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市场新闻资讯

发挥碳市场价格发现功能 国内首创碳价指数“复旦碳价指数”发布

来源:证券时报
时间:2021-11-08 07:50:52
热度:1

发挥碳市场价格发现功能 国内首创碳价指数“复旦碳价指数”发布:11月7日,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推出的国内首个“碳价指数”——“复旦碳价指数”(Carbon Price Index of Fudan,简称CPIF)正式发布。该指数由安徽大学党委

11月7日,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推出的国内首个“碳价指数”——“复旦碳价指数”(Carbon Price Index of Fudan,简称CPIF)正式发布。该指数由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诗一教授牵头编制,首批包括五项指数,分别为全国碳排放配额(简称CEA)价格指数,北京和上海、广州、其他地方试点履约自愿核证减排量(简称 CCER)价格指数以及全国CCER价格指数。

陈诗一表示,在应用场景上,“复旦碳价指数”既能够为国家部委、碳市场主管部评价碳市场运行绩效提供参考,也能助力各类金融机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企业碳资产价值评估。与此同时,作为表征碳市场运行状况的工具,“复旦碳价指数”还可以为碳市场主管部调节市场提供信号指引、为各类碳资产管理机构提供投资决策的价格信号,以及为排放主体提供碳技术创新、碳交易及碳中和的决策依据。

“复旦碳价指数”首期结果良好

为进一步健全全国碳市场交易机制,完善碳价格体系,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碳排放交易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全国碳交易市场相关企业和机构的支持下,研发推出了反映碳市场各交易品特定时期价格水平变化方向、趋势和程度的经济指标,即复旦碳价指数。

根据模型计算得出首期“复旦碳价指数”,10月全国碳排放配额最低价为40.00元每吨、最高为44.32元每吨,12月全国碳排放配额最低单价为43.67元每吨、最高为52.24元每吨,10月北京和上海履约使用CCER最低价为32.40元每吨、最高价为37.50元每吨,10月广州履约使用CCER最低价为30.30元每吨、最高价为36.25元每吨,10月其他试点履约使用CCER最低价为22.60元每吨、最高价为27.00元每吨。以10月CEA实际交易情况为例,10月CEA复旦碳价基本与10月全国碳市场上CEA的交易状况吻合,这也意味着“复旦碳价指数”首期结果良好。据悉,全国CCER价格指数也即将面世。

在编制频率方面,考虑到中国当前碳市场的流动性不足,碳价指数初期为每月编制一次,未来条件成熟,指数编制频率可相应提高。

陈诗一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复旦碳价指数对控排企业而言,可以降低其履约成本,增加企业碳资产。控排企业本身有一定的履约压力,通过碳价指数,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碳市场上交易品的价格上涨或下跌趋势,降低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帮助控排企业优化碳技术创新、碳交易及碳中和的决策,在完成减排目标的同时,降低履约成本,甚至可以增加企业的碳资产。

对投资机构而言,可以优化其交易策略和交易决策。现在全国碳市场对机构投资者还没放开,但投资机构进入碳市场可以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未来随着投资机构的进入,亟需一个价格指数来客观、真实反映市场波动水平,有效引导投资机构制定科学交易策略,平滑碳市场上的价格波动。

对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而言,碳价指数可以提供有效的政策制定依据。复旦碳价指数是专门针对碳市场的指数,与国家3060目标相当契合。在国家部委在制定碳中和政策、碳市场监管和调控等政策时,碳价指数可以发挥一个价格指示器的作用,为决策主体提供信号指引和决策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复旦碳价指数”首批专家委员会委员阵容包括四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多位国内著名高校教授、国内知名金融机构负责人、知名投资机构负责人等。

应加快建立健全碳市场的调节机制

在“复旦碳价指数”发布会上,与会专家指出,碳交易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相对于行政手段,具有减排成本较低、能够为企业减排提供灵活选择等优势。国际实践也表明,碳市场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宾晖介绍道,就国内而言,中国于2011年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中国的碳交易体系日益成熟。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截至2021年11月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214.11万吨,累计成交额9.89亿元。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覆盖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不过仍表现出明显的新兴市场特征,即交易主体类型少、数量小,市场流动性较弱、价格波动性较大,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明显,碳市场管理制度与交易规则有待健全,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

陈诗一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未来需要加快建立健全碳市场的调节机制,随着未来纳入控排范围的行业逐渐增加,入市交易的碳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交易者数量将迅速增加,市场波动性也将加大,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就显得非常迫切。应尽快明确在碳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CCER使用方式的调节等方面的具体规则。

“同时加快引入活跃市场的相关制度。”陈诗一向记者表示,“充足的流动性是影响碳价格有效发现的重要因素,会在很大程度影响经济主体的减排决策。当前,全国碳市场流动性仍不足,应加快引入流动性提供商、双向竞价等制度,进一步活跃碳市场。”

未来将推涵盖国际主流碳市场的交易品种

陈诗一指出,“复旦碳价指数”的发布不仅能为交易者管理碳资产提供价格参考,降低其信息搜集和监督成本,同时也有助于统一各碳市场的定价规则,增强碳市场的流动性,提高碳市场定价效应,充分发挥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从长远来看,碳价指数也将进一步发挥反映碳市场运行状况、行业发展前景以及政策效果的指示器作用,为双碳目标的实施提供助力。

“未来随着涵盖国际主流碳市场交易品种的碳价指数的研发推出,‘复旦碳价指数’也将助力提高中国在国际碳市场上的定价权。”陈诗一说。

陈诗一表示,碳交易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更要在国际上形成中国碳资产交易价格指数的全球影响力。因此,以打造面向全球碳市场,建设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碳价指数为宗旨,未来“复旦碳价指数”还将从三方面进一步发展完善。

一是随着全国碳市场发展,复旦碳价指数未来将研发推出覆盖国内碳市场更多品种的碳价格指数。例如碳价格指数期货、期权等,推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统一、科学有效的碳价格信号,为碳市场参与各方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推出涵盖国际主流碳市场的交易品种。针对欧盟碳市场中的EUA(普通碳配额)及相应的衍生金融产品(如碳排放远期、期货、期权、掉期、价差等)推出相关的指数。针对全球自愿减排市场或项目型碳市场推出相关的指数,如就CORSIA(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ER(抵消机制中 CDM 碳配额)、EUAA(航空业碳配额)、ERU(抵消机制中 JI 碳配额)等推出相关的指数,促进中国碳市场与国际碳市场对接,提高中国碳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三是将开展基于“复旦碳价指数”的碳金融产品研究(如基于碳配额指数的期货、期权等),深化碳市场与金融市场合作与联动发展,加快上海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助力“3060”目标的实现以及为全球碳中和贡献中国力量。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