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金融新闻资讯

碳市场年内难启动 碳金融成焦点

来源:期货日报
时间:2021-02-23 19:44:02
热度:1

碳市场年内难启动 碳金融成焦点:国家有关部门文件和规划称,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可时至今日,仍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不免引起市场的种种猜测。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早在2015年2月4日,中国碳排放交易高层论坛上曾透露中国将在201

国家有关部门文件和规划称,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可时至今日,仍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不免引起市场的种种猜测。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早在2015年2月4日,中国碳排放交易高层论坛上曾透露中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碳市场的消息。但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对全国碳市场建设做了统一部署,要求确保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还有两个多月就将进入2018年,说好的2017年将启动全国碳市场呢?”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从2016年到2017年,全国碳市场的启动时间还会延迟吗?一位关注碳市场的人士说:“启动时间的不断变化,再加上试点5年之后,全国统一的碳减排市场第一阶段纳入的8个行业现减为电力、电解铝、水泥熟料3个,由此来看,想要建立庞大的全国碳市场并不容易,启动全国碳市场的时间表或将再次推迟。”

那么,碳市场情况现在如何呢?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在6—7月全国碳市场履约末期,北京、上海、湖北、广东等碳交易市场交易活跃。截至6月30日,全国配额累计成交4.46亿吨,成交总金额已逾100亿元。其中,线上公开交易累计成交8786万吨,成交金额21.19亿元;大宗及协议转让累计成交7838.92万吨,成交金额7.92亿元;现货远期累计成交2.60亿吨,成交金额62.60亿元;公开拍卖累计成交1912.88万吨,成交金额9亿元。另外,CCER经核证的减排量成交量为1.17亿吨。

记者注意到,在碳市场发展的同时,碳金融作为和战略性大宗商品市场联系极为紧密的绿色金融领域,不少试点省市以建立金融中心为目标,相继推出了各类金融创新产品与业务。

据统计,目前基于碳现货市场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开展的金融创新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拓展融资渠道为目的的碳金融创新,湖北省、深圳市、北京市、上海市等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先后推出了碳质押贷款业务及配套规则体系。第二类是以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碳市场为目的的碳金融创新。深圳市、湖北省分别与商业银行合作发行基于减排项目的碳债券;深圳市、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别推出了碳基金。同时,深圳市、广东省、湖北省引进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碳市场。第三类是以碳资产管理为目的的碳金融创新,主要包括借碳、回购、托管、卖出回购等业务。如北京市、广东省推出的碳配额回购业务,上海市推出的借碳业务,深圳市试水跨境碳资产回购。

碳现货市场不只上述的金融创新,碳远期、碳掉期等各种场外衍生品交易也在探索中。记者了解到,上海期货交易所早在2010年时便透露正在研究碳排放权期货,且工作已开展三年之久。“截至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仍一直长期关注研究碳期货品种。”一位业内人士说。

不仅如此,碳排放权试点地区都有动作。国务院批准的广东省自贸区总体方案中提出,广东省自贸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且广东省目前已展开CCER期货研究;北京市推出碳排放权场外掉期合约、期权合约和结构化衍生产品;湖北省推出碳排放现货远期产品;深圳市也计划推出碳排放远期产品;上海能源交易所与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碳配额远期产品。

纵观全球碳市场,碳现货与碳期货市场的发展是同步的,且以碳期货为主。据了解,在全球碳市场中,碳期货交易占全球交易总量的95%以上。

据记者调查得知,目前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很严峻。由于七个碳排放权试点城市在建立之初就是一个分割的市场,区域市场体系间呈现出市场分割态势、区域市场碳金融产品规则不统一等问题。要想保证全国统一碳市场顺利地运作,也有利于中国碳市场的长远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低碳经济转型的碳金融发展之路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