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市场新闻资讯

碳市场金融化如何带动全国碳市场的发展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23-09-12 10:31:51
热度:1

碳市场金融化如何带动全国碳市场的发展:9月2日至6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表示,“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支持服务业在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与此同时,2023全球碳市场发展论坛等多个双

9月2日至6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表示,“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支持服务业在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与此同时,2023全球碳市场发展论坛等多个双碳领域论坛相继召开,碳市场成为此次服贸会在双碳领域的关注焦点。

随着“双碳”政策体系以及碳市场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碳市场不仅仅是一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而是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引导各方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新兴服务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低碳转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碳市场可有效解决温室气体排放是典型的负外部性问题,是推动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的主流选择。同时,碳市场可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在日益加大的减排压力和资金需求下,发展壮大碳市场被视为应对气候变化、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碳排放仍处于增长和达峰阶段,碳达峰和碳中和时间窗口较短,碳减排和实现净零碳排放的任务艰巨。据相关机构数据和测算,2021年,中国碳排放量达到118.9亿吨,占全球32.8%。考虑到能源转型和碳排放强度的下降,粗略估算出到2030年我国温室气体总净排放量约为122.6亿吨。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的30年,我国需要将百亿吨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降至零,任务十分艰巨。减排压力下,碳排放双控将加快落地实施,碳配额收紧或有偿发放等措施也势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碳市场扩容和碳配额长期偏紧预期将形成,并激发更多企业的碳交易需求、推动碳交易价格上升,从而提升碳市场的整体规模。

此外,CCER市场的重启也将为碳市场带来增量。今年7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主席便指出,“要建设更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并尽快启动全国温室气体的自愿减排市场”。此次,在服贸会上再次提出要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这充分表明CCER市场将加快重启并与全国碳市场紧密衔接,这将带动林业、甲烷和可再生能源碳汇开发等相关方参与到碳市场当中,促生出在碳计量、碳盘查、配额碳资产管理、减排碳资产管理等领域更多的服务业务,丰富碳市场功能和生态。

碳市场金融化即碳金融,是碳市场的发展主流方向。碳市场以碳排放权为标的资产进行交易,有较强的金融属性。因此,碳市场的交易标的也就天然成为碳金融的基础资产,碳市场的金融化也就顺其自然。

例如,由于碳配额发放和交割履约之间存在时间差,控排企业具有套期保值、风险对冲等交易需求。碳市场在开发碳排放现货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推出期货等衍生品。与现货相比,碳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可以提高市场活跃度,增加市场流动性,并有助于实现碳配额价格发现,降低价格波动风险。根据欧洲能源交易所(EEX)数据,2020年欧盟碳期货交易占碳交易规模的93%。碳市场金融化后带来的交易规模上升明显。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苏州中心主任邵先辉在接受贝壳财经采访时表示,根据我们长期跟踪欧盟碳市场EUETS的研究成果看,交易产品从EUA和CER类现货发展到期货以及期权等产品,带动了交易量和碳价的显著增长,提升了碳市场对实现区域碳减排目标的地位和作用。碳市场金融化在带动大批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服务的同时,更加带动了碳资产开发管理、节能降碳技术服务、企业碳管理平台等相关市场服务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并形成了欧盟碳服务业全球化的先发优势。这方面非常值得我国碳市场的政策和管理部门研究、借鉴。

根据我国碳市场数据,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每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是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3年7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4亿吨,累计成交金额110.3亿元。由此可见,在相同条件下,我国的碳市场开放碳期货交易后,仅在纳入发电单一行业的情况下,将带来千亿左右的交易增量。

在服贸会“碳中和行动与企业ESG创新”论坛上,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梅德文表示,“未来中国碳市场若金融化后,以其70亿-80亿吨配额来看,年交易额有望超过1万亿人民币”。我国碳市场金融化后的发展空间巨大。

全国碳市场建设以来,我国在碳金融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大量探索工作。2022年4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碳金融产品》金融行业标准(JR/T 0244—2022),给出了明确具体的碳金融产品实施要求。并将碳金融产品划分为碳市场融资工具、碳市场交易工具和碳市场支持工具,包括了碳债券、碳资产抵押质押融资、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碳保险、碳基金等系列碳市场金融化衍生产品。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碳金融产品主要在区域碳市场层面进行,全国碳市场的金融化仍进展较慢,亟须在全国层面放开。如目前,全国碳市场交易标的主要为碳配额和CCER,而上海试点碳市场包括碳配额现货、CCER和上海碳配额远期。上海“上海碳配额远期”实现了全国首个中央对手清算的标准化碳金融衍生品,开创符合监管要求、有中国特色的碳金融衍生品创新。

为加快拓展和完善碳市场功能,发挥碳市场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的作用。我国需要不断完善区域碳金融试点工作,加快推动全国碳市场金融化发展。一是健全全国和地方碳金融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碳市场金融产品开发和交易流程和相关机制。二是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区域碳市场发展,鼓励金融机构积极研发碳金融产品、拓展碳金融业务,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加快形成和总结碳市场金融化发展经验模式。三是加快全国碳市场金融化进程,将区域碳市场金融化成功经验和模式逐步推广到全国碳市场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