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的运行需要哪些硬件系统?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什么?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亿元 流动性破局仍是关键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亿元 流动性破局仍是关键:临近年底履约期,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再度提升。 11月10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披露(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开市以来,总体运行平稳有序,配额价格合理
临近年底履约期,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再度提升。
11月10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披露(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开市以来,总体运行平稳有序,配额价格合理波动,单日成交量屡创新高。截至2021年11月10日,全国碳市场共运行77个交易日,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2344.04万吨,累计成交金额10.44亿元,突破10亿元大关。
对此,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邵帅教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全国碳市场交易额突破10亿元,但目前碳交易主体仍然集中于电力企业等重点排放单位,节能减排覆盖范围较为有限。碳交易规模仍然不足以支撑“双碳”目标实现。要提高碳交易的活跃度,关键在于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碳交易中来。
提高交易活跃度仍是发展关键
10月下旬,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确保2021年12月15日17时前本行政区域95%的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12月31日17时前全部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全国碳市场的配额大约是45亿吨。目前,参与全国碳市场的仅为电力行业,企业门槛必须是2013-2018年中任何一年的碳排放量超过2.6万吨以上的发电企业。
随着首个履约期配额清缴大限将至,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交易意愿上涨,交易活跃度逐渐上升,因为部分电力企业需要买入一定额度的碳排放配额才能完成配额清缴工作。
上海环交所披露,近一个月全国碳市场参与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较上月增加65%,挂牌协议交易日均成交量较上月上涨163%。
上海环交所总经理刘杰表示,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呈现三方面特点:从日间交易情况看,成交量和交易活跃度经历低迷后逐步回升;从成交价格看,前期呈上涨趋势,小幅震荡后,逐渐呈下滑态势;从企业参与情况看,虽然10月以来参与交易的企业数较此前上涨约25%,但总体比例仍不高,目前约120家,占比6%,企业入市态度较为谨慎。
对于此前“首日效应”过后市场交易活跃度不高的问题,刘杰认为主要原因包括:市场主体过于单一,无法形成多样化需求的有效市场;缺乏硬性约束,重点排放单位参与交易的主动性不足;部分企业集团和地方政府存在保护思想,不利于自由开展交易。
安永大中华区能源及基础设施咨询主管合伙人朱亚明表示:“现在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企业去履约,不够就买,够就卖,这是非常被动的,还缺乏一个相对全面的科学运营的碳交易管理体系,这是一个更长的过程。”
对此,邵帅教授认为,要想提高碳交易的活跃度,关键在于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碳交易中来。首先,应该避免碳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碳市场交易成本,通过低碳科技创新、低碳制度创新等方式提高碳要素流动性;另外,可以对大型能源企业实施适当的碳税政策,从而降低其碳定价影响力,预防碳市场垄断势力的形成;最后,可以为中小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提供相关扶持政策,以鼓励其积极参与碳交易。
而在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院长顾蔚看来,“加快完善全国碳市场建设,需要形成多元化市场结构令市场流动性得到持续提高”。
顾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在交易量上,碳市场交易总量尽管破10亿元,但其实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一方面是目前碳市场参与者均为电力企业,同质化程度较高,买卖意愿同向性程度高,未来在纳入其他不同行业后,出现行业差异的情况下,交易量有望增加;另一方面也由于碳交易市场大量的交易都是实质性的需求交易,未来如果加入机构投资者,则交易量也可能出现较大增加。
引导市场预期令碳价处于合理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体系的整体设计,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重点覆盖包括电力、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造纸、民航等八大领域。但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处于试验阶段,首批市场参与主体仅为电力企业,对碳排放的管理仍然靠行政手段,这就造成无法形成多样化需求的有效市场,重点碳排放单位参与交易的主动性不足。
下一步,上海环交所打算引入更多行业参与碳交易。上海环交所官方微信披露,下一步碳管理体系将在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在排放型企业以及相关的投资咨询机构、管理机构中继续推进。
