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有哪些碳交易市场?碳排放交易规则有哪些?
全国首单贝类养殖惰性有机碳汇交易在浙江落地
全国首单贝类养殖惰性有机碳汇交易在浙江落地:6月6日,在宁波产权交易中心的见证下,浙江省嵊泗县检察院与嵊泗山海奇观海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浙江海洋大学签订嵊泗厚壳贻贝司法蓝碳认购协议,以5万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认购500吨嵊泗厚壳贻贝养殖沉积
6月6日,在宁波产权交易中心的见证下,浙江省嵊泗县检察院与嵊泗山海奇观海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浙江海洋大学签订嵊泗厚壳贻贝司法蓝碳认购协议,以5万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认购500吨嵊泗厚壳贻贝养殖沉积惰性有机碳汇。这标志着全国首例依托司法程序完成的贝类养殖沉积惰性有机碳汇交易在浙江诞生。
“沉积碳”是海洋中的大型藻类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后,产生的有机物碎屑沉降到海底,以有机碳形式埋藏,实现长期封存。“惰性碳”是藻类生长、代谢释放的溶解有机碳中,难被微生物分解、化学性质稳定的部分,能长期留存于海洋,同样可以长期封存二氧化碳。长期以来,国际学界对“贝类养殖是否属于碳汇”争论不休,成为制约这一养殖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堵点。
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教授团队以舟山嵊泗厚壳贻贝为研究对象,依托野外调查和长达600多天的实验观察,采用同位素标记技术,首次清晰追踪到贻贝摄食后藻源碳的沉积与转化路径,对贝类养殖促进沉积物惰性有机碳累积提出关键性证据。
“我们终结了争议,证明了贻贝养殖是实实在在的碳汇过程。”严小军强调。在嵊泗县枸杞乡万亩贻贝养殖区,团队结合航次调查与沉积物定点采样,依据国际权威的《滨海蓝碳》手册标准,开发出国内首个贝类养殖惰性有机碳汇核算方法学。经严格测算,确认该养殖区年均可产生惰性有机碳汇1979吨,并据此形成《嵊泗县厚壳贻贝养殖惰性碳碳汇核算报告》。
这一精准量化为碳汇贴上“价格标签”——每吨100元,使嵊泗贻贝的生态价值得以市场化衡量。今年5月,来自浙江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院、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召开专家组评审会,对上述核算方法及碳汇量通过认定。
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嵊泗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非法捕捞案件的过程中,引导当事人自愿以认购碳汇履行赔偿责任。“签约仪式是起点,”严小军说,聚焦惰性有机碳的“贝类蓝碳核算方案”,已清晰展现出一条可计量、可监测、可交易、符合国际标准的路径。
上一篇:全国首笔河湖碳汇交易在福建完成
-
【鲁环字〔2025〕52号】关于发布《山东省海草床碳汇碳普惠方法学》的通知2025-06-10
-
全国首笔河湖碳汇交易在福建完成2025-06-10
-
厦门将碳汇交易融入水行政执法2025-06-03
-
“硒都林碳”微信小程序上线 成为国内首家碳汇量与商品关联交易的市场化零售平台2025-05-31
-
民建中央:加强森林碳汇建设 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2025-05-31
-
碳汇投资“锁”在系统里,甘肃碳交回应:系会员单位违规操作2025-05-30
-
新修订的《陕西省森林管理条例》鼓励开展林业碳汇交易2025-05-29
-
学习强国:厦门在全国首创“水行政执法+碳汇交易”模式2025-05-29
-
浙江常山:“检察+碳汇”创新实践示范点正式揭牌成立2025-05-28
-
福建漳州破解“碳汇三难” 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2025-05-27
-
完善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推进自愿碳市场建设2025-05-23
-
从“碳储到碳汇”,雅投集团构建林草碳汇开发新范式2025-05-21
-
江西吉水:首个CCER林业碳汇项目挂网公示 开启“两山”转化新篇章2025-05-13
-
永安林业:碳汇开发与服务是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2025-05-08
-
新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威胁北极碳汇功能2025-05-06
-
发挥高原碳汇作用,推进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