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国内首个核能供汽碳足迹因子发布 江苏核电填补行业空白
国内首个核能供汽碳足迹因子发布 江苏核电填补行业空白:近日,国内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连云港“和气一号”正式发布碳足迹因子,这是我国首次建立核能供汽蒸汽碳足迹测算体系。数据显示,其碳足迹仅为燃煤热电联产蒸汽的1
近日,国内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连云港“和气一号”正式发布碳足迹因子,这是我国首次建立核能供汽蒸汽碳足迹测算体系。数据显示,其碳足迹仅为燃煤热电联产蒸汽的1/600、天然气热电联产蒸汽的1/100,低碳优势显著。该体系由江苏核电牵头构建,覆盖核燃料循环、机组运行等全生命周期,实测数据占比超90%,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更为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提升中国制造绿色竞争力提供了关键支撑。
根据国内国际产品碳足迹量化标准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组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单位在2025年1月首次发布2023年燃煤发电、燃气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生物质发电碳足迹因子和输配电碳足迹因子以及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并在今年11月继续发布了2024年数据。然而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仅需要电力能源支持,还需要蒸汽等其他能源的参与。构建更多能源的碳足迹因子测算体系有助于促进高能耗行业节能减排,促进国家碳交易市场科学有序推进。特别是在全球碳关税壁垒高企的当下,为中国制造构建更多能源碳足迹因子测算体系将有助于提升中国产品的绿色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苏核电以“和气一号”为抓手,系统构建了核能供汽碳足迹因子测算体系,填补行业空白。整个测算体系架构2025年3月正式启动。整个项目按照国内国际产品碳足迹量化标准,联合碳足迹核查专业团队,以“和气一号”投产一周年为核算周期,深入现场开始全面、细致查验设备铭牌、查阅文献报告。工程与设备数据完整清晰,运行与维护数据真实准确,实测数据比例超过90%,保障了项目关键点——数据来源的合规性与科学性。
全链条构建核能供汽碳足迹因子测算边界。作为研究较少的能源碳足迹因子测算体系,核能供汽碳足迹因子测算没有既定的模式。为此,江苏核电研究团队参考核能发电碳足迹测算体系,构建了覆盖核燃料、核电机组、海水淡化系统、能源站等设施全生命周期、全生产流程的核能供汽碳足迹测算体系。
江苏核电专家咨询组组长周萍介绍,“和气一号”碳足迹因子测算的难点在于确定项目边界,形成从“摇篮到坟墓”全链条碳足迹追溯网络。
说起来有点抽象,简单说,在构建测算体系时,不仅需要考虑核能供汽独有设施在工程建设、运行维护以及退役拆除阶段的碳排放量,还要按一定比例叠加关联核电机组、厂区公用设施及核燃料循环全生命周期产生的碳排放量。
这些数据可不是随便挑选的。对于工程建设阶段,需要测算所使用的碳钢、碳钢无缝钢管、不锈钢/合金钢、混凝土、玻璃棉、岩棉、铸造生铁、钢筋、柴油等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以及相关设备在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对于运行维护阶段,需要测算使用的盐酸、烧碱、氨水等耗材以及消耗的外购电力、柴油等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量;针对项目退役拆除阶段,需要测算废物处置所需消耗的电力、热力等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量。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核电机组退役,这个数据主要参考相关权威报告。另外,对于核燃料周期,需要测算核燃料前端产生的碳排放量,包括铀矿采冶、铀纯化转化、铀浓缩和燃料元件制造环节,以及核燃料后端产生的碳排放量,包括乏燃料后处理、废物处置环节。整个项目90%的数据为实测数据,可以说数据来源全面、科学、可靠。
为了科学设置“叠加”比例,江苏核电研究团队引入了一个关键参数“供热比(α)”,其表征是热电联产核电机组对外的供汽量占蒸汽总产量的百分比。随着用户蒸汽需求量的增加,供热比也会随之增大,碳排放量的变化也就显而易见了。
此外,工业领域蒸汽的产生方式、生产效率和品质特征各不相同。江苏核电研究团队还创新性地采用了基于质量和能量的双因子测算方法来说明生产1千克蒸汽或1兆焦蒸汽的碳排放量。
周萍介绍,当前,他们正着手编制《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核能供汽》标准,并搭建核能供汽碳足迹因子动态跟踪平台,实现生产环节碳排放量的实时监测和碳足迹因子的日常化测算,为后续核能供汽项目提供有力参考,为下游企业提升产品绿色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并尝试开展核能供汽项目CCER(即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方法学研究。
通讯员 周莹 高原 王瑞敏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晓宇
-
海南省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责任分工2025-11-13
-
海南省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规范2025-11-13
-
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碳排放强度、非二气体排查、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终止公告2025-11-10
-
辽宁启动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国家试点2025-10-29
-
广东加快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10-27
-
2024年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值与2023年相比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2025-10-27
-
唐山四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推进钢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2025-10-27
-
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发布后,围绕2024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研究开展了哪些工作?2025-10-27
-
新发布的2024年电力碳足迹因子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2025-10-27
-
天津市加快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2025-10-23
-
辽宁省启动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国家试点2025-10-22
-
上海振华重工获得全球首张岸桥产品碳足迹核查证书2025-10-22
-
电力大数据+碳足迹管理:中国创新解锁绿色转型新路径2025-10-20
-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交流合作处主要负责人就碳足迹核算评价的产品答记者问2025-10-20
-
碳足迹管理体系:2030年完成500个产品核算,推动粤港澳互认2025-10-18
-
天津银行落地首笔“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20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