“纳入全国碳市场领域的总排放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七成,管控好这些行业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支撑实现全国的控排减碳目标。所以,碳市场从电力领域,向有色、建材、钢铁领域扩容,既是我国碳市场建设计划中的一部分,也是控排总体计划中必要的部分,加入他们也能提升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顾蔚认为,在具体配额分配方法上,对于不同行业必须执行不同的方法。
顾蔚表示,随着未来纳入行业的增加,行业内企业本身采用的技术差异性较大,排放表现和优化效率的预期也有很大差异,对配额分配天然带来复杂程度的提高,采用总额控制的方式,一方面是对细微差异的抹平处理需要,另一方面也体现碳市场的关键宗旨,即:减碳。
在如何引导市场预期令碳交易价格处于合理区间方面,此前刘杰曾表示,在全国碳市场相关制度设计中,正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等政策措施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碳价。
“相关部门可以依托碳税政策划定碳价格‘底线’,弥补市场失灵引致的碳价格缺失,从而引导市场预期碳交易价格处于合理区间。”邵帅认为,碳价的涨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碳排放成本。具体而言,碳价格的上升意味着企业在保持同样的产出水平下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这会倒逼企业进行节能减排。
建议尽早引入合格投资机构参与投融资交易
另一方面,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增加参与的主体时,也要尽早引入合格投资机构参与投融资交易从而提升碳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让碳交易价格处于合理区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金融机构还不能开立账户直接参与碳市场交易,金融机构在全国碳交易市场中的参与舱室也较为单一,主要包括通过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提供创新专项碳金融服务等。
来自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测算数据显示,实现“双碳”目标的投资需求规模在127.2万亿元至174.4万亿元,相当于每年需投入3.2万亿元至4.35万亿元。
在此势头下,一大批碳资产管理企业涌现出来。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投资银行都加大绿色投行、绿色基金等业务,今年多单“碳中和”债券、碳结构性存款等碳金融产品落地,除此外,保险、券商、基金公司都在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尝试与探索,一些金融创新业务也已经落地实施。
在安永大中华区战略与交易咨询服务合伙人萧富升看来,碳资产现在是一个比较新的资产概念,市场还在逐渐完善,后续会有更好的价格信号出现。
邵帅则认为,目前大部分的绿色金融产品还存在对“绿色标签”界定不明确的问题,这可能会导致“钻空子”的骗贷现象。邵帅指出,绿色金融无疑是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碳交易市场也确实需要多元化的交易产品来激发交易活跃度。因此,未来应将绿色金融产品落实到绿色项目上,这是保证绿色金融节能减排效果的有力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碳期货等碳金融衍生工具方面,目前也有所突破。
据了解,上海环交所已与上海清算所合作推出国内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标准化的碳衍生品——上海碳配额远期交易,作为碳市场创新型风险管理工具,该产品可帮助企业等市场参与主体有效锁定交易价格、规避市场风险。
“引入多元化的交易产品应首先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制度,形成多元化交易产品所需要的精确的碳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第二,要构建严格的绿色金融审查制度,从而保证绿色金融产品的规范性、降低潜在的金融风险。”邵帅指出。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兴业银行大连分行践行绿色金融理念2021-11-12
-
全国碳市场今日收跌0.58% 报42.49元/吨2021-11-11
-
绿色金融持续增长 全国碳市场开启新征程2021-11-11
-
全国碳市场本月启动 配套制度体系将持续完善2021-11-11
-
碳中和元年 绿色金融出圈2021-11-11
-
第三方评估机构迎绿色金融利好 央行碳减排工具落地仍待正式文件2021-11-10
-
全国碳市场已运行77个交易日 累计成交额突破10亿元2021-11-10
-
全国碳市场今日收涨0.02% 报42.74元/吨2021-11-10
-
发掘绿色金融投资潜力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2021-11-10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亿元2021-11-10
-
“双碳”行动增强中国吸引力 外资行发力绿色金融2021-11-09
-
碳交易市场扩容在即!建材、钢铁、有色金属行业碳配额分配方法呼之欲出2021-11-09
-
祝宝良:2030年碳达峰对经济影响不大 碳中和需充分发挥碳市场作用2021-11-09
-
安永报告: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逐渐实现有章可循2021-11-09
-
德勤中国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顾玲:应加快发展转型金融 作为绿色金融的补充2021-11-09
-
重庆多部门联合出台试点方案 促绿色建筑业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202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