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期权的交易原理
福建省首例!一纸支付令让“碳汇赔偿”落了地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5-06-14 21:02:52
热度:
福建省首例!一纸支付令让“碳汇赔偿”落了地:6月3日,随着漳浦县人民法院法槌落下,我省首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支付令正式生效。今年2月,漳浦生态环境局的无人机在例行巡查中捕捉到异常画面——某农场养殖场的排水沟泛起可疑泡沫
6月3日,随着漳浦县人民法院法槌落下,我省首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支付令正式生效。
今年2月,漳浦生态环境局的无人机在例行巡查中捕捉到异常画面——某农场养殖场的排水沟泛起可疑泡沫。经检测,污水中总磷浓度超标27.5%,对周边流域生态环境造成损害。“传统的罚款或责令整改,往往治标不治本。”办案人员坦言。
在生态环境部门的主导下,经过多轮协商,涉事农场于5月达成碳汇认购协议,同意通过购买并注销碳汇的方式弥补环境损害。但当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时,农场却迟迟不履行认购义务。
“碳汇市场是新生事物,部分企业还存在观望心理。”漳州市漳浦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尤芳艺表示。6月3日,漳浦法院依法作出支付令裁定,要求涉事农场在15日内履行碳汇认购义务。
“这就像给环保协议装上‘法律牙齿’。”尤芳艺解释,支付令程序比普通诉讼更高效,既能避免生态损害持续扩大,又能通过碳汇交易实现“污染者付费”原则。
目前,该农场已缴清碳汇认购金,定向认购14.25吨碳汇,以弥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业内人士表示,这场“环境官司”背后,藏着2个突破性创新:首先是机制创新,将虚拟的“碳汇”转化为实在的生态补偿,开辟“损害赔偿+碳中和”新赛道;其次是程序创新,“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强制履行”闭环,让环保协议不再“纸上谈兵”。
尤芳艺表示,眼下,漳浦正在将这一模式推广到矿山修复、海洋污染等领域,让司法护航的“绿处方”治愈更多生态创伤。(记者 苏益纯 通讯员 张达敏 陈琦)
-
【静发改委〔2025〕11号】上海关于印发《静安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 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2025-06-13
-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面对“双碳”目标,如何推动技术驱动的工业碳中和?2025-06-13
-
福建省首个茶园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团体标准发布2025-06-12
-
茶园碳汇,这么算!福建省首个茶园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团体标准发布2025-06-11
-
全国首单贝类养殖惰性有机碳汇交易在浙江落地2025-06-11
-
浙江嘉兴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2025-06-11
-
【鲁环字〔2025〕52号】关于发布《山东省海草床碳汇碳普惠方法学》的通知2025-06-10
-
全国首笔河湖碳汇交易在福建完成2025-06-10
-
厦门将碳汇交易融入水行政执法2025-06-03
-
“硒都林碳”微信小程序上线 成为国内首家碳汇量与商品关联交易的市场化零售平台2025-05-31
-
民建中央:加强森林碳汇建设 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2025-05-31
-
碳汇投资“锁”在系统里,甘肃碳交回应:系会员单位违规操作2025-05-30
-
新修订的《陕西省森林管理条例》鼓励开展林业碳汇交易2025-05-29
-
学习强国:厦门在全国首创“水行政执法+碳汇交易”模式2025-05-29
-
浙江常山:“检察+碳汇”创新实践示范点正式揭牌成立2025-05-28
-
福建漳州破解“碳汇三难” 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