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金融新闻资讯

最新研究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存在巨大碳汇 这一结论意味着什么?

来源:央广网
时间:2022-03-20 11:11:55
热度:1

最新研究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存在巨大碳汇 这一结论意味着什么?: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最近,《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研究团队关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存在巨大碳汇”的国际同行研究观点文章和我国研究团队的回复文章。中国科学院大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最近,《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研究团队关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存在巨大碳汇”的国际同行研究观点文章和我国研究团队的回复文章。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刘毅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通过增加不同数据处理方式的敏感性试验,得出结论均表明,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存在巨大碳汇。

在碳中和的研究当中,固碳端占有怎样的地位?如何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二氧化碳做精确的定量分析?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存在巨大碳汇是如何得出的?这个结论意味着什么?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节能减排,不仅提出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还提出在2030年之前要做到碳达峰。

要达到这两个目标,仅靠产业结构的改革来减排是不够的,如何吸收二氧化碳也是重中之重。回复文章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王婧博士介绍,这主要取决于“固碳端”。

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被称为“碳汇”,而“固碳端”是其中吸收二氧化碳的部分。在固碳端中,生态系统吸收了54%左右的二氧化碳(31%由海洋所吸收,23%由陆地所吸收),剩余46%的二氧化碳留存于大气中。除了自然吸收,人为固碳方式也不容小觑。目前世界各国正在使用着CCUS(碳的捕捉、封存与利用)技术,将二氧化碳制成各类化学品、燃料,或封存于地层中。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碳源”,即向大气中释放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而产生二氧化碳的部分也被称为“产碳端”。它包括了传统能源行业的“发电端”,以及工业、交通、建筑等“消费端”。通过产业结构改革,可以在“产碳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从而达成节能减排的目的。

碳源和碳汇共同组成了碳循环。只有维持“产碳端”和“固碳端”的动态平衡,才能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目前,主流的测量方法有两种,一是地基观测,指通过地面上的观测站进行观测;二是卫星观测,指通过遥感手段进行观测。

在地基观测中,研究人员会先把气体采集起来,再放入分析仪器。根据二氧化碳气体吸收波长的特性,分析仪器会打出激光光束,使其不停反射,得到比对的衰减时间,再通过二氧化碳的浓度和衰减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精确分析和观测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这种分析方法也叫做光腔衰荡光谱技术(CRDS)。

在卫星观测中,由于距离较远,研究人员主要采用遥感的方法进行观测。由于太阳光照射地球,再反射到卫星,卫星吸收到的仍是反射过来的太阳光谱。研究人员利用这一特点,计算光程中特定的二氧化碳的吸收波段,从而反推出二氧化碳的具体含量。
 

王婧介绍,我国研究团队分别采用了卫星和地基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且模式分辨率有了大幅度提升,从原来的4×5度经纬度格点增强到2×2.5度,分辨率提升了4倍,从中得出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约存有6.2亿吨或是8.1亿吨的碳汇。同时,全球第二颗碳卫星,即美国的OCO2发布的第十版最新数据,也支撑了这一结论。

我国能够拥有巨大的碳汇,森林资源功不可没。在森林系统中,新生林的固碳能力大于成熟林和老林,而我国全国的森林结构显示十分“年轻化”,其中,中幼林的面积占到了65%。王婧表示,这一结论也是对我国长期以来的环保政策的肯定。

既然我国有着巨大的固碳“潜力”,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减排压力可以“轻松”很多?实则不然,王婧解释,我国的减排压力非常大,保守估计,还需减排约75%,这是巨大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统筹安排。

当然,目前的观测模式和计算系统仍有不足,随着未来研究技术的提升,研究结果也将更加精确,但不变的是全世界人民齐心协力保护地球,减少碳排放的决心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