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市场新闻资讯

策略点评:两会策略之碳交易市场建设

来源:川财证券
时间:2021-03-12 09:01:07
热度:1

策略点评:两会策略之碳交易市场建设:事件 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湖北省、上海市调研碳市场建设工作时表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已到了最关键阶段,要倒排工期,全面开展对接测试,尽早实现系统运行,确保今年6 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 点评 碳交易市场

事件

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湖北省、上海市调研碳市场建设工作时表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已到了最关键阶段,要倒排工期,全面开展对接测试,尽早实现系统运行,确保今年6 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

点评

碳交易市场在欧美已逐渐趋于成熟。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成立于2005 年,是当下全球规模最大、体制最为成熟、涉及的行业最为广泛的碳交易所。通过予以成员国一定的碳排放配额,之后配额逐年递减的方式达到碳排放的控制。其中,对于相关企业,欧盟相关法律会对碳排放量超额的企业予以100 欧元每吨处罚。

而碳交易所的建立则是基于此,对于企业未使用的剩余配额可以通过碳交易所出售给超额的企业,一定程度上增厚了能实现减排目标的企业的利润。欧洲气候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欧盟碳价水平已处于30 欧元每吨以上的高位。

特斯拉从碳积分中获利。特斯拉是首批碳交易制度实行的获利者,2020 年特斯拉实现首度盈利,全年实现净利润7.21 亿元,但其利润的主要来源来自于碳积分,也就是碳排放信用额度,在汽车行业中,相对于传统汽车厂商,新能源汽车企业能够剩下更多的碳配额,因此能够对传统汽车厂商出售其碳配额来增添利润。

国内碳交易所区域差异较大。自2011 年,中国在北京、天津、上海、湖北、重庆、广东和深圳等7 个省市启动了地方碳交易试点工作。但整体碳交易总量不足、涉及行业不广,同时由于地区不同,各地碳配额价格差异较大。据六大碳交易所数据,2020 年北京碳排放均价在80 元每吨以上,上海均价40 元每吨,其余各地也都维持在20-50 元每吨。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迫在眉睫。

碳交易市场总体规模较大。近年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维持在90 亿吨以上,占全球碳排放总量近30%,超过美国和欧盟。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气候变化的愈加重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生态环境部密集发布相关文件,随着碳交易所正式建立,企业配额的逐年收紧,我国碳交易市场预计顺利运行,助力企业向能源低碳转型。

相关策略方向:

电力行业方向。电力、钢铁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020 年年底,随着《2019~2020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纳入2019~2020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等文件颁布,发电企业成为首批参与碳交易市场建设的行业,行业将迎来低碳转型。

随着碳配额逐年收紧,低碳转型较慢的企业将向转型成功的企业购买碳配额。

关注清洁能源占比逐年提升,拥有低碳转型潜力的电力行业。

储能行业方向。电力行业向低碳方向转型的同时意味着风能、光伏发电等行业占比提升,2020 年,中央、地方陆续出台“新能源配套储能”政策支持储能产业发展。2021 年1 月18 日,青海省下发《关于印发支持储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为全国首个针对“可再生能源+储能”项目补贴方案。在新能源成本下滑和电力行业低碳方向转型趋势下,储能行业预计将进一步提高,逐步可实现不依赖补贴的商业化、规模化发展。

碳捕捉、碳汇方向。对于碳排放高的企业,除了通过低碳转型外,还可以通过碳捕捉和林业碳汇等方式减少排放。碳捕捉主要是通过回收于氧化碳,反应制作成工业用品(甲醇、干冰等),进而实现碳减排;而林业碳汇是碳汇交易的一部分,是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促使增加森林碳汇并与碳汇交易等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其中交易中需求方是工业企业,交易产品是通过造林而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关注相应板块机会。

风险提示:外部市场影响;政策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