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中和目标如何起步
数字人民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与建议
数字人民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与建议:数字人民币(e-CNY)是我国央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定位于M0,即现金类支付凭证,是面向公众发行的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得益于可追溯性、双离线性、安全性、非盈利性特性,
数字人民币(e-CNY)是我国央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定位于M0,即现金类支付凭证,是面向公众发行的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得益于可追溯性、双离线性、安全性、非盈利性特性,数字人民币与绿色金融高度适配,既能助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又可支持绿色金融精准监管。本文将探讨数字人民币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及建议。
一、数字人民币发展现状
(一)发展历程
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驱动着支付方式的改变,从现金支付到银行卡支付,再到移动支付,叠加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日渐成熟,数字人民币也应运而生。2022年以来,多地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实现了不同场景的真实用户试点测试和多次大规模集中测试,验证了数字人民币业务技术设计及系统稳定性、产品易用性和场景适用性,增进了社会公众对数字人民币设计理念的了解。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区域已覆盖全国15个省市23个地区,应用场景涉及餐饮、旅游、政务、交通等,取得良好试点效果。截至2022年8月31日,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累计交易笔数3.6亿笔、金额1000.4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商户门店数量超过560万个。
图1数字人民币发展进程
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主要功能
一是区别于传统货币,数字人民币具有“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特点。通过区块链技术,数字人民币实现可控匿名,保障资金流通安全。辅以央行对资金的监管,还可有效防范化解假币、洗钱等问题。
二是区别于第三方支付,数字人民币具有双离线功能和非盈利性的特点。双离线功能体现在,数字人民币在消费者和商户双方均无网络状态下也能实现“碰一碰”实时支付,具有更高实用性。非营利性体现在,数字人民币仅替代流通中的现金,央行会建立免费的数字人民币价值转移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相对于第三方支付的提现费用规则而言,在节约交易成本上具有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
二、数字人民币赋能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
数字人民币经历近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可追溯、双离线、安全可靠、非盈利等特性,创新了资金流向引导、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落地应用,促进了我国的数字经济建设。与此同时,数字人民币在发行、使用、回款、资金记账等环节可实现精准调控,与绿色金融精准控制绿色资金流向的要求相符合,有望助力绿色金融精准监管,激活绿色金融价值。
技术层面而言,数字人民币可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实现对资金流向和使用对象的筛选,从而助力绿色金融精准监管。智能合约的触发方式可分为主体触发和时点触发,其中主体触发主要涉及到贷款主体是否合格等条件触发,通过控制绿色认证的信贷资金使用主体、债券发行主体等,实现绿色资金准确投放至经过绿色认证的主体,防止伪绿色主体占用绿色金融资源。时点触发主要涉及到信贷资金发放、使用等环节,通过控制信贷资金的流向、绿色债券资金运用途径,精准控制绿色金融资金的流向,服务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具体路径而言,一方面数字人民币可助力绿色信贷监管。目前监管部门对绿色信贷已建立一定的考核体系,例如《中国银行业绿色银行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开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的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等,但在实践中可能存在如监管考核实施成本可能较高、对企业获得绿色信贷后的非绿色用途监控难度较大等难题。数字人民币的追踪功能可以确认绿色信贷的用途和方向、降低绿色信贷考核的成本,保障绿色资金流向。另一方面数字人民币可助力绿色债券监管。为确保绿色债券资金用于环保低碳等绿色领域,目前监管要求发行人定期披露实际投资用途,而这需要耗费众多的人力、审计、财务资源,受人员专业能力限制造成了监管困难。结合数字人民币的技术手段来看,可以通过设置时点条件触发机制,使得该笔资金用于绿色用途才能够生效,以防止绿色金融资金被挪用,从源头解决监管成本高的难题。
实际应用而言,数字人民币助力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中脱颖而出。百信银行作为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机构,2022年6月,落地行业首个“数字人民币+票据贴现+绿色金融”创新实践,首笔数字人民币票据贴现资金2,700余万元。百信银行结合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智能合约”的特点,将数字人民币与票据贴现产品“百票贴”融合对接,实现有效追踪或控制资金流向与使用途径,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绿色发展。
