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的运行需要哪些硬件系统?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什么?
全国碳市场本月启动 配套制度体系将持续完善
全国碳市场本月启动 配套制度体系将持续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要来了!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昨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根据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全国碳市场将于今年7月择机启动,可以说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指日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要来了!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昨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根据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全国碳市场将于今年7月择机启动,可以说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指日可待。
将持续完善配套制度体系
赵英民介绍,生态环境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方案,牵头组织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目前相关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
“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000家,我们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赵英民表示。
赵英民还透露,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扎实做好全国碳市场各项工作,持续完善配套制度体系,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技术法规、标准、管理体系。
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据悉,全国碳市场启动初期,只在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之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并衔接我国正在实行的碳排放强度管理制度,采取基准法对全国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分配核发首批配额。
“目前配额采取的是以强度控制为基本思路的行业基准法,实行免费分配。”赵英民表示,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我国碳市场建设从地方试点起步,经过多年发展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截至2021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在全国碳市场建立的情况下,不再支持地方新增试点,现有试点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同时做好向全国碳市场过渡的相关准备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加快对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分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以后,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赵英民说。
多举措引导形成合理碳价
对干碳市场定价,赵英民分析称,从微们和近期来看,碳价主要还是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从宏观和长远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
赵英民表示,目前全国碳市场尚未正式启动,所以还不好说碳价是多少。但从全国7个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看,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在40元左右。“目前,在全国碳市场相关的制度设计中,我们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人抵消机制等政策措施来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碳价。”
中国的碳价来来是否也会逐渐与国际水平接轨?对此,赵英民回应称,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目前全球约有61个区域、国家或者地区的碳定价机制,其中31个是碳排放交易机制,30个是碳税制度,这些制度都是独立运行的,一个碳市场就有一个碳价,这是很正常的。碳价都是由各自市场交易决定的,相互之间基本不存在显著的碳价影响。
赵英民也表示,目前中方正在积极推进《巴黎协定》第六条谈判进程,推动构建《巴黎协定》下的全球碳市场机制。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全国碳市场已运行77个交易日 累计成交额突破10亿元2021-11-10
-
全国碳市场今日收涨0.02% 报42.74元/吨2021-11-10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亿元2021-11-10
-
祝宝良:2030年碳达峰对经济影响不大 碳中和需充分发挥碳市场作用2021-11-09
-
广汇能源:已完成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示范项目(CCUS)首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2021-11-08
-
广汇能源首期二氧化碳捕集项目(CCUS)将进入实施阶段2021-11-08
-
发挥碳市场价格发现功能 国内首个“碳价指数”发布2021-11-08
-
全国碳市场今日收跌0.26% 报42.58元/吨2021-11-08
-
“复旦碳价指数”发布:助力发挥碳市场价格发现功能2021-11-08
-
发挥碳市场价格发现功能 国内首创碳价指数“复旦碳价指数”发布2021-11-08
-
全国碳市场将进入交易活跃阶段2021-11-08
-
汇丰集团主席杜嘉祺:汇丰将积极参与中国碳市场建设 推动完善碳定价体系2021-11-05
-
全国碳市场今日收涨0.85% 报42.69元/吨2021-11-05
-
渣打银行大湾区行政总裁林远栋:大湾区碳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金融机构迎来“碳机遇”2021-11-05
-
社论:积极拓展进博会在全球“碳市场”方面的更大空间2021-11-05
-
塔克拉玛干沙漠当前每年吸收160万吨二氧化碳202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