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消费者愿意为碳中和产品买单吗?建议量化并完整展示产品碳足迹、减排手段及减排量等信息
消费者愿意为碳中和产品买单吗?建议量化并完整展示产品碳足迹、减排手段及减排量等信息: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未来20年或30年后的iPhone将是碳中和产品。作为全球手机行业的领军者,苹果手机的方向无疑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未来20年或30年后的iPhone将是碳中和产品。作为全球手机行业的领军者,苹果手机的方向无疑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但面对这一表态,很多网友并不“买账”。有人提出:“第一次碳中和取消送耳机,第二次碳中和取消送充电器。”“环保是企业的责任,别嫁接给消费者。”
我们该如何认识碳中和产品?一款碳中和产品的出炉意味着什么?我们还要不要拥抱更多的碳中和产品?“双碳”背景下,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意识如何培育?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及行业人士。
一款碳中和产品的背后
如今很多事物似乎都和碳中和产生了联系,如碳中和赛事、碳中和会议、碳中和笔等。但其实,碳中和并不简单。
“想实现一个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零的话,是非常困难的,当前的技术很难实现。除非这一产品非常简单,只使用一种或者两种材料。”气候未来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创始人汪军说。
但是,产品碳中和是可以实现的。以苹果推出的一款碳中和手表为例,根据公司披露的碳足迹,若不采取减排措施,生产这款手表产生的碳排放量为63.2千克,其环节包括原材料加工及过程排放、生产过程耗电、充电过程耗电及运输等。
而通过回收或使用低碳材料、使用清洁电力、非航空运输等自身节能减排措施,这款手表的基准碳排放量降低81%,降至12千克。苹果公司再通过购买“碳信用”抵消这12千克的碳排放,进而实现这款手表的碳中和。
国内不少厂家推出的碳中和产品也是如此,通过原材料、生产制造、运输分销等各个环节的减碳举措,循环材料的应用以及碳抵销等方式,实现特定产品的碳中和。
面对碳中和产品,消费者“买账”吗?
然而,一款费尽心力打造的“碳中和产品”,可能面临消费者不“买账”的情况。
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副秘书长、碳中和技术中心主任吴宏杰认为,这与消费者对碳中和的认知不够等有关。“比如一款手机,消费者可能更关注它的售价、性能等因素,而非碳中和。”也正因此,一些消费者无法将碳中和产品与极端天气、气候变化、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联系起来。
碳阻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碳阻迹)的相关人员认为,总体来看,网友对碳中和产品的观感和接受度是比较高的。但绿色消费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消费者对绿色产品与服务的认知度还不高,具有绿色消费意识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年轻群体。
此外,许多企业在宣传碳中和产品时未能将碳中和的概念具象化,使消费者无法直观感受到碳中和对自身生活的益处。
从渠道信息方面来看,目前可持续信息不对称、企业履责信息获取渠道不畅等,也是影响消费者判断以及购买碳中和产品的关键因素。不少企业或多或少存在“漂绿”行为,也打击了消费者的信任。
“这种不信任导致公众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宣言持怀疑态度,使一些真正以可持续方式行事的企业和碳中和产品也面临被怀疑的风险。”碳阻迹市场部负责人孙亚彬告诉记者。
让消费者看到更多的量化信息
是否拥抱更多的碳中和产品?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对此表示了肯定。“或许一家企业、一款产品的碳中和对全世界来说微不足道,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杆企业的碳中和产品对于供应链、消费者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应用的低碳技术、管理模式也为行业做了积极的探索。正是企业的有益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孙亚彬说。
碳阻迹相关人员建议,除了加强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化、日常生活关系的科普外,在营销宣传上,应该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体会到选购碳中和产品能为社会带来哪些益处,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可持续消费行动当中。同时,企业在推出碳中和产品时,应对产品碳足迹、减排手段及减排量、碳中和方式等进行清晰、透明、完整的描述,让消费者看到量化信息。
-
【沪发改环资〔2023〕137号】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创建申报工作的通知2023-10-23
-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推进高排放老旧车辆淘汰 促进碳达峰碳中和2023-10-23
-
北京市西城政府机关办公区全市率先绿电办公 预计第四季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800余吨2023-10-23
-
安徽省首家碳中和网点落地兴业银行2023-10-23
-
2023年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为碳中和注入青春力量2023-10-21
-
专家学者聚焦园区碳中和 共绘低碳零碳工业园区愿景2023-10-21
-
《北京市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出台2023-10-21
-
2025年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框架基本建立2023-10-21
-
用“微创新”服务好“大战略”——福建法院服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与探索2023-10-19
-
李开国:碳中和背景下,内燃机主要发展方向是节能低碳化2023-10-19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碳中和并非低碳转型终点2023-10-17
-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统筹运用质量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2023-10-17
-
当越来越多的产品“碳中和”,身为消费者你买账吗?2023-10-17
-
以民族永续发展视角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六谈如何领会与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2023-10-17
-
年轻人办“碳中和”婚礼,不只为了省钱2023-10-12
-
组织申报低碳近零碳试点项目,是贯彻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落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2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