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的运行需要哪些硬件系统?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什么?
弄虚作假又来了?新兴碳市场必须要让“劣币”走开
弄虚作假又来了?新兴碳市场必须要让“劣币”走开:没有留存历史煤样,却指导企业制作虚假煤样送检;现场核查走一走、拍一拍,却不核实环评、排污许可等重要文件;重要生产数据虚报瞒报,检测报告内容随意篡改。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一批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
没有留存历史煤样,却指导企业制作虚假煤样送检;现场核查走一走、拍一拍,却不核实环评、排污许可等重要文件;重要生产数据虚报瞒报,检测报告内容随意篡改。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一批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典型问题案例,并表示坚决查处数据虚报、瞒报、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事实上,长期以来在环保领域,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公正性、规范性遭质疑,环保数据造假已不是新鲜事。报告“挂名”、核查走过场、篡改数据、内容失真……同样的“病症”也存在于环评报告等其他领域。
如今,环保领域的老毛病又带到了碳排放的新市场。众所周知,我国碳市场刚起步不久,而碳市场正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是碳市场健康发展的命脉。一旦数据造假,公平的市场交易无从谈起,政策执行的公信力也将因此受损。
通俗理解,碳交易的本质是以经济手段鼓励企业控排减碳,推动绿色发展。企业将富余的碳减排量放在市场上交易,就是真金白银。然而,一些企业不下真功夫、偏偏走捷径,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与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合同,篡改几个数据,改几页纸报告,就是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差价。如此一来,老老实实控排的企业吃亏,合谋弄虚作假的企业反而“坐收渔利”,整个市场的信用将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恶劣影响下丧失殆尽。
事实上,我国碳市场刚起步,相关核算标准体系、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仍处于完善过程中。但对于抱有侥幸心理、知假造假的机构,必须让其付出代价。此次生态环境部将问题案例曝光在阳光下,也为所有参与碳市场的相关方敲响警钟,铤而走险必被追究。
“双碳”目标是新机遇。 数据能造假,企业绿色转型造不了假。 只有扎扎实实做工作,将控排减碳落实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细节中,让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回归公正、规范和科学,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巴黎协定》第6条 国际碳市场是提升气候信心的有力工具2022-03-18
-
北京市共有14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纳入全国碳市场2022-03-18
-
湖北推动电-碳市场协同联动 企业购买绿电可获额外碳收益2022-03-17
-
全国碳市场运行满8个月 累计成交额达81.9亿元2022-03-17
-
碳市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2022-03-17
-
全国碳市场运行满8个月 累计成交额达81.9亿元2022-03-17
-
3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下跌1.33% 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520吨2022-03-17
-
碳中和追踪周报:2022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重点工作发布 全国碳市场有望迎来扩容2022-03-16
-
全国碳市场今日收跌1.33% 报57.00元/吨2022-03-16
-
为什么建碳市场?2022-03-16
-
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期准备工作启动 或纳入其他行业2022-03-16
-
全国人大代表张玉珍: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能 助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2022-03-16
-
进一步完善全国碳市场建设2022-03-16
-
3月15日全国碳市场下跌0.40% 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748吨2022-03-16
-
全国碳市场今日收涨0.69% 报58.00元/吨2022-03-16
-
湖北探索电—碳市场协同发展 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202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