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碳定价:审视排放交易体系和碳税》报告发布
《亚洲碳定价:审视排放交易体系和碳税》报告发布:《亚洲碳定价:审视排放交易体系和碳税》(Carbon Pricing in Asia: Examining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 and Carbon Taxes
《亚洲碳定价:审视排放交易体系和碳税》(Carbon Pricing in Asia: Examining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 and Carbon Taxes)报告详细探讨了亚洲碳定价机制,特别是排放交易体系(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 ETS)和碳税的应用情况。同时,报告分析了不同国家实施碳定价政策的效果、面临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碳定价机制类型。①碳税,主要对温室气体直接征收固定税额,有助于提供价格确定性,但无法保证具体减排量,由政府或监督机构制定,非市场驱动。②ETS,设定总排放上限,允许企业买卖排放配额,提供减排量但价格波动较大,由市场驱动,初始阶段免费分配配额,逐步转向拍卖。③碳信用机制,通过项目产生可交易的减排信用,用于自愿碳市场或合规碳市场的抵消,补充了碳税和ETS,促进国际间减排合作。
(2)亚洲碳市场现状分析。①在覆盖范围上,亚洲碳市场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等其他领域未被充分定价。②亚洲多个国家和地方层面建立了ETS或碳税机制,但其减排目标尚不明确。③从碳价格水平来看,亚洲多数碳市场价格低于20$/t CO₂e(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远低于2030年实现气候目标需要的50 ~100$/t CO₂e,难以有效激励减排。
(3)碳定价面临挑战。①初始分配过于慷慨导致市场配额过剩,压低碳价。②行业覆盖范围有限,大多数碳定价集中在电力部门,而建筑、农业、交通等高排放行业大多未被纳入。③设置目标不够严格,许多ETS采用基于强度的排放上限而非绝对上限,导致经济总量增长时期排放总量增加。④亚洲地区化石燃料补贴巨大,这种补贴削弱了碳定价信号,阻碍了能源转型。
(4)政策建议。①将初始碳价定在15~25$/t CO₂e,并逐步提升碳价,以提供投资确定性。②逐步将建筑、农业、交通等行业纳入碳市场,提高市场流动性和减排效果。③设定严格目标,采用绝对排放上限替代基于强度的上限,确保减排效果。④消除化石燃料补贴,将补贴节省的资金重新分配给气候项目和社会安全网络,减轻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⑤利用自愿碳市场,将高质量国际自愿碳信用纳入合规机制,降低减排成本并促进国际合作。
-
积极参与《巴黎协定》碳市场规则制定,推动碳减排国际合作 | 碳市场建设解读⑪2025-10-17
-
2025年9月全球碳市场运行分析之英国碳市场2025-10-17
-
充分发挥林草碳汇在全国碳市场中的作用2025-10-14
-
迈向公平与效率: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与管理体系创新优化之路 | 碳市场建设解读⑩2025-10-13
-
【碳市场行情周报】2025.9.29-2025.10.10碳市场行情周报2025-10-13
-
以信用监管完善碳市场建设2025-10-13
-
河北省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2025-10-11
-
全面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进一步强化数据质量管理 | 碳市场建设解读⑨2025-10-09
-
碳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重要抓手2025-09-30
-
江西碳市场交出亮眼成绩单:90家企业年排2亿吨,交易额突破12亿!2025-09-30
-
9月全国碳市场放量下跌 2025年10月CEA和CCER价格指数回调2025-09-30
-
从碳市场之“变”中看机遇——专访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总经济师张昕2025-09-28
-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逐步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2025-09-26
-
粤港澳四家交易所合作推动大湾区碳市场发展2025-09-26
-
中国提出全经济减排目标 全国碳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2025-09-26
-
2024年度重庆碳市场行业调节系数表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