交易量为37112吨。在此期间,深圳碳交易市场上的碳价节节攀升。

   以8月23日为例,深圳碳市场的当日收盘价为每吨47.5元、当日成交量为2000吨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与6月18日的最高开盘价每吨30元相比,一吨二氧化碳的价格上涨了58.33%。

   另外如果以8月5日的收盘价37.57元算起,到8月23日,过去19天的涨幅达到26.43%。

   “原来30块钱的确是偏低,”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遥说,“现在的价格也还有上涨空间。”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王先生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交易产生的价格均由定价点选的方式产生。

   现行的《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现货交易规则(暂行)》规定:本所交易方式包括:电子竞价、定价点选和大宗交易等。同一交易标的,在同一时间,只能以一种方式进行交易。

   定价点选是指交易参与人按其限定的价格进行委托申报,其它交易参与人对该委托进行点选成交的交易方式。交易实行 T+1 交收模式。

   具体而言,如果需求方A想以预期为30元每吨的价格购买1000吨二氧化碳排放指标,那么A就在交易系统中挂上此单;同理,供给方B也以自身的情况在系统中挂出相应的单。如果买卖双方达成符合自身要求和心理预期的时候,此时价格与交易就形成了。

   从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挂牌公告中可以看到,每日买卖双方的委托单都在个位数,买单价格在每吨35元附近徘徊,而卖单价格则在每吨45元左右。8月22日,也出现了28元的买单和高达100元的卖单。

   不缺买家缺卖家

   深圳碳市场6月份就已开盘,据王先生解释,之所以在8月份产生交易原因在于7月份时,许多控排的企业还未注册交易账户,因此得到政府配额的企业即便想出售指标也无法执行,只是流程问题。

   “集中在8月份产生的碳交易很多都是投资者和个人的交易,而企业参与的相对较少”,王先生说,“每天都有3笔左右的成交量,一般一笔交易的量级多为500吨或是1000吨”。

   根据交易规则,交易参与方均是匿名交易,如果要公布交易方的信息需要交易方的书面同意,因此,交易所目前无法向本报记者公布交易方名单,但可以确定是深圳的控排单位参与了交易。

   王遥告诉本报记者,她所在的团队曾在7月份时前去深圳调研,当时看到深圳正在采取一些行动培育企业的碳资产管理意识,目前的交易可能也反映了一些企业碳资产概念已经建立起来了,“现在不缺买家,缺卖家”。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工作人员王先生也对本报记者表示,7月份时已经有了来自个人和投资者对碳指标的购买需求。

   王先生说,目前碳价的上涨体现了市场供求关系,“目前需求量(个人或者投资者)较为旺盛、供给量(控排企业)相对较少,因此碳价就此被大幅抬高。”

   事实上,这一点正好印证了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所做的一项调查问卷的结果。

   中创碳投总经理唐人虎此前透露,他们对120多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80%的企业选择的是等待观望,暂时不参与交易。

   据了解,按照深圳碳交易试点规则,企业每年最多可以出售配额的10%,如100万吨配额,最多可售出10万吨,如果减排到80万吨,则可将差额20万吨全部售出。

   被纳入交易的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关注到市场的变化,虽然企业已经拿到了配额指标,但对碳市场了解还有待加强,暂时没有参与的想法。

   而其他几家受访的被纳入企业也表示,尚未关注到8月份的交易情况。

   王遥说,目前有两大因素影响企业的交易热情。一是企业本身有一定的减排压力,加上碳价可能会继续上涨而结算日期还没到,目前卖出配额动机不强。另一个原因则是碳配额交易量对一些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来说的确太小了,吸引力不大。

   “目前的卖方可能是一些具有长远眼光和碳资产管理理念的企业”,王遥说,“因为目前的碳价并不高,拿一些比较小的量到市场中尝试,可以培养企业碳资产管理相关人才,为以后配额收紧、价格升高时的交易做准备。”

   个人交易活跃

   此前,有媒体报道指出较为活跃的个人交易可能实际上是公司借以个人的名义进行交易。

   对此,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王先生回应表示,“如果是企业以个人形式来参与,也不能把交易所得的指标私下给企业。如果要给企业,这些指标必须经过交易平台流通。”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500家左右的控排企业开通了交易账户,个人账户也有几十户。

   “现在每天我都会陆续接到一些前来开户的个人和投资者”,王先生表示。

   个人可以参与交易这深圳试点的一个亮点,这一设计的初衷也是为了“市场的活跃”。

   “市场需要投资者,也需要投机者,”王遥说,“对个人来说,可能就是把碳市场当股票市场那样的参与买卖,赚点钱也挺好的。”

   就当前情况来看,投资者和个人的活跃确实使得深圳碳市场有了生机。

   据了解到,目前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开放的投资者会员分两类:一类为个人投资,需要一次性缴纳会费2000元,每年交年费1000元,也就是说首次投资的门槛为3000元,在排交所开户的个人不限深圳户籍;另一类为机构会员,一次性缴纳会费50000元,年费30000元。

   不过,为了把控交易市场的风险,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对积极参与深圳碳市场的投资者进行能力评测和筛选。

   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人拿着3000元都可以开户。

   “验证件、查风险承受能力与财力、考察对碳市场的了解程度等等一样都不能少”,王先生说,“符合标准才可以成为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会员,然后再交会员费。”

   王先生进一步解释到,“有意者需要到现场填写一张问卷,专业人士会对其进行评估,70分以及以上才算合格。另外,一般拥有10万元或者10万元以上的投资资金的投资者才能通过。”

    在本报记者采访的过程发现不少人已经在网上申请开通了存放碳排放的账户,但纷纷表示没有了下文,原因是他们并未完成开户流程。

   事实上,他们完成的这仅是开户的第一步。

   “除了在网上开通存放碳排放的账户外,还需要另外一个交易账户。此账户目前必须前往深圳办理并完成问卷评估。”王先生表示。

   除此之外,还需要有绑定的银行账户,目前建行、兴业和浦发银行(8.74, 0.32, 3.80%)账户能与碳交易账户绑定。不过,接下来将会有更多的银行可以提供此项服务。

   尽管,个人和投资者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深圳碳市场的发展,但是深圳碳交易市场仍不成熟,企业和投资者的意识均处于培养阶段。

   “随着深圳碳市场工作的逐步深入,参与交易的市场主体一定会越来越多。同时,深圳碳交易体系的履约时间安排也会对交易的活跃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王先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