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排放新闻资讯

央行揭秘碳减排工具:支持重点领域、可计算碳减排量、可验证真实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1-08-10 17:31:14
热度:1

央行揭秘碳减排工具:支持重点领域、可计算碳减排量、可验证真实性:今年年初,央行公开表示设立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以来,该工具一直披着神秘面纱。 近日,央行在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介绍了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设立情况。 据央行介绍

今年年初,央行公开表示设立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以来,该工具一直披着神秘面纱。

近日,央行在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介绍了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设立情况。

据央行介绍,该碳减排支持工具提供优惠利率融资,精准直达支持绿色发展,并能有效撬动社会资金促减排。央行称,碳减排支持工具可做到“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即明确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领域,金融机构可计算贷款带动的碳减排量,由第三方专业机构验证金融机构披露信息的真实性。

据此前坊间猜测,该工具应为绿色再贷款。但央行此次并未明确披露工具是否绿色再贷款,亦未透露工具是否已经正式实施。

多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综合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来看,该政策工具大概率是绿色专项再贷款。

据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央行工具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还没有落地,相关实施政策尚未发布。

碳减排工具箱都有哪些工具?

在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介绍,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设计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 充分体现公开透明,做到“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确保工具的精准性和直达性。

“可操作性”,即明确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领域,包括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

“可计算”,即金融机构可计算贷款带动的碳减排量,并将碳减排信息对外披露,接受社会监督。

“可验证”,即由第三方专业机构验证金融机构披露信息的真实性,确保政策效果。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解释:“央行已明确,可操作性就是支持确实能够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点领域;可计算就是贷款投出去了以后,这个项目的最后的减排效果是要算出来的,并且是需要进行信息披露的。除了自行信息披露之外,还需引入外部的、公正的第三方来验证减排信息披露的真实性。通过这种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的标准,保证了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实现碳减排目标和效果。”

央行的碳减排工具箱都有哪些工具?多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工具大概率为绿色专项再贷款。

“这是直达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廖志明认为,除了绿色再贷款,央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还有可能有绿色项目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

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

“继续落实和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运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央行在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有序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向公众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循环经济等理念,鼓励社会投融资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碳减排支持工具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2021年3月,央行正式提出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在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央行首次正式提出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碳减排投融资活动的支持,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绿色金融标准,创新产品和服务,强化信息披露,及时调整信贷资源配置。

“在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对绿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但绿色发展需要长期巨额的资金投入,应采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和服务。”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央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报告提出,实现1.5目标导向转型路径,需累计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每年GDP的2.5%。

创新碳金融市场融资工具

在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方面,央行介绍,该行在银行间市场创设碳中和专项金融债以及碳中和债务融资工具品种,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引导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对煤炭等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给予合理必要支持。

金融机构要创新碳金融市场融资工具,需大力发展基于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汪惠青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在碳交易机制下,碳资产具有明确的市场价值,具备作为质押物或抵押物发挥担保增信功能的资质。因此,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发展创新抵质押、资产证券化、担保、再融资等融资类产品,以帮助履约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今年以来,我国金融业陆续落地碳中和债、减排项目质押贷款等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无疑对于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均有助推作用。

今年4月,农业银行和兴业银行承销了市场首单权益出资型碳中和债券;中银理财发行了市场首批以“碳达峰”为主题的理财产品。6月初,浦发银行落地全国首单碳排放权、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组合质押融资。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兴业银行发放了首笔全国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业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以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设立为契机,用好央行提供的低成本资金,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增加绿色信贷投入,创新发展绿色债券等。”董希淼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过金融资源配置和引导,鼓励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和项目正确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社会责任纳入核心价值观,推动构建由绿色产品、绿色项目、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企业等要素组成的绿色发展体系,在绿色发展中获得新的市场机会。

今年央行陆续披露了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据《2021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披露,截至6月底,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6.79万亿元和2.58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3%。

提及下一阶段政策思路,央行称,将有序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碳中和金融债管理制度,推动碳中和金融债从严规范发展;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信贷规模,推动“两高”项目绿色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