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朱民: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向内需、制造业、碳中和的拉动
朱民: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向内需、制造业、碳中和的拉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IMF原副总裁朱民昨天在北京表示,世界经济正在发生趋势和结构的重大变化,中国经济怎么在这个变化中把握大局最为关键。他进而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开始从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IMF原副总裁朱民昨天在北京表示,世界经济正在发生趋势和结构的重大变化,中国经济怎么在这个变化中把握大局最为关键。他进而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开始从传统的投资、房地产、出口的拉动,转向内需、制造业、碳中和的拉动。
朱民是在复旦大学北京校友会成立40周年大会上演讲时做上述表述的。他说,中国和世界经济金融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经济周期从增长到放缓,全球进入一个经济低增长周期。与此同时,金融周期从宽松到紧缩,流动性收紧,利率水平上升,金融紧缩和资产负债表普遍错配,全球金融风险在上升。2020年以来,全球主要央行的新发货币量快速上升,一定意义上说,这个世界的经济就是靠央行的货币支撑起来的。
他用一组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统计图表做了对比分析,并总结道:今年起,全球经济由低通胀、低利率、低增长、高债务,转向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这是一个趋势。”
“在这种格局下,中国经济正在走向新的增长模式。经济发展的动力,从以前的增长推动结构变化,转变到今天的结构变化推动增长。”朱民认为,理解这一点特别重要,未来一切机会都在结构变化中,因为没有“强增长”,有的是结构变化。所以,中国需要在经济和金融的周期和结构变化中把握好大势。
朱民分析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基础是4.5%—5%左右,希望达到5%甚至再高些,同时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从人均GDP来看,中国加入 WTO后的头些年增长很快,但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增速是下滑的。今年可能有一个反弹。当然,中国的人均GDP还是增长的,是增速在放缓,这是新的现实。
他认为,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从基础设施投资看,去年可以,今年又有一定增长,但是企业投资下滑较大。在出台多项举措后,现在,企业投资基本稳住了。从房地产业看,今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保交楼、降低贷款利率、放宽购房管制政策等等,也稳定了。房地产业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产业,但不可能成为增长的模式。从出口看,从2022年开始,中国外贸前十大出口国家和地区变化非常大,出口不大可能再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最重要主体。
“因此,投资、房地产、出口这三个传统的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量,现在都失去了强大动力。我们需要转换,需要寻找新的动力。”朱民强调。
那么新的动力是什么?朱民提及三个方面,他认为,这三个方面在今年已经开始进行了,从明年开始会全力推进。
第一就是抓好消费。20年前,中国的居民消费占GDP的63%,今天占55%左右,下跌8个百分点。消费占比下降,实际表明消费还是弱的。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要立足国内,第一就是要立足消费,把消费提振上去。
第二就是做大做强制造业。中国在人均GDP进入1.2万美元过程中,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农业不断下降,制造业也在下降,服务业不断上升。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核心能力是制造业,现在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30.3%,是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的总和,这4个国家的制造业合起来只占29.8%。所以,中国要维持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不变,就应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深度推进数字化改造。国家提出了十大重点产业,包括信息、科技、机器人、数字生物、服务业、装备制造等等。制造业最大的发展领域是制造服务业,中国在这个过程中还产生了新的制造业,比如光伏、电动汽车,都在全球领先。
第三就是碳中和。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增长范式的根本性变革,会引起中国经济的革命性的、颠覆性的变化。这个变化才刚刚开始。如果到2060年,中国人均GDP要达到5万美元左右,碳排放要减少90%,那么,这个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其效率就来自科技。所以,中国会积极地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
他举例,5年前,自己带领的研究团队曾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新能源装机将达到160万千瓦,但实际情况是,今年中国的新能源装机就已经达到180万千瓦,占全球新能源装机的61%,占中国新增能源装机的50%。
“所以,2023年的中国经济是稳住基本盘。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要回到正常的轨迹,这样才能走向一个新的增长模式。这个增长模式是从传统的投资、房地产和出口,转向内需、制造业和碳中和。这是增长模式的根本变化,将是一个长期的、也是一个战略性的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变。”朱民说。
-
欧洲消费者组织称苹果“碳中和”提法存在误导性2023-10-26
-
河北省钢铁工业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2023-10-26
-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我省第一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名单的公示2023-10-26
-
国内首座“碳中和”原油库落地2023-10-26
-
消费者愿意为碳中和产品买单吗?建议量化并完整展示产品碳足迹、减排手段及减排量等信息2023-10-24
-
【沪发改环资〔2023〕137号】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创建申报工作的通知2023-10-23
-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推进高排放老旧车辆淘汰 促进碳达峰碳中和2023-10-23
-
安徽省首家碳中和网点落地兴业银行2023-10-23
-
2023年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为碳中和注入青春力量2023-10-21
-
专家学者聚焦园区碳中和 共绘低碳零碳工业园区愿景2023-10-21
-
《北京市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出台2023-10-21
-
2025年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框架基本建立2023-10-21
-
【共建“一带一路”绿色成果】阿根廷·胡胡伊省高查瑞光伏项目2023-10-20
-
用“微创新”服务好“大战略”——福建法院服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与探索2023-10-19
-
李开国:碳中和背景下,内燃机主要发展方向是节能低碳化2023-10-19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碳中和并非低碳转型终点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