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期权的交易原理
焦念志委员:加强海洋碳汇研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焦念志委员:加强海洋碳汇研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海洋碳库储量约为大气碳库的50倍、陆地碳库的20倍。“海洋碳汇是海洋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一种新的机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海洋碳库储量约为大气碳库的50倍、陆地碳库的20倍。“海洋碳汇是海洋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一种新的机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告诉记者。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途径,海洋可以有效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起来,而海洋负排放则是在海洋碳汇基础上,通过人为干预增强海洋碳封存能力的过程。海洋负排放潜力巨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
焦念志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期致力于海洋碳汇科研一线工作。基于多年的研究基础,焦院士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微型生物碳泵理论”,指出海洋中拥有颠覆人们认知的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不仅是个“分解者”,还是个“生产者”,能够将活性有机碳转化为惰性溶解有机碳并储存在海洋中,这一理论成了后来“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基础。2022年6月8日,焦院士在国际上发起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通过联合国评审,现在已经有33个国家的78个科研团队参与。
今年两会,焦院士提出建议,汇集全球科研力量,实现海洋负排放重大理论创新,在技术突破的同时探索实施海洋负排放示范工程,打造海洋负排放国际示范基地,规划设计并形成可在全球推广应用的国际标准。助力打造国家战略支撑力量,减轻减排压力,助力我国更好参与全球治理,通过增加海洋碳汇、减轻海洋污染,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焦院士告诉记者,一方面要加快制定海洋法,加强法律建设以及和国际法律法规接轨,以支持应对全球性问题;另一方面,要在国内合适的区域做示范研究,例如陆海统筹减排碳汇,形成可行可靠可期的技术路线和方案。
上一篇:创新发展碳金融,持续激发市场活动
-
VCS发布《混凝土生产中二氧化碳利用方法学》修订版2025-02-25
-
2022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公布 我国电力平均碳排放因子逐步下降2025-02-24
-
《火电厂烟气二氧化碳连续监测设备选型、安装及运行管理技术规范》集团标准正式发布2025-02-11
-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全力支撑2022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发布2024-12-31
-
新标准发布!每年可减少甲烷排放约五千万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12-17
-
山东大学杨林:深挖海洋碳汇潜力2024-12-11
-
我国2023年二氧化碳增量略低于近10年增量平均值2024-12-06
-
中国石化启动今冬地热供暖 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90万吨2024-11-19
-
中国海洋碳汇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巨大2024-11-18
-
深汕首次完成海洋碳汇摸底调查2024-10-23
-
探索海洋碳汇价值转化路径 山东实现海草床碳汇变现2024-06-24
-
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全由绿电保障 预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3吨2024-06-20
-
四大行业节能降碳行动出炉~计划2024—2025年减排二氧化碳约8400万吨2024-06-13
-
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2024-06-11
-
时政现场说|打造活力多元阳光海岸绿道 建设绿色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2024-05-24
-
《公路水路行业营运工具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核算指南(试行)》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