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金融新闻资讯

种植“碳汇林”实现抵挡“碳足迹”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1-02-22 13:30:00
热度:1

种植“碳汇林”实现抵挡“碳足迹”: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都在提倡低碳生活。一定程度上讲,这是一种被动的举措,多少有些被迫无奈的味道。相比之下,进行碳汇、把排放的温室气体消除掉,则是更主动的应对行为。对一个企业或个人来讲,进行碳汇最好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都在提倡低碳生活。一定程度上讲,这是一种被动的举措,多少有些被迫无奈的味道。相比之下,进行碳汇、把排放的温室气体消除掉,则是更主动的应对行为。对一个企业或个人来讲,进行碳汇最好的办法,就是种植“碳汇林”,这样做不仅能够实现“零排放”,甚至有可能得到经济上的实惠。

 “碳汇”不能再这样陌生 发稿之前,记者在10位同学和朋友中做了一个小调查:你知道什么是“碳汇”么?结果是,9个人不知道或说不清,6个人根本不知是哪两个字。

  在国际社会公认发展碳汇造林是应对气候变化重要举措的今天,不知道碳汇,真的OUT了。

  什么是碳汇?联合国给出的定义是 “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曾在我省讲学的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常务副主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认为,碳汇的本质就是“汇”碳,也就是把二氧化碳汇集、贮存起来,最终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为了“汇”碳,森林被委以重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其评估报告中指出,林业具有多种效益,兼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双重功能,是未来30年到50年增加碳汇、减少排放成本较低、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资料表明,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大约可以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每400多万平方米的森林能够储存的二氧化碳超过20万吨,相当于每年4万辆汽车的总排放量。

  省林业厅副厅长、省绿化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霍转业解释,碳汇造林就是为了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植树造林、可持续的森林经营、森林保护以及推动以碳汇为主的生态服务、市场发育等。

  2009年10月,我国政府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庄严承诺: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碳汇林中走出低碳足迹 2009年4月,中国国电集团捐赠2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继北京之后,我省成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会山西碳汇专项基金。截至目前已经筹集资金近5000万元,完成碳汇造林4.3万亩,据有关专家预测可吸收二氧化碳33万吨以上。

  对于这样的成绩,业内专家直言不讳:“虽然成立早,但进展并不快。在山西这样的能源重工业大省,有这么多的高排放企业,一年筹资5000万元也不算多。”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使得碳汇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作为一种碳信用指标进行交易,近年来这在国际上还很普遍。由于《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规定了碳排放指标,这些国家通过购买林业碳汇抵减碳排放,也就催生了相应的交易市场。例如日本在第一个承诺期承诺减排6%,其中3.9%通过购买碳汇间接实现减排。

  2007年,国际碳市场交易量达29.83亿吨,交易额达640亿美元。据预测,2020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可能达到2500亿美元至3000亿美元。

  我国没有强制减排的任务,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易市场,但国务院已经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综合运用包括增加森林碳汇等多种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并“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目前全国已经确定了7个试点。去年底,阿里巴巴集团在浙江义乌碳汇交易试点以18万元购买了1万吨碳汇指标,成为国内购买碳汇的第一笔交易。

  有交易就可能获得利润,企业和个人捐资碳汇,可以积累碳信用指标,未来不仅能够抵减碳排放,而且有望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获得“博彩”的机会。特别是对于企业,这无异是一种长远投资,是为企业储存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碳汇“交易”对于创新林业发展机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的新机制也十分有力。比如林改后农民获得了林木所有权,但短期内难以从中获得经济收益。如果能使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就可以弥补森林经营周期长、短期没有经济收益的问题。同时企业通过捐资碳汇帮助农民造林,将来的延伸价值归农民所有,企业可以获得碳汇用来交易,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