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新能源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路径
新能源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路径:《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遇与挑战》报告发布新能源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路径本报记者 陆成宽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新能源技术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新能源技术创新与颠覆
《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遇与挑战》报告发布
新能源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路径
本报记者 陆成宽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新能源技术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新能源技术创新与颠覆性能源技术突破已经成为持续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开启全球各国碳中和行动的关键手段。”4月12日,在《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遇与挑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指出。
低碳、零碳能源转型和现代能源体系重塑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绿色复苏”的必然选择。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路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势必加快进入能源体系主流,而这种变革性的能源转型将引导能源知识和技术体系的重大创新,促进基础理论、技术链条和产业形态等环节有所突破。
报告对2000年至2019年全球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氢能、储能、能源互联网等8个不同新能源技术领域整体及其20项代表性技术主题进行系统分析,从全球高度重点关注了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特点,并与其他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研究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全球和中国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显示,全球新能源领域研究正进入加速发展期,太阳能、储能和氢能三个领域受到全球广泛关注,电池储能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太阳能燃料技术则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主题。从新能源技术研究的趋势来看,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创新的资金投入,积极引导和支持科研界和产业界共同参与,对新能源技术进行联合创新,推动新能源技术快速突破。从全球来看,中国可以作为推动该领域合作研究的重要支点和纽带。
在支撑中国能源战略布局方面,报告指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突破和普及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有力支撑。中国应进一步完善促进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通过金融和市场化手段引导长期资金投入,构建储能科技创新与技术储备体系,加强新能源与储能集成应用研究,推动大规模储能技术突破和商业化应用。
同时,氢能将是打造未来能源体系、实现能源变革的重要媒介。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氢能发展战略路线图,将氢能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因此,建议我国要明确氢基产业发展方向,合理提出不同场景下氢基产业发展路线图,并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加速绿氢制取、储运和应用等产业链发展。”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谭显春说道。
报告还指出,太阳能燃料技术的突破及其成本的降低将有助于降低石油依赖。中国应继续加大太阳能燃料技术的研发力度,强化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建筑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应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选择阳光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典型示范工程,推进太阳能技术的工业化生产进程。
更重要的是,未来能源互联网将发挥“互联网+”智慧能源双重优势,实现能源统筹优化配置。谭显春表示,建议中国积极推动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加强不同能源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推进综合能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能源互联网服务和管理运行机制。
(科技日报北京4月12日电)
-
中信证券: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预计将持续催生蓬勃增长的新赛道2021-04-07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2021-04-01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需要金融支持政策发挥引导力2021-03-31
-
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正抓紧制定中吗?2021-03-31
-
加快能源领域碳达峰 我国可再生能源跑步市场化2021-03-31
-
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宝武样本调查:全球最大钢铁企业的绿色革命是怎样“炼”成的?2021-03-31
-
国家能源局: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碳达峰2021-03-30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防范转型过程中出现阵痛2021-03-30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防范转型过程中出现阵痛2021-03-30
-
碳达峰、碳中和的山西力量2021-03-28
-
黄润秋: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2021-03-23
-
中国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专家:要依靠电力结构调整和绿色技术革命等2021-03-22
-
高瓴资本张磊: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方向上,PE/VC机构大有可为2021-03-22
-
可再生能源的文章2021-03-21
-
开启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中国如何实现碳达峰?2021-03-19
-
从全国层面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关键在于哪里?需要哪些方面的合力?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