三、数字人民币赋能色金融的挑战及建议
(一)主要挑战
一是法律地位不明确。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数字货币的新形式,在2020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提到人民币数字形式,但数字人民币法律地位仍有待明确,将面临系列相关问题,包括法偿性问题、所有权转移问题,假币问题,以及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数字人民币犯罪问题。
二是技术尚存在风险。目前的技术风险主要是技术发展初期自身风险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带来的应用风险。一方面,当前区块链技术尚不完善,不仅将带来信息安全问题,还因数据存储量较大带来高成本问题。另一方面,包括智能钱包与手机型号适配性问题、安全系统设计还需优化、跨境支付相关策略不成熟等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突出,普及推广仍需时间。
三是绿色金融方面应用有限。数字人民币本身是绿色的,其作为一个低碳环保的货币工具,可以节省现钞的发行、运输、存储等成本。因此数字人民币具有绿色金融结合的基础,当前更多聚焦于民生和消费场景的应用,未来应在绿色金融领域进行深度探索。
(二)发展建议
一是明确数字人民币的定位。自数字人民币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工作重点已经从单纯的场景和用户拓展转入到制度和生态建设,未来还需持续开展数字人民币发行管理办法等标准建设,从制度上规范数字人民币的长期发展。此外,明确并归口数字钱包生产管理、智能合约技术编程应用权限、信息隔离和处罚机制等数字人民币关键环节,也是全面推广数字人民币的先决条件。
二是推进数字人民币基础建设。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带来了产业链软硬件需求增加,商业银行系统建设、安全保障技术、收款设备和受理终端配套改造替换、硬钱包制造等方面需求激增。国家层面和金融机构应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与现有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机构相关IT系统间的通道,才能发挥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作用。
三是加速数字人民币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产品方面,探索与绿色信贷业务的深度融合,包括数字人民币与绿色供应链金融产品、绿色普惠金融产品的融合,并探索与其他绿色金融产品结合,包括绿色资管产品、绿色金融债券等。涉及业务方面,结合个人碳账户或用于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下的绿色信贷投放等;碳汇交易及与碳期货等衍生品相关的其他交易。应用场景方面,商业银行可以探索推进数字人民币与开放银行服务体系相结合,服务于更广泛的绿色生活场景,包括为城乡居民的低碳出行提供支付便利等;同时大力推广绿色生产场景和绿色政务场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连山,陈文虎,王宏伟.数字人民币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21(06).
[2]黄安怡,王鹏.数字人民币助力绿色转型[J].科技智囊,2022(4).
[3]闫文丽.数字人民币发展前景及推广问题的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22(06).
[4]王柯瑾.新蓝海效应:数字人民币激发绿色金融价值[N].中国经营报,2022-10-17(B06).
[5]王方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多点开花”[N].中国证券报,2022-10-11(A04).
马梅若.范一飞:构建开放型数字人民币生态 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体系的标准化建设[N]. 金融时报,2022-09-09(001).
作者:
张琦彬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银行双碳与金融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
银行券商争相布局 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 持续建设碳市场2022-11-30
-
银行券商争相布局 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2022-11-29
-
国家电投完成香港国际碳市场首笔人民币交易2022-11-26
-
蓝皮书: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空间大 发行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2022-11-23
-
绿色创新 先锋实践“中信碳账户”荣获深圳首届“绿色金融先锋创新奖”2022-11-22
-
招商轮船(CMES)、必和必拓(BHP)和挪威船级社(DNV)开展产业链减碳数字化合作2022-11-19
-
五部门联合开展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双化协同)综合试点2022-11-17
-
北京城市副中心成功创森 将加快培育绿色金融生态2022-11-17
-
外资银行在中国首发绿色金融债券2022-11-15
-
央行为下一步绿色金融工作“划重点”2022-11-15
-
政策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银行年内发行绿色金融债规模超2500亿元2022-11-15
-
《哈佛商业评论》鼎革奖!徐工数字化转型再攀高峰2022-11-14
-
聚焦绿色金融发展 2022绿金委年会召开2022-11-14
-
央行副行长宣昌能:加快开展转型金融标准研究 促进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有效衔接2022-11-14
-
盟浪副总裁葛兴安:科技+数据是绿色金融深入发展的关键力量2022-11-11
-
专访德勤谢安:达成双碳目标面临四大挑战 仍需完善绿色金融体系2022-11-11