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创新绿色金融!上海环交所研究“股票绿色指数评估体系” 对上市公司进行绿色评估
创新绿色金融!上海环交所研究“股票绿色指数评估体系” 对上市公司进行绿色评估:2021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生态环保产业必将迎来全新发展格局。4月20日,第22届中国环博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顺利召开。 “
2021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生态环保产业必将迎来全新发展格局。4月20日,第22届中国环博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顺利召开。
“‘3060目标’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新阶段,倒逼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给节能环保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在会上表示。
赵笠钧还表示,环境企业要跟上时代大潮,为国家经济的绿色复苏提供新的动力,要成为化污为宝、点绿成金的新物种公司。
发展绿色金融
日前,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发展绿色金融。截至2020年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约1.8万亿美元,绿色债券存量约1250亿美元,规模分别居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近期,市场主体已发行40多只碳中和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承接上海本地区域碳市场建设与运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8年的时间了,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在区域碳市场做了很多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尝试,比如配额质押、CCER质押等,相信未来可以为全国碳市场做很好的铺垫和准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中和业务总监彭峰在环博会同期举办的高峰论坛上向本报记者表示。
目前,上海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之一。2013年11月26日,上海市碳排放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市,标志着上海碳排放交易试点从研发阶段跨入运行操作阶段,上海用“经济杠杆”控制碳排放的时代正式开启。
记者了解到,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14家企业列入上海碳排放配额名单,涉及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纺织、航空、水运、商业宾馆等27个行业。
截至2020年年底,上海碳现货各品种累计成交量1.53亿吨,累计成交金额17.38亿元。其中,配额交易4500多万吨;CCER(国家核证减排交易量)交易超过1.1亿吨, 总体交易规模居全国前列,CCER交易量占全国40%以上。自国家启动碳市场价格体系、开展试点工作以来,上海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7年纳管企业100%履约的区域性市场。
彭峰表示,希望参与的企业能够更好的理解规则,先把流程走顺,逐步再把金融方面的属性能体现出来。
“在市场之外,目前上海环交所也在做很多关于碳金融方面的工作。我们希望透过这样一个平台,能够对接国内外低成本应对气候的投资资金进来,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很好的项目池,能够对接起来,促进气候投融资更好的发展。”彭峰如是说。
此外,彭峰还透露,目前也在和上海上证所合作,研究“股票绿色指数评估体系”,希望可以让更多上市企业能够在绿色方面有一个很好的评估体系。
为纳入碳市场做足准备
2021 年2 月1 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开启碳交易将进入全国实施阶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副书记金鹏辉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开展过程中,计划于2021 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交易。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2021 年全国发电行业率先启动第一个履约周期,目前首批2000余家电力企业正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上进行登记开户,碳市场将成为未来实现碳减排的重要市场机制。随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运行常态化,该范围将逐步扩大,最终覆盖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个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只有电力一个行业参与交易,全国市场启动后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未来相关企业就纳入碳市场应该做哪些准备?对此,彭峰表示,未来,相关的企业需要在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在战略层面,企业不能简单的考虑,将来被纳入碳交易市场应该做些什么事情,而是要把目光放的长远一些。现在已经很明确把双碳目标提到国家层面上,碳市场其实也是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路径,实际上,除了碳市场以外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
彭峰指出,在这个前提下,企业要先考虑,怎样将双碳目标和自身业务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是考虑未来可能被纳入碳市场这样一个相对比较狭窄的范围里。战略定位上也需要更明确一些,不管将来什么时间被纳入到碳市场里,企业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前提下,企业的战略定位应该是什么?是积极主动型还是相对防守型?
彭峰进一步分析表示,积极主动型的企业会考虑,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国内甚至国际,整个产业结构都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可能会产生非常多新的业务需求,在新的产业调整中抓住这样一个机会。在更窄的层面,碳交易将来被纳入到全国碳市场管理以后,应该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企业自己内部碳履约需求,还需要帮助其他企业做好他们碳履约的义务,这是更积极的一种态度。
“同样,企业也可以选择一些更防守型的策略,未来做一些更偏重于内部减排,自身排放降低以后,能够满足履约责任就好了,这是更经济、更节能、更低碳的一种方式。”
第二个方面是战术层面,这里面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要知道自身排放有多少,未来随着自身企业的发展,排放发展会是怎样。结合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的“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需要企业自身做一个更动态的规划。
“同时,在人才储备、组织结构调整,包括支撑系统,比如IT系统等,都可以开始着手准备起来,而不是等到已经被纳入了,才开始着手做这些事情。怎样做碳资产管理,以及在交易层面定好交易策略,这都是非常好的机会,可以先尝试一下,为将来进入全国市场做好准备。”彭峰如是说。
-
中国平安全方位升级绿色金融行动 响应国家“碳中和”目标2021-04-21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 将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2021-04-21
-
碳达峰、碳中和成热词!深圳多家企业按下减碳“快进键”2021-04-21
-
天津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我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绿色转型发展 推动落实“双碳”目标要求2021-04-21
-
交通银行推出首单全资用于风电项目“碳中和”债券2021-04-21
-
银行业如何抓住“碳”机遇?中国绿色金融体系还有哪些不足?2021-04-21
-
公用事业行业-“碳中和”系列深度报告:“碳中和”孕育新机 碳监测如日方升2021-04-21
-
巨丰投顾:A股吃药喝酒做美容 无人驾驶碳中和退潮2021-04-21
-
易纲:通过存款保险费率等加大对绿色金融支持2021-04-21
-
周小川:碳市场与一般证券期货市场不同 建立碳市场基础框架非常重要2021-04-21
-
周小川:碳市场与一般证券期货交易所不同2021-04-20
-
北大国发院长三角论坛解码碳中和:构建氢能生态圈2021-04-20
-
兴业银行落地市场首笔权益出资型“碳中和”债券2021-04-20
-
科融环境:2020年下半年经营大幅好转 碳达峰碳中和带来巨大产业机遇2021-04-20
-
马骏:支持“碳中和”的金融激励机制仍需强化2021-04-20
-
电气设备行业周报:我国碳市场年交易额百亿可期202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